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桑浦山

中文名稱;桑浦山

外文名稱;sangpushan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風門古徑

稱號;潮汕第一名山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交界處

桑浦山,潮汕第一名山,屹立在汕頭、潮州、揭陽三市交界處,北回歸線從這裡經過。桑浦山為揭陽市空港經濟區(炮台鎮、地都鎮、登崗鎮)、潮州市潮安區、汕頭市金平區的界山。海拔484米,綿亘27公里(一說方圓30平方公里,還有另一說為80平方公里)。地勢扼要,風門古徑(四大古徑之一)古時為潮州通往潮陽必經之路,現在,206國道從山下經過,粵東最大民用機場揭陽潮汕機場又選址於其南麓天鵝山,使這座古老名山煥發出年輕風采。

揭陽,有一處風景,筆者曾寫過桑浦山,但還有一處也很有名氣。它是桑浦山主要田門,它就是風門古徑,是一處名勝古蹟。

目錄

序言介紹

桑浦山景區以揭陽市空港經濟區(炮台鎮、地都鎮、登崗鎮)大桑浦山為主景點。主要包括桑浦山自然保護區及其山腳的區域,面積約為67.6平方公里。將引進跳石、滑草等遊樂項目;馬會等高端休閒項目;攀岩等休閒健身項目。重點打造桑浦山慢行系統,與機場片區和地都片區的濱水慢行道對接,打造揭陽空港經濟區山水一體的慢行系統。

潮安南部景區以桑浦山休閒觀光區和梅林湖文化與休閒旅遊區為主景點。桑浦山風景區、東山湖風景區、李古洞、孫石溪孫墨齋墓園、中立溪、寶泉寺、宗山書院、林大欽墓等;梅林湖景區、王氏公祠、古海蝕遺址、白雲岩、甘露寺、叢熙公園、急公好義坊等。

汕頭景區是以北回歸線標誌塔為主景點,連結周邊的汕頭大學校園、桑浦山公園、七日紅公園、翁萬達書院、梅林湖、白雲岩等古蹟。

地理位置

桑浦山的地質構造屬華夏系、燕山構造階段,發生過東西面和東北面褶皺,以及北東向的斷裂帶、晚期又出現北西向張扭性斷裂活動,在龜山和東山北向東斷裂帶露頭。北西向斷層與北東向斷裂帶交匯處便是溫泉的發源地。加之古老的花崗岩群,經歷地震、雷電劈擊和風雨、海浪的侵蝕,在沙土流失之後,形成自然、獨特的風貌。

桑浦山文化

桑浦山文化是該地區先民在歷史上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把韓江和榕江二江放到桑浦山一起來研究分析,揭示桑浦山文化產生出現的環境因素和固有內容。當前,我們要推進"文化大市"建設,打造揭陽文化品牌。要傳承桑浦山:發掘先人的文化精髓,開發固有的豐富資源,全面推進我市的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主要是要做好宣傳與張揚工作,同時做好規劃、保護與建設工作,着力打造並打響四大品牌:旅遊品牌、石業品牌、特產品牌和名人品牌。

文化是人的創造,人的存在方式。有了人,就開始有了歷史,也就開始有了文化。文化是歷史上千千萬萬個個人所創造的積澱。文化是指先民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應是中原地區先民在歷史上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我們應該可以這樣說,桑浦山文化也是一種地域文化,應是該地區先民在歷史上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當前,我們正在建設"文化大市",要發掘、傳承桑浦山文化,打造並打響桑浦山品牌,全面推進我市的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環境因素

文化的產生、出現,應該是與特定的地理空間等環境因素結合起來的。桑浦山文化就是在桑浦山這個特定的環境中產生,並逐漸累積形成而傳承下來的。

1、桑浦山是潮汕第一名山。桑浦山因"昔時同南濱海,北麓遍植桑樹",故名。桑浦山坐落在韓江三角洲西南部,榕江流域的東北部。經同位素測定,桑浦山距今8900萬年形成,構造線主要呈西北東南走向,延伸至韓江和榕江平原之間。長16.8公里,寬10公里,主峰大尖山海拔484米,方園大約30平方公里。中間隔着東山湖至華美的平地谷地,分為東北和西南兩個山體。東北山體叫小桑浦山(內桑浦);西南山體叫大桑浦山(外桑浦),是韓江平原與榕江平原的分水嶺。桑浦山以北東走向斷裂為主,北西向斷裂與北東向斷裂相互交切,生成各種花崗岩洞和溫泉。桑浦山一帶有濱海的海蝕地貌,尤其是梅林湖附近有多處不同高度的海蝕地貌。桑浦山為花崗構成,山貌多岩石裸露,遍布花崗岩,巨石壘疊懸覆,構成了奇石怪洞多的特點,石料資源卻很豐富。桑浦山為潮州市潮安區、揭陽市地都鎮、汕頭市金平區的界山。

2、桑浦山的周圍有了二條大江:位於西南方的榕江和位於東北方的韓江。榕江發源於普寧市與陸河縣交界的738.5高地普寧一側的南水凹,向北折向西北方向進入陸河境,轉向東北,進入揭西境後,曲折東流,經普寧、揭東、榕城,以及汕頭市潮陽、金平濠江、龍湖區,由牛田泮注入南海,全長185公里,流域面積4628平方公里。韓江是南粵僅次於珠江的第二大江,潮汕第一大河。有兩條源流:一個是西源的梅江,發源於河源市紫金縣白山崬和汕尾市陸河縣交界的七星崬;一個是北源的汀江,發源於福建省寧化縣西南的武夷山南麓的南山坪。兩江在大埔縣的三河合流後稱韓江上游(長328公里),三河壩至潮州市的竹竿山為中游,從竹竿山到澄海、汕頭出海為下游。全長470公里,是潮汕平原的主要"締造者",整個流域面積3012平方公里,潮汕境內面積1741平方公里。

3、桑浦山的氣候與特產。桑浦山南麓及南面的榕江下游平原所在緯度較低,北回歸線在雞籠山腳下經過,這裡又是濱海地方,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太陽輻射量大,日照多,又臨南海,受海洋暖濕氣流的調劑,年均溫高,熱量豐富,雨季持續時間長,雨量充沛,高溫時期也是多雨季節,具有夏長科暖、四季長青的特徵。比較不利的氣候因素是夏季常受颱風的影響和冬春季節有寒潮與霜冰發生。由於有如此優越的地理和氣候,加上有桑浦山阻擋着北來的寒風寒潮,這裡全年大部分時間適於喜熱作物的生長,很是適合動物的繁殖生長。因此這裡物產豐富,植物和動物多,有食用植物、觀賞植物和野生中草藥;有普遍飼養如獸類、禽類、魚類、蟲類的動物和野生動物

文化積澱

大約5千多年以前就有先民(最先的本土人古閩越族、中原南遷而來的移民福老人、河老人等)開始在這裡生活。過後本土人與中原南遷的漢人共同生活、生產在一起就變成了潮汕人。由於他們的活動,生產與生活,生存與發展,這裡逐漸產生、出現了桑浦山文化。桑浦山文化當然是中華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滲透的產物。[1]

1、歷史遺址和古墓(群)。在揭陽地都烏美桑浦山這陽有一處很著名的遺址"鄒堂鄉 山園",為明代貴州左布政使鄭旻所營造,它倚桑浦山而築,隨地形的變化靈活緊湊而建,創造出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園內建築有集美樓(即大書齋)、戲台、蓮池、假山等,廳、堂、軒、閣、亭、榭的建築頗具藝術特色,面積達30畝地,其建築規模為揭陽乃至潮汕地區之最大(可惜"海禁"時罹劫,只存蓮池、"臥遊洞"和"積翠岩");有華美村與軍民村之間的沙丘-華美遺址,發掘出陶器銅器;有南隴村北面一公里處的蜈蚣山,出土了大批陶片、部分完整器物和石器,位於南隴村油甘山土坑墓,是商周時期墓葬,以及南隴蜈蚣山東面山坡海拔10公里處唐代土坑墓。等等。

2、石刻、岩洞(寺廟)。桑浦山中部潮安彩塘地界有玉簡峰南麓的甘露寺,是由一巨石覆蓋而成的石窟,可坐千人,是廣東最大的巨石岩寺;位於東山湖狀元埔林大欽狀元墓,座東北向西南,墓亭高約3米,亭內藻井刻八卦太極圖,墓前有石馬、石羊各一對;雞籠徑石刻,在雞籠山東側,徑兩側石上刻字極多,如"陰陽報"等;在雞籠公路北段軍民鄉界內的"湖燈照護",楷書,字大三尺,為桑浦山最大型的石刻文字。在軍民鄉之牛山有廣東第二大巨大花崗岩石,地面體積達1783萬立方米的"牛胳石"。

桑浦山東邊 浦地界有龍泉岩。由一巨大花崗岩石覆蓋而成,可容納幾十人,因岩後有一股小泉終年不枯竭,故稱"龍泉岩"。"龍泉岩"分上下岩,前後有怪石聳立,現有上岩、下岩、觀音閣和紫竹林4個佛教寺院,還有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讀書處(翁公書院)。往西邊幾百米處有汕頭大學

桑浦山南面有烏美獅頭山腰的吉祥寺、"鄭氏祖祠"西側的"科第世家"坊,巨石上的"臨風"石刻;有鄒堂山梅岩的鄭旻的讀書處"閣筆石",烏美"三疊金"石後的"臥遊洞",左近鄭科偉所刻的"止觀岩";有供祀"風雨聖者"孫道者的"聖爺宮",有石刻匾額"赫鎮東里";南隴的蒙亨橋及摩崖石刻;南隴蜈蚣山北嶺頂的"院山極界"石刻,石刻南面是古竺佛寺、在南隴水庫副壩下方的水望左近水望潭橋、南隴"豬肝石"左近的"永樂陂石刻";鐵場地界有規模和氣勢為潮汕現在古墓之最的很是聞名的"翁梅齋墓"和幾處岩洞寺院(石刻);"翁梅齋墓"有牌樓5座,其中"御葬"坊三重三開,為三門四柱的巨型牌坊,前楷書"御葬",後篆刻"瀛洲曠典";"玄城"坊在墓丘前面三十米處,前書"玄城",後寫"梅丘",還有梅丘坊石刻。在鐵場長埔嶺有築於清光緒年間的"西來寺古道"和由山下通山腰的"西來寺"、"西來岩"(三隸書字鐫刻於岩口上方的巨石上);鐵場山的長埔嶺有"長寧岩"又名"避倭洞";位於鐵場山東南山麓的"韞玉岩",有"韞玉岩"石刻,岩洞左側朝西石壁有巨幅的浮雕佛教本生故事造像,另外"韞玉岩"左近的楷書"日涉園"、"舒嘯"等石刻。在桑浦山將軍峰東側山腰亂石間有"陳萬言岩",楷書"陳萬言岩";在石龜峰南坡"沖天蠟燭"處有黃大慰墓石刻;位於下成村北的桑浦山腳的水磨公坑石刻;位於桑浦山炮台地界的石龜峰與大尖峰之間山峽的風門古徑。由石階構成的古道,古時為潮州府通往潮陽縣的必經要道,閩粵大道必經的隘口。《揭陽縣誌》稱其為桑浦山"門戶"、"鎖鈕"。現在仍保留着石階小道,其周圍已經成為一個不錯的旅遊風景區。這裡山風涼爽宜人,嶺頂平坦,有古樹、古井、古廟,新建的噴水石龍柱和碑廊。旁有將軍峰,如劍插天,群山倒影,宛如一幅美妙絕的山水畫。這裡有很多民間傳說。有一座獨特的古廟,廟小而名氣大。古廟左側有一棵數百年的古榕樹,茂密如蓋,相傳為民間常傳的"蚤母仙"所值,明大哲學家薛中離常在此樹下徘徊、思考,完成哲學命題。等 等。

3、書院(學校)教育。唐末五代年間,國內開始出現了書院,宋初創立的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應天府書院、湖南石鼓、嶽麓書院,譽稱宋初"四大書院"。1090年,潮州知州王滌創辦韓山書院,開嶺南書院教育先河。到了南宋,潮汕書院有了較大發展,直至明清兩代,潮汕書院崛起。桑浦山同樣有許多的書院,比較著名的有中離書院和宗山書院。這裡很有必要說一說薛中離,薛中離(1468-1545),名侃,字尚謙,揭陽龍溪都(今屬潮州市)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官至行人司司正。他是第一位到贛州師事哲學家王陽明,並將王氏學說在嶺南傳播的人。日後,到惠州、浙江等地,並在揭陽中離山傳教王氏學說,使王氏學說在各地特別是嶺南廣泛流傳。1523年薛侃薛中離創辦中離書院,在此講課,傳王陽明這經;於1532年,他又以紀念王陽明的名義在桑浦山雞籠山創辦宗山書院。在龍泉岩寺廟群,有許多相通的石洞,自宋代起就有文人到此遊覽吟詠,留下許多石刻;後人在此興建眾多寺廟。山巾有泉水。東部為一天然石洞,內有石床,面向大海,為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中舉前讀書的地方,這就是翁公書院;神山書院,別稱為鄒堂文祠,創辦於桑浦山鄒堂獅頭山,因鄒堂鄭氏來自潮陽神山鄉,故名。書院廢除後,這裡有出現了學堂(學校)。1980年以後這裡有潮汕大地的最高學府-汕頭大學。

4、建築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是木屋;隋唐時期土木磚為主;到了明清時期,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建築--寨,期間逐漸完善,便有了"四點金"、"下山虎"、"百鳥朝凰"、"四馬拖車"建築結構等,這些民用建築依然存留着。

5、歷史人物和現代名人。桑浦山由於有榕江和韓江這二條大江的環繞,處於榕江流域和韓江流域之間,構成了有山有水山青水秀的美麗。桑浦山在潮汕地區的突出挺起,桑浦山森林的秀麗,為這裡的人文奠定了豐厚的根基,乃人文薈萃文化發達之地,所謂的物寶天華,人傑地靈,尤其是明朝中後期乃至以後,這裡人才輩出,官宦登堂入室,為朝庭作出貢獻,為潮人爭光,他們英名永存。出現過狀元林大欽,如兵部尚書翁萬達,貴州左布政使鄭旻,如進士黃鵬、黃壯猷,舉人鄭育漸、鄭匡夏、鄭其崇"三鄭"、陳廷國等諸多明清時期的文人、名人和達官貴人,如現代名人鄭子南先生等等。

6、民俗文化。民俗是人類各社會集團共同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社會現象。民俗是每個國家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潮汕民俗是中華民族風俗習慣的組成部分。包括歲時節日、婚姻生育、壽誕喜慶、交際禮儀、服裝飲食等等。生活在桑浦山這裡的先民,創造了不少民俗文化。最有地方特色的當數"拜老爺"、"出花園"、"燒瓦窯"等等。"出花園":七月初七前一天就已經開始作一些基礎準備,做好發 和紅桃 ,宰殺公雞、鴨、鵝等牲畜,買來豬肉,準備一些烏豆、白酒、番薯丸等。到七月初七晨早,就將準備好的好花水(石榴花等花朵、葉子)為出花園者洗澡,據說用這些石榴花等植物的芬芳花香能將一身的孩子氣洗淨,過後就是變成有獨立生活、獨立思維、獨立做事的大人了。洗好了澡,穿上一身新衣裳和一雙紅木屐(木屐如船形,象徵可以獨立行走獨自出租,並意味着今後的人生將是一帆風順),歡天喜地喜氣洋洋地由父母領着,作人生最後一次拜謝自出生到現在庇佑自己逐步長大"公婆母"。酬謝"公婆母"的供品,有12碗甜番薯丸、12盅烏豆酒、1盤紅桃 、一 發 和三牲等等。拜謝"公婆母"儀式完成後,恰好是吃早飯的時間,於是一家大小,連同請來了的同族親人長輩一起開宴。出花園者則"破格"坐上"大位",象徵自己從此是大人了,逐步成為家裡的棟樑。宴席間,出花園者要獨吃一隻全公雞,別人不能吃的,先吃下公雞的頭--"咬雞頭",這是潮汕"出花園"的一個習俗,意味着過後自己應該獨立生活,應該如公雞一樣爭早奪晚般勤奮,能夠領頭。

7、民間文學。有不少描述讚美桑浦山歌文詩賦、繪畫攝影、諺語俗語、故事傳說等。如《修雞籠徑記》(薛侃),如《桑浦風物》《桑浦山志》,如雨仙的傳說、夏雨來的故事、虱母仙的傳說。等等。這裡民間文學異常的豐富。

8、潮語潮曲潮劇。潮語是潮汕本土方言。潮曲是以潮語演唱的歌曲。這裡有大量的潮州歌謠。潮劇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古老地方戲曲劇種。

9、飲食文化。首推譽滿全球的名貴菜。富有地方特色風味,又很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口味的菜系。

10、功夫茶文化。有一整套極其精美的茶道,聞名海內外。

相關視頻

潮州桑浦山甘露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