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锡圭
杜锡圭 |
中文名: 杜锡珪 别名: 字慎丞、慎臣,号石钟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 职业: 海军将领、政治家 |
杜锡珪(1874-1933),字慎丞、慎臣,号石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海军将领、政治家、军事家,直系军阀。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曾率海军舰队镇压武昌起义,后来率领舰队发动九江起义,投靠革命军。1923年,出任海军总司令,封将军府瀛威将军。1925年,出任海军总长。1926年,曾代理国务总理并摄行大总统职,后又出任福州海军学校校长。北伐开始后,归附南方国民革命军。1931年,授海军上将衔。1933年11月,在上海病逝。[1]
目录
生平经历
加入海军
杜锡珪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因哥哥是海军军人,所以杜锡珪也向往加入海军。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杜锡珪毕业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二期驾驶班,随后派赴英国见习,回国后在海军中任职,历任"汉圻"快艇驾驶、三副、二副、大副和枪炮大副,"辰字"鱼雷艇哨官,代理"建安"兵船管带、海军警卫队管带、"江贞"舰舰长等职。
光绪三十年(1904年),杜锡珪任当时中国最大级别的战舰"海天"号的大副。后来该舰在驶向江阴途中,管带刘冠雄不顾杜锡珪的劝阻,在暴风雨中继续猛进,结果"海天"舰触礁沉没。杜锡珪自己则顺利升职,宣统三年(1911年)7月,杜锡珪被任命为战舰"江贞"号管带。
参与革命
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杜锡珪奉袁世凯之命乘"江贞"号驶向汉口。后来清军攻打汉阳之际,杜锡珪见到清军的暴虐行为,遂决定离弃清朝。他和同僚汤芗铭合作,开始为革命派行动。首先,他们推动海军统制萨镇冰自动下野。不久,海军在九江宣布起义。此后,杜锡珪被革命派任命为巡洋舰"海容"号的管带。
此后杜锡珪返回汉口同清军作战,在最前线厮杀。民国元年(1912年)1月,杜锡珪作为北伐舰队司令汤芗铭的手下,支援中国沿海各地的革命派。他组建海陆军联合会,参加援皖、援鄂行动,帮助光复武汉三镇。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和北京政府合流。
同年12月,杜锡珪升海军上校,任闽江要塞司令兼代理福建防军司令。此后,先后任"海筹"、"海容"、"肇和"等舰舰长。民国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杜锡珪随海军总长刘冠雄镇压革命派。民国三年(1914年),杜锡珪任"海容"舰长。翌年2月,授予一等轻车都尉。民国四年(1915年)12月护国战争中,杜锡珪支持反袁活动。翌年,他和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前海军总司令李鼎新发表独立宣言,参加护国军。
归属直系
袁世凯死后,杜锡珪复归北京政府。民国六年(1917年)7 月,程璧光准备率舰南下护法,派杜锡珪、林颂庄率"海容"、'海筹"二巡洋舰北上,将在北京日本使馆中避难的大总统黎元洪接至上海。临行前,程璧光还特别拨给二舰20万元开拔费。
不想,杜、林到京后,经不住段祺瑞的利诱,留了下来。程璧光听说后,气得在舰上连连用手杖猛敲甲板,大骂二人背信弃义。杜锡珪的倒戈得到了丰厚的报偿,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第二舰队代司令,不久正式出任司令。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北京政府表示参加协约国,杜锡珪拿捕长江流域的德国、奥匈帝国舰船、商船,立下功勋。
在此后的军阀混战中,杜锡珪支持直系,支援吴佩孚的军事活动。民国十年(1921年)10月,杜锡珪升任海军中将。次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杜锡珪切断了奉系的补给线,为直系的胜利作出贡献。1922年10月,杜锡珪接替蒋拯出任海军总司令,获授将军府瀛威将军。
杜锡珪任内,军阀混战连绵不断,海军也随波逐流,四分五裂。民国十二年(1923年)4 月,受皖系军阀支持的驻沪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建章利用不满北京政府拖欠军饷的海军军官宣布独立,海军再次分裂。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杜锡珪趁乱收编驻沪海军,被任命为海军总长。但未及就任,直系败北,杜锡珪被迫辞去海军总司令职务。林建章成为海军总长,杨树庄任海军总司令。
临时组阁
民国十四年(1925年)12月,直奉联合执政,直系重新上台,杜锡珪东山再起,重任海军总长。1926年6月,在奉系的压力下,第三次颜惠庆内阁倒台,杜锡珪以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成立杜锡珪临时内阁,同时摄行大总统职权。然而,杜锡珪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权力,受到奉系制肘。同年10月,杜锡珪辞去国务总理职务。
民国十五年(1926 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发动北伐,取得很大进展,杜锡珪感到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因此积极促成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军,给予第一舰队、第二舰队行动自由。 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海军正式宣告加入国民革命军。
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北京政府将海军部、陆军部合并为军事部,担任海军总长的杜锡珪因此去职,成为北京政府最后一任海军总长。杜锡珪本人对参与政治缺乏热情,又加上和冯玉祥的交往受到蒋介石猜疑,此后他遂和政界几乎无关。
下野生涯
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国民政府特派杜锡珪为考察欧、奖、日海军专员,先后赴日本、关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考察。次年10月,杜锡珪结束考察回国,编纂了《考察欧美日本海军报告书》,介绍了各国海军教育、组织、装备及军用航空发展等情况。
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杜锡珪以海军上将衔出任马尾海军学校校长,但并未就职。次年1月,杜锡珪被聘为国难会议委员。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政府,杜锡珪拒绝与其合作,离开福州赴上海暂避。
同年12月28日,杜锡珪在上海病逝。享年60岁。 杜锡珪死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其明令褒扬。他的陵墓位于福州西门外怀安村,即如今的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内,其墓志铭后来被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存收藏。
人物秩事
杜锡珪早年嗜烟成瘾,终日卧在鸦片铺上,很少到海上巡弋。所以,萨镇冰讥笑他是"陆军司令"。
杜锡珪任马尾海军学校校长期间,还留下一段看手相分专业的笑话。当时,马尾海校规定,已被录取的新生要经校长测试后划分专业。这是一件棘手的事,因为大家都认为学航海专业(清末称驾驶班)将来能当官,所以趋之若鹜;而轮机专业(清末称管轮班)却少有问津。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专业,的确需要动一番脑筋。杜锡珪任校长时,却有他独特、快捷的测试"方法。他让每位新生伸出左手,由他来看相。他认为是将军材料的.就分到航海专业,否则就分到轮机专业。这样,每次近百名学生,他只需一个上午就能轻松"测试"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