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斐迪南·拉薩爾

斐迪南·拉薩爾(德語:Ferdinand Lassalle, 1825年4月11日-1864年8月31日)是一位德國猶太人法理學家和社會主義政治活動家。斐迪南·拉薩爾於1863年5月23日,在薩克森王國萊比錫建立了德國境內最早的工黨全德意志工人聯合會。

斐迪南·拉薩爾


圖片來源百度
原文名 Ferdinand Lassalle
出生 (1825-04-11)1825年4月11日(逝世)
波蘭弗次瓦夫
逝世 1864年8月31日(1864-08-31)(39歲)
瑞士卡魯日
母校 柏林洪堡大學 (1844 年–1845 年),羅可洛大學 (1843 年–1844 年)
職業 法理學家、政治家
父母 Rosalie Heitzfeld Oppenheim,Heymann Lasal

目錄

簡介

斐迪南·拉薩爾,德國早期工人運動活動家,機會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全德工人聯合會創始人。

1825年4月11日生於布雷斯勞(現弗羅茨瓦夫),1864年8月31日卒於瑞士日內瓦。在柏林大學攻讀哲學、語言和歷史。接受G.W.F.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184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848年歐洲革命期間,參加杜塞爾多夫民主派的革命活動,並與K.馬克思、F.恩格斯結識。其要點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的貧困是由所謂「鐵的工資規律」造成的。這個規律使工人的平均工資始終停留在一國人民為維持生存和繁殖後代、按照習慣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解放工人階級的唯一道路,即廢除鐵的工資規律的唯一道路,是依靠國家幫助發展工人合作社,使工人獲得全部勞動所得,而這隻有通過普遍的直接的選舉才能實現。1863年5月23日全德工人聯合會成立,拉薩爾當選為聯合會主席。為了求得普魯士國家的幫助和實現普選,拉薩爾從1860年5月起多次與O.von俾斯麥密談和通信,表示工人階級「本能地感到自己傾向於獨裁」。其威望逐漸下降。

生平

神童
1825年4月11日,拉薩爾出生在布勒斯勞的一個猶太富商家庭。少年時代的拉薩爾勤奮好學,曾被稱為神童,他對古典文學很感興趣,他閱讀白爾尼海因里希·海涅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等人的作品,受到民主主義思想影響。 1843年底,拉薩爾通過中學畢業考試後,到布勒斯勞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古典語言學、歷史學和哲學。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對拉薩爾產生極大影響,他認為學習黑格爾哲學是「精神上的一種再生」。他還接觸了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和皮埃爾·約瑟夫·蒲魯東的著作,開始形成自己的社會主義思想。然而,正如他在哲學上始終沒有擺脫黑格爾唯心主義的羈絆一樣,在政治上他始終沒有理解科學社會主義。

正義的律師
1846年1月,拉薩爾在柏林結識了正與丈夫辦理離婚和財產訴訟案的索菲婭·馮·哈茨費爾特伯爵夫人。他中斷了學習,十分積極地包攬這一案件。他把受到封建迫害的伯爵夫人看作是階級壓迫的受害者,把這樁普通的財產糾紛說成是一場反對國家上層特權的革命鬥爭。此案延續了8年時間。

1848~1849年革命爆發時,拉薩爾由於受到哈茨費爾特伯爵控告而坐牢。1848年8月,科倫陪審法院公開審理該案。拉薩爾為自己辯護,最後被宣告無罪釋放。出獄後,他到革命運動高漲的萊茵省杜塞爾多夫,加入了革命民主派組織,不久成為杜塞爾多夫革命運動領導人之一。這期間,他同馬克思領導的萊茵民主主義者區域委員會和《新萊茵報》發生了密切聯繫,同年秋天結識了馬克思。馬克思的淵博知識使拉薩爾十分敬佩。1848年10月,維也納起義失敗後,普魯士形勢發生急劇變化。11月,普魯士政府解散了標誌着革命勝利成果的國民議會,在柏林宣布戒嚴。萊茵民主主義者區域委員會號召萊茵省一切民主團體拒絕納稅,組織武裝抵抗。拉薩爾積極響應,在杜塞爾多夫組織民主力量,趕製槍枝彈藥,準備武裝起義。11月22日,政府以「號召武裝,反對王室」的罪名逮捕了拉薩爾,把他視作危險的煽動分子,企圖給他定罪。馬克思、恩格斯在《新萊茵報》上發表了三篇文章,揭露政府對拉薩爾的政治迫害和拖延審訊的陰謀。直到1849年5月3日,陪審法庭才對此案進行審理,後又把拉薩爾送交違警法庭審判,結果被判處6個月徒刑。當他出獄時,革命已失敗了。

革命失敗後,德國處於黑暗的反動統治時期。反動政府再度把馬克思、恩格斯驅逐出德國,禁止出版他們的著作;取消了出版、集會、結社自由,取締革命組織;1852年又以極其卑鄙的手段製造了科倫審判案,對共產主義者同盟的領導人進行迫害。在白色恐怖下,拉薩爾繼續堅持鬥爭。他組織工人,宣傳革命思想,幫助處於危難中的革命戰友躲避政府的搜捕,為救濟被捕革命者的家屬作了組織工作。他在杜塞爾多夫的住處成了先進工人集會的場所和被迫害的革命者的避難所。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讚賞拉薩爾的政治才能,力圖引導他擺脫哈茨費爾特案件,把主要精力用於工人運動。為此,馬克思建議科倫地區領導人吸收拉薩爾參加共產主義者同盟。但由於拉薩爾對哈茨費爾特案件的關心遠遠超過對工人階級事業的關心,科倫區部委員會沒有接受馬克思的建議。直到1854年8月,為期8年的訴訟案才告結束,拉薩爾為伯爵夫人爭得了30萬塔勒的財產,他自己也獲得了7,000塔勒的固定年金。

與馬恩的衝突[1]
哈茨費爾特訴訟案結束後,拉薩爾本應全力投身於工人運動。但是他沒有選擇這條正確的道路。他對工人群眾的蔑視和他的個人野心促使他不顧馬克思、恩格斯和進步工人的激烈批評,執意離開萊茵省而遷居柏林,從事個人的「科學研究」。為了去柏林,他不惜向普魯士當局寫信,乞求「恩准」。 1857年11月,拉薩爾寫成了《愛非斯的晦澀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學》。 同馬克思相比,這個小七歲的理論家和革命家,有着嚴重的不足和弱點。他對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的理解是膚淺的,他所寫的這本書也沒有擺脫黑格爾唯心主義的藩蘺,只是重複黑格爾關於赫拉克利特所說的那些話,並按黑格爾的樣子來修改赫拉克利特,沒有自己的創見。馬克思把這本書叫作小學生的作文。 1859年初,拉薩爾出版了歷史劇《弗蘭茨·馮·濟金根》。這個劇本充分反映了拉薩爾唯心主義的歷史觀。他美化封建騎士的暴動,認為濟金根的失敗不在於他是垂死階級的代表,企圖用革命手段實現反動的目的,而在於想用反動的手段實現革命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卻誣衊托馬斯·閔採爾為代表的農民起義是「反動的」。

1859年4月,爆發了意大利人民反對奧地利統治的民族解放戰爭。當時法國的路易·波拿巴對奧宣戰,企圖從中得利。面對這種形勢,德國人民應採取什麼策略?恩格斯出版了《波河與萊茵河》這本小冊子,主張奧地利退出意大利,而德國人民應支持奧地利打敗法國,從而促進本國革命力量的發展,通過人民革命道路自下而上地統一德國。馬克思完全贊同恩格斯的意見。拉薩爾在恩格斯之後發表了小冊子《意大利戰爭和普魯士的任務》,卻主張在意大利戰爭中採取中立政策,使奧地利在對法戰爭中失敗,削弱奧地利,由普魯士王朝自上而下地統一德國。拉薩爾的觀點受到馬克思的堅決反對。

1860~1861年,拉薩爾發表了《費希特的政治遺囑和最新的現實》、《哥特霍爾德·埃夫拉伊姆·萊辛》兩篇論文和一系列哲學著作,如《黑格爾的邏輯學和羅生克蘭茨的邏輯學以及黑格爾體系中的黑格爾歷史哲學的基礎》、《既得權利體系》等。這些著作仍然沉浸在黑格爾唯心主義之中。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隨着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日益成為一支巨大的社會力量。但這時工人階級在政治上還處於資產階級影響之下,資產階級組織了形形色色的工人教育聯合會,矇騙工人相信教育和儲蓄是改善自己地位的唯一手段。工人階級沒有自己獨立的組織,他們的鬥爭也多限於單純的經濟鬥爭。六十年代,由於歐洲革命形勢的影響和德國國內政府與議會之間的憲法衝突,工人運動重新高漲起來。工人中的先進分子越來越關心政治問題,要求擺脫資產階級,建立工人階級獨立的政治組織。萊比錫工人教育協會分裂出「前進工人聯合會」。1861年5月,馬克思來到柏林,了解德國工人階級的情況,要拉薩爾更多地關注正在覺醒的工人群眾。拉薩爾向馬克思建議在柏林共同創辦一份象《新萊茵報》那樣的大型民主主義報紙,來指導工人運動。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很樂意能有一個直接向德國工人階級講話的陣地,但因為拉薩爾在政治上不可信任,同時拉薩爾提出在總編輯部他必須有馬克思、恩格斯兩人一樣的決定權,遭到了馬克思的拒絕。

1862年初,拉薩爾同重新活躍起來的工人運動發生了聯繫。4月12日,他對柏林郊區奧蘭寧堡手工業協會作了題為《論當前歷史時期與工人等級思想的特殊聯繫》的演說。這個演說後來以《工人綱領》為題用文字發表。它論述了工人階級特殊的階級地位和歷史作用,提出通過普遍的和直接的選舉實現工人階級的解放。拉薩爾的觀點對急於擺脫資產階級影響,摸索革命鬥爭道路的德國工人是完全新穎的,許多工人接受了他的觀點。

1862年7月,拉薩爾來到倫敦,向馬克思介紹自己在工人中進行大規模鼓動的計劃,並希望馬克思同他合作,共同領導德國工人運動。他們就工人運動的路線和策略展開了激烈爭論。拉薩爾認為,通過普魯士國家幫助建立合作社,通過普遍的、直接的選舉,是實現工人階級解放的唯一道路。馬克思嚴厲批駁了這種機會主義觀點,強調工人運動必須堅持《共產黨宣言》中已經提出的原則。馬克思指出,認為普魯士國家會實行直接的社會主義干涉,那是荒謬的。其間又交織着馬克思向拉薩爾「借債」 和馬克思要求拉薩爾幫助出版《政治經濟學批判》一書所引起的個人糾紛,馬克思認為拉薩爾已「無可救藥」,「因為我們在政治上,除了某些非常遙遠的終極目的以外,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從此馬克思與拉薩爾決裂了。

全德工人聯合會
1862年12月,正在籌備召開全德工人代表大會的萊比錫委員會致函拉薩爾,邀請他領導獨立的工人運動。12月13日,拉薩爾覆信接受了這一邀請。不久,萊比錫委員會領導人瓦爾泰希等去柏林訪問拉薩爾,拉薩爾向他們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並一起商定了公開活動的計劃。1863年2月10日,萊比錫委員會致函拉薩爾,表示同意他的觀點,請他就工人問題、合作社問題以及工人運動的路線、策略等問題進一步發表意見。

3月1日,拉薩爾發表了題為《給籌備萊比錫全德工人代表大會的中央委員會的公開答覆》的小冊子。 拉薩爾在《公開答覆》、《工人綱領》以及其他一些著作中,提出了工人政黨的政治綱領。他寫道:「工人等級應當建立獨立的政黨,而且應當把普遍的、平等的、直接的選舉權作為這個黨的原則口號和旗幟。工人等級在德國的立法機構中擁有代表資格——這是它能夠在政治上滿足自己正當利益的唯一的東西。為此而利用一切合法手段進行和平的合法的鼓動,這就是而且應當是工人黨的政治綱領。」與此同時,拉薩爾還系統地提出了一整套機會主義理論。其主要點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的貧困是由所謂「鐵的工資規律」造成的,這個規律是:「平均工資始終停留在一國人民為維持生存和繁殖後代按照習慣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解放工人等級的唯一道路,廢除那個置工人等級於死地的決定工資的嚴酷規律的唯一道路,是通過國家幫助促進並發展自由的個體的工人合作社」,使工人獲得全部勞動所得;但是,怎樣才能使國家實行這種干預呢?「這隻有通過普遍的直接的選舉權才能實現」;為此,「你們應當組織一個全德工人聯合會」,「進行合法的、和平的但又是孜孜不倦的、不停頓的鼓動」。這就是拉薩爾主義的基本內容。

拉薩爾理論的主要錯誤在於:他否認國家的階級實質,把國家看作是超階級的「整個民族的共同體」,工人階級不僅不必用革命暴力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制度,反而可以依賴合法的普選和國家的幫助求得自身解放。所以拉薩爾的社會主義是「普魯士王國政府的社會主義」。

1863年5月23日,十一個城市的工人代表在萊比錫成立了全德工人聯合會。拉薩爾當選為聯合會的主席。會上通過拉薩爾主持起草的聯合會章程,宣布聯合會的宗旨是「通過和平合法的道路,特別是通過爭取公眾的信念,為實行普遍的、平等的和直接的選舉權而進行活動」。 而此時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正在遠離德國的英國,主要從事理論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拉薩爾在德國工人中的名聲和影響,自然要超過馬克思和恩格斯,成了當時德國工人運動的領袖人物。

和俾斯麥談判
1862年9月,俾斯麥任普魯士王國首相。資產階級同容克地主階級之間的憲法衝突日益激化,俾斯麥企圖利用和控制日益高漲的工人運動,以鉗制資產階級。而拉薩爾也有心與俾斯麥妥協,幻想求得普魯士國家幫助和實現普選。於是拉薩爾拋棄了反對容克貴族反動統治的同盟者自由資產階級,轉而同容克貴族的政治代表俾斯麥進行政治交易。從1863年5月11日開始,他們之間多次密談和通信。拉薩爾把全德工人聯合會的章程呈送俾斯麥,並表示工人階級「本能地感到自己傾向於獨裁」,只要國王「把自己從一個特權等級的王權變成一個社會的和革命的人民的王權」,那麼工人階級就會「傾向於把國王看作是與資產階級社會的利己主義相對立的社會獨裁的天然體現者!」拉薩爾向俾斯麥「呈獻所希望的仙方」,力圖使之相信賜予普選權「是真正『在道義上』征服德國」。俾斯麥對拉薩爾也頗為賞識。他說,拉薩爾「是曾同我交往的最聰穎、最親切的人們中的一個,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決不是共和主義者;他有很明顯的民族的和君主主義的意向,他所追求的理想是德意志帝國」。

拉薩爾向普魯士王朝獻媚的背叛行為和他在聯合會中的個人獨裁,激起越來越多的先進工人的反對。與此同時,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威廉·李卜克內西在德國工人和全德工人聯合會中大力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揭露拉薩爾的機會主義。不久,聯合會中出現了以瓦爾泰希為首的反對派,拉薩爾的威望日益下降。 1864年夏,拉薩爾到日內瓦等地旅行。8月28日為一個女子而與人決鬥負傷。8月31日死去。

評論

拉薩爾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在德國工人運動擺脫資產階級影響,走上獨立發展道路,從單純經濟鬥爭轉向政治鬥爭的過程中,拉薩爾起了重要作用,其功績是不應抹煞的。但是,他的機會主義理論又把剛剛獨立的工人運動引入改良主義的歧途,拉薩爾主義成為德國工人運動健康發展的巨大障礙。拉薩爾的一生,正如恩格斯所說:「無論把拉薩爾對運動的功績評價得多麼高,他在運動中的歷史作用仍然具有兩重性。同社會主義者拉薩爾形影不離的是蠱惑家拉薩爾。透過鼓動者和組織者的拉薩爾到處顯露出一個辦理過哈茨費爾特訴訟案的律師面孔」。

影響

拉薩爾去世之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德國工人運動中的拉薩爾主義採取了更加嚴厲的批判態度,矛頭集中在其策略上,而這種策略又被當時德國最大的工人階級組織所接受。拉薩爾在《工人綱領》和《公開答覆》中,在批判普魯士政府的反動政策,闡明建立獨立的工人階級政黨開展政治鬥爭的必要性的同時,宣揚所謂「鐵的工資規律」的老生常談,聲稱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資只是圍繞平均工資上下波動,無法擺脫貧困。

怎樣才能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實現工人的解放呢?拉薩爾開出了兩個藥方,一是「國家幫助建立合作社」,一是「普遍的、直接的選舉權」。拉薩爾的信條在他去世後的十幾年間,一直被「全德工人聯合會」即拉薩爾派信奉着。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5年得知他們的老朋友李卜克內西所領導的德國工人組織――愛森納赫派要與拉薩爾派合併,並在綱領草案中採用了許多拉薩爾派的提法時,便壓抑不住內心的憤怒。馬克思寫了有名的《哥達綱領批判》,恩格斯也寫了一封措詞尖銳的批判信。馬克思的學生和追隨者李卜克內西等人在接到「批判」後,認為從當時德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合併時做出一些妥協,保留拉薩爾派的某些對整個工人運動無害的提法還是必要的,便沒有採納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見,德國兩大工人派別終於實現了統一。

相關影片

Ferdinand Lassalle explains the essence of Social Democracy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