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毓:字廷秀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景泰二年進士登科錄》有記載。

李毓(1419年-?),字廷秀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1]

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

應天府鄉試第九十三名。景泰二年(1451年),參加辛未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八名。殿試進士第二甲第七十三名。曾祖父李受益。祖父李子敬。父親李宗善[2][3]

進士簡介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元、明、清時,進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袁可立)戊子舉於鄉,己丑成進士。」

從唐朝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開始算起,到1905年廢除科舉,近1300年的時間裡,進士都是中國政治的主角。僅僅靠接受正統的儒學教育培養出來的文人學士們,來維持一個龐大帝國的有效運轉,這個現象在中外歷史上都可以算是絕無僅有的了。

目錄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