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曹雲明)

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中國當代作家曹雲明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傳統文化智慧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堅守優秀文化的文化自信,才能從歷史走向未來,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中華民族有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有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過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夯實了中華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中華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智慧,能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沉澱積累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智慧;「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智慧;「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智慧;「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智慧;「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智慧;「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智慧;「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智慧;「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智慧;「以人為本」、「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智慧;「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處理智慧;「止戈為武」、「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智慧;「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智慧;「儒法並用」、「德刑相輔「的治理思想智慧;「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等是我們文化傳承智慧的文化自信基石,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

這些千百年文化傳承的智慧理念,已浸潤於每個國人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構成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這些獨特智慧在不同時代創造出不同的精神智慧。

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這些富有時代特徵、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脫胎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同時又在新形勢下不斷進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華,從而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智慧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所進行的文化創造。文化自信是當下中華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關係着中華文化走向、社會發展,中華文化夢想、復興偉業。文化自信問題,在當下的中國再次凸顯為重要的實踐問題和學術課題,是歷史、時代、現實多重因素綜合促成的。文化自信,要滌除仍客觀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

中華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覺、驕傲的文化自視,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長期飲譽潮頭。然而,近代以來逐漸落伍了。接踵而至的外力犯侵蹂撻,使得中華民族的自信心不斷遭遇重創。「忍見銅駝臥荊棘,神州遍地劫灰飛」。民族命運的困厄消頓,使得自信心的喪落、缺乏,逐漸成為面積不小的、籠蓋於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的陰霾。在頑強抗爭、拼搏、逐夢中站起來、強起來的中華民族,改變着自己的現實命運,也改變着自己的精神面貌、文化心理。

要引導中華文化自信由自發恢復走向自覺成長。國力國運的消長沉浮與一個國家的自信心有着密切關聯。自信心是國力國運提升的精神牽引,向上的、強大的國力國運是自信心的硬支撐。隨着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迅速提升,當下國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也呈現出不斷恢復、隨之增強的走勢。這是與民族振興進程必然伴行的文化自信的自發恢復。強調文化自信的涵養,就是要引導這種文化自信的自發恢復,走向自覺成長。一方面,引導克服自發恢復的文化自信中非理性的成分,如一時的虛驕、自負的膨脹、片面的思古幽情等,使不斷增長的文化自信始終成為我們前行的正向推助和牽引;另一方面,更廣泛地引導人們認識當代中國向前向上的大局和大勢,認識增進文化自信之於文明重振、民族復興的意義,促進國人民族自信、發展自信、文化自信的普遍性增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深入分析和準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我們強調重視形勢分析,對形勢作出科學判斷,是為制定方針、描繪藍圖提供依據,也是為了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涵養文化自信,便是當今世界發展與國力競爭的大勢提出的時代性課題。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冷戰結束、經濟全球化疾速推進、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等因素的綜合推進下,國家發展中的文化問題、國力競爭中的文化力量、國際關係中的文化因素等都愈益突顯。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推出相應戰略,從文化中借力、在文化上發力,以在越發激烈的文化和綜合國力競爭中贏得優勢。雖然我們的文化實力在不斷增強,但客觀而言,我們的競爭力還不夠強,話語權還不大,文化的魅力還亟待增進。提振我們的文化自信,在新的時代場景中展現有着悠久文明底蘊的中華民族的文化新創造新風采,贏得優勢、展現魅力,時不我待。

文化自信不是一種抽象的精神狀態,而有傳統文化具體的規定性。文化自信,即中華民族對傳統文化的理想、價值、活力與前景的確信。中華民族是承接歷史榮光、心懷百年夙願而致力於新建設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既包括我們的先民留下的優秀文化遺產,也包括我們正在進行的文化實踐,還包括我們所應努力開創的文化新氣象。

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生動展開這一主題,深入推進這一實踐,需要我們有堅定的自信。文化自信即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所內在要求的堅定自信的文化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構成,推進這樣的文化建設,需要的是與之相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應當自信於所擁有的傳統文化的輝煌文明史,並充滿對從輝煌文明史中一路走來、延伸於腳下的現實的事業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將文化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稱,並反覆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僅進一步突顯了增進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四個自信」的內在關聯,也進一步點明了,實現民族復興,是增進「四個自信」的總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四個自信」的總定語;增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是「四個自信」建設的總指向。

文化自信是立足當下、繼往開來的文化自信。輝煌璀璨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氣。這種文化自信的底氣,只有在舊邦新命的歷史接續中、在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當下實踐中,才會更加充盈浩蕩。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高揚,有助於更好地認清「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對於在當代文化境遇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當代的中華民族,不能做望「洋」興嘆者,也不能做望「古」興嘆者,而要有承於古、強於今的雄心和作為。

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等於文化上的自我迷戀、自我欣賞,更不是文化上的自我保守、自我封閉

文化自信,是當今時代的中華民族向新而行的文化自信;是普遍性地增進、提升中華民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理解,由認知理解而走向認同與確信,增強傳承好、發展好民族文化的自覺,增強推動當代中國文化創新發展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感。要聚焦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是社會主義文化的精髓。核心價值觀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內核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根本任務和路徑就是要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培育,要注重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注重核心價值觀在文化發展各領域與層面的融入貫穿,推出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反映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品;注重核心價值觀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融入貫穿,讓價值觀念與百姓追求連在一起。

當代中國所需要的文化自信,既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自確信,也內含着美人之美的雅量、開放包容的氣度、擇善而用的從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鑑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鮮明展開了文化自信的中國立場和世界眼光。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強調堅守中國文化的主體性,強調做出具有中華民族主體性原創性的文化開拓,也注重對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吸納鏡鑒、對人類文明做出新貢獻。

文化自信,要抓住全民族文化能力建設。文化能力是一個國家在推進文化繁榮發展方面所具有的素養。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力是文化發展狀況的標示、依據,構成文化自信的基礎。一個文化能力貧困的國家,不可能在文化的制高點上欣賞萬千氣象;一個不注重文化能力涵養、厚植的國家,不可能長久保持文化上的榮光,不可能成為文化旅途上突起的新軍。世界文化格局、文化版圖的一切變化、調整,背後的根本因素即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能力的消長變化。增強文化自信,就是增強傳統文化能力的自信。這種文化能力的提升,以文化能力的有效建設為現實依託。文化能力建設的中心任務是文化創新。推進全民族文化能力的建設,需要深化國民教育綜合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促進人的發展、人的素養的提升。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程中,堅持文化自信,積極構建和傳播中國價值觀念,對現代國際社會,國家形象之於國家的存在和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世界發展新格局和中國地位的有力提升,需要我們展示大國姿態、大國風度、大國形象。傳統文化的中國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的精神名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既有文明古國的文化底蘊,又有現代文明的精神元素;既傳承了泱泱大國的包容風範,又秉持了謙謙君子的典雅風度;既堅持了勇於擔當的正義之氣,又堅守了關心人類和平之道。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認同。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用「一箭易斷,十箭難折」的生動比喻來表達國際合作的價值理念,引起與會各方共鳴

文化自信,不僅來自於文化的積澱、傳承與創新、發展,更來自於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來自於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國家興旺,文化必然興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華文化正迎來一個繁榮發展的黃金期。

增強文化自信,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注重傳統文化傳播的正確導向,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強調傳統文藝作品的文化內蘊與藝術特性;在注重娛樂品質中反對泛娛樂化傾向;規範傳播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強調傳播傳統文化品格與藝術品位;在注重提高大眾水平中反對低俗傾向的同時,完善傳播的監督制度,強調傳播作品的時尚風格的精品層次。

提升文化自信,是從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使之與現代精神、中國特色相融合。毛澤東指出:「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新時期中華民族的重要奮鬥目標,是實現民族復興百年夙願的重要方面。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需要我們高揚自己的文化理想,承續優秀傳統,擔負好當下文化創新創造的責任,在文化建設諸領域富有耐心與韌性地精耕細作,也需要我們關注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展現中華文化的風采與魅力。在建設進程中,文化自信的涵養,是重要的學術議題,更是重大的實踐課題。它所指向的是我們對於自己文化理想的信仰持守、對於自己文化價值的充分認同、對於推進文化創新發展的堅忍執着

提升文化自信是當下中華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關係着中華文化走向、社會發展,中華文化夢想、復興偉業。文化自信問題,在當下的中國再次凸顯為重要的實踐問題和學術課題,是歷史、時代、現實多重因素綜合促成的。文化自信,要滌除仍客觀存在的文化上的不自信。

提升文化自信必須立足當下繼往開來。輝煌璀璨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底氣。這種文化自信的底氣,只有在舊邦新命的歷史接續中、在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當下實踐中,才會更加充盈浩蕩。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高揚,有助於更好地認清「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對於在當代文化境遇持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當代的中華民族,不能做望「洋」興嘆者,也不能做望「古」興嘆者,而要有承於古、強於今的雄心和作為。

提升文化自信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等於文化上的自我迷戀、自我欣賞,更不是文化上的自我保守、自我封閉。在堅持文化自信,彰顯當代傳統文化中國價值觀念,在構建和傳播當代傳統文化中國價值觀念中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這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個顯著特色。

[1]

作者簡介

曹雲明,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