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乡 (台湾)
历史
梅山旧称为“梅仔坑”(台湾日治时称‘梅仔坑庄’),因为本地位于倒孔溪南岸的宽阔坑谷内,而且这一带往昔是以梅花著称,故有此称。后来则改为“梅山”。
另有一说为:本地位处山脚地带,为行旅必经之地,有人在溪畔筑屋,贩售“米糕粥”,闽人称粥为“糜”,乃称本地为“糜仔坑”。1920年,台湾地方制度改正,设立小梅庄,隶属台南州嘉义郡,战后改为台南县嘉义区梅山乡,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改隶嘉义县。
- 梅山乡日治时期行政沿革:
- 日治初期属台南县嘉义支厅,1895年9月改为台南民政支部嘉义出张所
- 1896年改为台南县嘉义支厅,1897年嘉义县梅仔坑辨务署
- 1898年台南县嘉义支厅,1901年嘉义厅梅仔坑支厅
- 1907年竹头崎支厅梅仔坑区,1920年台南州嘉义郡小梅-{庄}
- 1946年迄今:
梅仔坑改名小梅后,根据《台湾日日新报》载,当地居民认为小梅之名“带有女性,殊不足以冠庄名”,要求改名“梅山”。并认为“梅山”之名能与竹山、松山并称,“凑成松竹梅,岂不美哉”。虽然此案在日治时期并未实施,不过当地已有以梅山为名的自动车会社(汽车公司)。
1946年政权转移后,小梅庄改为小梅乡。当地居民复向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陈情,认为小梅之名“属㛠婢名称,似怯弱之状态,兼与大林镇连接时有大小悬殊之感”,再次要求改名。公署最终采纳乡民意见,同年6月21日,小梅乡正式更名梅山乡。
1946年梅东、梅南划为梅东、梅北、梅南三村,1952年太平村分出太兴村,1967年龙眼村分出碧湖村,半天村分出永兴村。
地理
现今的梅山街道是以梅北、梅东、梅南三村构成,是城市型的大聚落,居住人口接近1万人。梅山市区是全乡的交通要道,全乡货物在此集中分散,造就了梅山三村成为本乡中心及市区繁荣,1898年时已发展成市街,当时梅山称为梅子坑,故市街名为“梅仔坑街”,商贾来自北港、嘉义等地,与山区人民进行物资交易。战后交通改善及物产增加,梅山市区成为山产的总汇,有著嘉云地区“小北投”之称。
地形
地形区分为丘陵区、浅山区、深山区,各村所在地区为:
- 丘陵区:梅北、梅东、梅南、过山、大南、双溪
- 浅山区:圳北、圳南、永兴、半天、安靖
- 深山区:龙眼、太平、太兴、碧湖、瑞峰、瑞里、太和。
高山
境内主要高山有:观音山、观音石山、祝寿山、大巃山、大坪山、梨园山、大尖山、二尖山、马鞍山、碧凤山、云戴山、光仑山、幼叶林山、海鼠山、科仔林山、圣观音峰、山仔坑山、头前山、蛇仔巃山。
水文
区域内水系可区分为两个流域,圳南、太平两村以西为北港溪流域,龙眼、太平村以东为清水溪流域,两个流域又各有两条主要溪流:
- 北港溪流域:华兴溪、三叠溪
- 清水溪港域:生毛树溪、阿里山溪
产业
文化
宗教
-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梅山教会:设立于1953年,位于梅北村新兴路,由大林教会分设,为梅山市区及梅山乡东部之基督信仰中心,邻近之公共运输场站为嘉义县公车梅北站。
- 中华圣母朝圣地
- 梅山天主堂
- 真耶稣教会梅山教会
- 梅山玉虚宫:创建于1820年,主祀北极玄天上帝。
- 开元后保元宫: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主祀玄天上帝,位于过山村开元后22号。
- 太平三元宫:创立于1740年,主祀三官大帝,位于太平村13之1号。
- 泰兴岩:创立于1767,主祀观世音菩萨,位于太兴村4号。
- 龙眼龙兴宫:兴建于1854年,早在《嘉义管内采访册》的打猫东顶堡中就有记载,位于龙眼村3之1号。
- 瑞里源兴宫:创立于1933年,主祀池王爷,位于瑞里村幼叶林62号
- 禅林寺:座落于梅山乡往太平瑞里风景区右侧山麓,三面环山,前面鸟瞰梅山街景,为一“离尘觉地”。[1]
教育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梅山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梅北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大南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梅圳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太兴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瑞里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瑞峰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太和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仁和国民小学
- 嘉义县梅山乡太平国民小学:太平实验小学2015年8月正式招生开课,为“学校型态教育实验条例”通过后全国第一所公立教育实验小学,成立后将委由国立嘉义大学经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