杧果叶
杧果叶 |
杧果叶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杧果条。生于海拔200-1350m的山坡、河谷或旷野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中文学名 | 杧果叶 | 科 | 漆树科 |
别称 | 杧果、庵罗果、香盖、蜜望、望果 | 属 | 杧果属 |
界 | 植物界 | 种 | 杧果 |
门 | 被子植物门 | 分布区域 | 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采收时间 | 全年均可 |
目 | 无患子目 | 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 |
目录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10-20m。树皮灰褐色,小枝褐色,无毛。单叶互生,聚生枝顶;叶柄长2-6cm;叶形和大小变化较大,薄革质,通常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30cm,宽3.5-6.5cm,先端渐尖、长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皱波状,无毛,叶面略具光泽;侧脉20-25对,斜升,两面突起,网脉不显。圆锥花序长20-25cm,多花密集,有柔毛;花小,杂性,黄色或淡黄色;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2.5-3mm,宽约1.5mm,有柔毛;花瓣5,长约为萼的2倍;花盘肉质,5浅裂;雄蕊5,仅1枚发育,长约2.5mm,花药卵圆形;花丝极短;子房斜卵形,径约1.5mm,无毛,花柱近顶生,长约2.5mm。核果椭圆形或肾形,微扁,长5-10cm,宽3-4.5cm,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肥厚,鲜黄色,味甜,果核坚硬。花期3-4月,果期7-8月。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功效
止渴,化滞,止痒。[1]
主治
岭南采药录
采集
随时 可采。
化学成分
含抗坏血酸237毫克%、鞣质11.73%、杧果甙6.9%(以干叶计算);尚含树脂、氢氰酸,萧酮类等。
药理作用
性味
《陆川本草》:酸甘,性凉。
功用主治-杧果叶的功效
- 《陆川本草》:
- 行气疏滞。去痧积。
- 治热滞腹痛,气胀。
- 并洗烂疮。
- 《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疳积,消渴。
用法与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
-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
《岭南采药录》:治枪弹伤:杧果叶煎水洗;铁屑入肉,取叶捣烂敷罨。
注释
- ↑ “疣”: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种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和部位,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口腔疣、咽喉疣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