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旱獺

中文學名∶旱獺

拉丁學名∶Marmota

     科     ∶松鼠科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目     ∶齧齒目

亞       目∶松鼠亞目

亞       科∶地松鼠亞科

     族     ∶地松鼠族

     屬     ∶哺乳綱

旱獺學名Marmota marmota)又名土撥鼠[1],草地獺(哈拉、雪豬、曲娃),是大型齧齒動物,含6個亞種。

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與鼠類相似,是松鼠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是陸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動物。體型粗大肥壯,體長為500毫米,體重4-5千克。尾短為110毫米。頸粗吻闊,耳小眼細,四肢粗短,背部毛呈黃褐或淡褐色,腹部土黃色,春季毛色淡。利爪堅硬且前爪發達,適於掘土,松尾短扁。因潛藏烈性病菌,又危害牧場,一向被疾控與植保部門列入監控、殺滅黑名單。

目錄

形態特徵

土撥鼠與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屬於齧齒目松鼠科。平均體重為4.5公斤,最大可成長至6.5公斤,身長約為56公分。

土撥鼠最迷人的地方,莫過於那條可愛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手腳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對長長的門牙,呆呆傻傻的模樣相當地討人喜歡。土撥鼠非常機警,不僅經常察看周圍情況,還專門有負責放哨的,家庭飼養初期膽子比較小,最好不要騷擾和驚嚇它們。

嘴部前方上下各有兩隻牙齒(門齒),主要用來切斷食物。前齒生長速度很快,因此必須經常咀嚼纖維質高的食物,否則會發生因為前齒生長過長而無法進食的情況。

生活習性

打洞,顧名思義,土撥鼠表示其善於挖掘地洞,挖掘能力甚強,洞道深而複雜,多挖在岩石坡和溝谷灌叢下,從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獺丘。通常洞穴都會有兩個以上的入口,以策安全[2]

多數都在白天活動,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達數米,內有鋪草的居室,非常舒適。它們不貯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體內貯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內冬眠。土撥鼠並不是田鼠。與其它鼠類的區別之一是:旱獺的洞口較大,且洞外有旱獺常走的路痕跡。

草原土撥鼠會在地上挖洞,挖出一個自己的家。由於生活在四季天氣變化劇烈的北美洲草原,它們的洞穴需要經受住溫度變化、洪水和野火的考驗。土撥鼠會在地下不同深度挖洞,每個洞擁有不同的用途,例如嬰兒室。嬰兒室位於地下深處,溫度更穩定同時也讓小土撥鼠受到更好的保護,躲避兇猛的捕食者。距離 地面較近的洞穴充當躲避處,幫助成年土撥鼠躲避捕食者。其他洞穴則用於儲藏食物或者監聽捕食者的動向。

野棲旱獺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葉、莖,豆科植物的花為食,且有季節性變化,在飼養條件下表現為雜食性。旱獺易馴化,不傷人,不耐熱,怕曝曬,抗病力強。當氣溫長時間低於10℃以下時,就自然冬眠,時間可長達3-6個月,當氣溫轉暖後自然甦醒。

棲息環境

土撥鼠棲息於平原、山地的各種草原和高山草甸。高山草甸草原、高山草原山地的陽坡、山助、斜坡、階地、谷地、山麓平原等環境。

品種區別

英語中有兩種動物prairie dog 和 groundhog都被翻譯為土撥鼠。這兩種動物有很多相似性,比如:同屬於一個科,都喜愛在地里打洞,顏色也相似,身形也相似。但是兩者也有差異,比如:groundhog 大一些,喜歡住在自己的地洞裡,而prairie dogs 喜歡將它們的洞連與龐大的集群。

普通短毛的土撥鼠是著名的實驗動物,幾乎都成為實驗動物的代名詞。因而在寵物市場上比較常見,價格也便宜一些。長毛種的土撥鼠又稱為緞鼠,它不但體型更大一些,而且擁有如絲般的柔軟體毛,美麗可愛,是很好的家庭寵物。有些地方甚至進行捲毛土撥鼠的選美比賽。

飼養

土撥鼠的壽命可以長達10年之久,每天都必須供應水和食物,它的排泄物會有味道,有時候會發出叫聲,還會啃咬東西。飼養之前必須有心理準備。此外還要確保家裡沒有等會傷害它的其它動物。早期在農業時代時,土撥鼠一直都是農民眼中的害物,它們會不斷地破壞農作物而造成農民經濟上的損失。直到進入新的經濟模式後,它們才以其憨厚的臉龐和可愛的模樣重新受到世人的注目與青睞,並得以在國外寵物市場興起一股飼養風潮。

飼料

土撥鼠主要以素食為主,食物大多為蔬菜、苜蓿草、萵苣蘋果豌豆玉米及其它蔬果為主[3],一天最多可以吃上五公斤的綠色蔬果,每天要供應新鮮的水和食物。以人工方式飼養時,除了新鮮蔬果之外,建議飼餵兔子飼料而不要用老鼠飼料,以減少其心血管、內分泌失調及體重過重等疾病。

視頻

旱獺 相關視頻

原來你竟然是這樣的旱獺
看喜馬拉雅旱獺一臉認真地在打架我卻不知道為啥一直想笑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