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凌區科學技術協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楊凌區科學技術協會2021年9月22日上午,示範區科協、楊陵區科協聯合開展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暨農民豐收節苗木嫁接技能比武大賽,此次活動在大寨街道辦農業創業園楊凌示範區果蔬協會進行,來自21個苗木嫁接服務隊的80餘名選手參賽,本次技能競賽分為兩個比賽項目,「木質露牙接」和「雙舌接」兩種嫁接技能,每種嫁接方法用時10分鐘,最終以嫁接速度和嫁接綜合質量為評判標準。

示範區科協領導為競賽活動致辭,希望通過競賽活動激發廣大農民朋友努力練就過硬工作技能,為農民增收作出應有貢獻,同時希望楊陵發展和培養更多掌握現代果蔬嫁接等技術技能的人才,推動楊陵農業產業發展。

在比賽中,各位選手大展身手,尤其是樹木修剪環節,選手們的精心修剪,平淡無奇的樹木煥發出新的光彩,給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苗木嫁接[1]技術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關係到果蔬的成活率和後期長勢,在果蔬產業發展中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參賽的21支代表隊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激烈角逐,按比賽規則要求,通過嫁接質量與數量進行評分,有36名優勝者脫穎而出,獲得了獎金與獎品,最終,楊凌示範區果蔬協會參賽選手徐春寧獲得本次競賽的技術第一名。

目錄

相關資訊

慶豐收·迎盛會!楊凌處處好「豐」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9月23日是秋分日,也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農科城的人們用形式多樣的活動一起歡慶豐收。

農學人的豐收節

9月23日前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組織開展了「育金種,慶豐收,迎盛會」系列活動,為全校師生送上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豐收盛宴」。

豐收節當日,農科樓前陳列了長12米的作物品種成果立體展示區,每個品種封裝在一個直徑為35厘米的透明半球亞克力盒子中,盒子中的展品包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技術轉讓費高達455萬元的國審小麥品種西農511、2020年通過國審的玉米新品種陝單650、陝單620和陝單810等等優質品種,前不久剛剛通過國審的西農172、西農598、西農625、西農198、西農920、西農863等6個小麥新品種也集體亮相。

「種源安全關係國家安全,必須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讓中國的飯碗裡裝中國糧,中國糧食用中國品種。」西農511培育者吉萬全教授說道,這也是他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香氣撲鼻的麵包,口感酥脆的餅乾,冒着熱氣的豆漿和同學們臉上燦爛的笑容,在農科樓前構成了一幅和諧美滿的豐收畫卷。9月23日上午,農學院還精心準備了3000餘份科研副產品送給全校師生品嘗,包括1000盒餅乾、2000個麵包、自研豆漿、果茶……

現場設置「賞豐收成果——品種展示區」「嘗豐收盛宴——成果品鑑區」「記豐收笑容——合影留念區」三個環節。其中,品種展示區由80個種子瓶和10餘個種子罐組成,陳列了學院自主培育的小麥、玉米油菜[2]、蕎麥、糜子、穀子等作物品種。「成果品鑑區」選取學院多個特色品種,通過研磨、烘焙、蒸煮等加工工藝,實現了從種子到餐桌的「華麗轉身」,讓廣大師生以喜聞樂見的方式了解最新科研進展。「合影留念區」設置了以「育金種,慶豐收,迎盛會」為主題的背景牆,用視頻、照片等形式永久記錄了廣大師生的豐收時刻。

學院還為返校不久靜態管理的175間本科生宿舍一一送上科研成果大禮包。「剛入學我們就收到了國審品種的『金麥穗』,今天又品嘗到了用『金麥穗』做成的面點,我們是最幸福的農學人!每一個麵包、每一塊餅乾,都體現着學院老一輩育種家的無數心血,我將牢記強農興農使命,用自己專業本領回饋母校和社會。」2022級新生尹煜凱激動地說。

本次豐收節系列活動由「四季耕讀講堂」拉開帷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館長、人文社會發展學院樊志民教授為農學院全體學生作《農耕文明與楊凌發展》報告。後期,學院將面向青年教工開展「親子共繪五穀畫」活動,從小在孩子的心靈種下一顆珍惜糧食、勞動光榮的種子。

作為農學院特色品牌「麥文化」系列活動之一,本次豐收節活動是農學院課程教學、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產學研緊密結合辦學道路的深刻詮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將持續深耕文化育人,構建專業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激發源源不斷的育人活力。

櫻桃園裡慶「豐收」

9月23日,在全國各地喜迎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楊凌示範區2022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暨第八屆苗木嫁接技能比武大賽在大寨街道辦現代農業企業孵化園裡精彩上演。來自楊凌及周邊地區20支苗木嫁接技術服務隊的80名選手同場競技,用這種特殊方式慶祝屬於自己的節日。

本次活動由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協會、楊陵區科學技術協會、楊凌示範區果蔬協會等部門聯合舉辦,大賽分為兩個比賽項目,「木質芽接」和「雙舌接」兩種嫁接技能,每種嫁接方法用時10分鐘,最終以嫁接速度和嫁接綜合質量為評判標準。

在比賽中,選手們神情專注,操作迅速、技能嫻熟,開砧木、削接穗、嫁接、綁縛……紅色的嫁接膜在指尖翻飛,大家比時間、比速度、比質量,一展過硬的技術本領。

經過激烈比拼,來自扶風絳帳的張改過在80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本次大賽的第一名。

「苗木嫁接的活我已經幹了二十多年了,速度快的時候一天能嫁接1800多株,一天能掙300元左右,蘋果、櫻桃、核桃什麼都能嫁接,新疆、青海、甘肅……哪裡有活就往哪裡跑,一年下來收入能有4萬元左右,真的是用雙手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談起獲獎感言,張改過樸實地說,「能獲得第一名我非常意外,回去以後,我會帶動村上的嫁接隊員學更高的技術,靠技術出門務工,大家一起發家致富。」

「果樹嫁接看着簡單,但裡面門道不少。婦女手快、心細,這活很適合她們。」提起女性干嫁接的優勢,楊凌示範區果蔬協會會長張曉安解釋道。

近年來,楊凌不斷鼓勵農民朋友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通過舉辦現場嫁接培訓、實戰嫁接演練、嫁接技能大比武等多種形式,面對面、手把手傳授嫁接技術,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不斷擴大楊凌科技示範輻射效應,提升「楊凌農科」品牌,推進楊凌勞務技術服務輸出,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貢獻了楊凌智慧和力量。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保障』,借着今天這個機會,把我們楊凌的苗木嫁接能手都聚集到一塊,以『武』會友,通過比賽讓她們提高技能水平,提高她們服務鄉村振興建設的水平。」楊凌示範區科技創新和轉化推廣局副局長唐偉說道。

后稷「小傳人」 校園「慶豐收」

金秋九月,五穀豐登。9月23日,楊凌高新五小(恆大小學)開展了以「喜迎二十大 勞動慶豐收」為主題的豐收節活動。別開生面的校園「豐收節」,讓師生們一起體驗了勞動的辛苦,感受了豐收的喜悅,也分享了豐收的快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