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
毛遂自薦 |
作品名稱: 毛遂自薦 讀 音 : máo suì zì jiàn 主 人 翁 : 毛遂(河北雞澤人) 創作年代 :薛國 成 語 : 毛遂自薦 出 處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1] 相關人物: 平原君、毛遂 |
毛遂自薦,毛遂是趙國平原君的門客[2]。在平原君與楚王談判時,毛遂威言並加,才華畢露,談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認識了毛遂的一言有重於九鼎的能耐。毛遂自薦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目錄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3]
詞語辨析
成語典故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秦攻趙,趙使平原君趙勝求救於楚。得十九人偕從,無以滿二十。「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縱)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同「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既至楚,平原君與楚王言合從。日中不決。毛遂入,按劍迫楚王,說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從之約。毛遂謂十九人曰:「公等錄錄(同「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為不善相士,謂:「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毛遂為上客。[4]
釋義
毛遂在平原君選備人物去楚時,自贊自薦,並以囊錐為喻,說如讓自己處於囊中,早已脫穎而出。在平原君與楚王談判時,毛遂威言並加,才華畢露,談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認識了毛遂的一言有重於九鼎的能耐。後遂用「毛遂自薦」謂自我推薦,自告奮勇;用「錐處囊、錐在囊、處囊錐、囊錐、錐囊、處囊、穎囊未出、藏穎、透穎錐、穎脫錐、錐脫穎、穎脫、囊中脫穎、吐穎呈鋒、耀穎、脫穎、穎脫而出、脫穎而出、如錐」等稱譽才華或有才華之人,寫其才華未得顯露或得以施展;用「一言九鼎」形容言辭有分量。
【毛遂自薦】鄒韜奮《經歷》十二:「我作毛遂自薦,居然被校長核准了。」
【錐處囊】李商隱《為鹽州刺史奏舉李孚判官狀》:「錐處平原之囊,必將穎脫;劍拭華陰之土,粗雪幽沉。」柳亞子《丹青引》詩:「杜門已悔錐處囊,亡命還愁劍剺面。」
【錐在囊】獨孤申叔《處囊錐賦》:「且賢之在代也,或默或語,猶錐之在囊也,或出或處。」
【處囊錐】黃庭堅《次韻奉送公定》:「功成在漏刻,穎利處囊錐。」
【囊錐】無名氏《錐處囊賦》:「惟國生賢囊錐喻焉,囊之體也,柔不能挫其銳;錐之資也,利自可攻其堅。」黃庭堅《呻吟齋睡起五首呈世弼》之四:「璞玉深藏器,囊錐立見尖。」
【錐囊】《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昔毛遂,趙之陪隸猶假錐囊之喻,以悟主立功,何況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無慷慨死難之臣乎?」杜甫《遣悶》詩:「倚著如秦贅,過逢類楚狂。氣沖看劍匣,穎脫撫錐囊。」陸游《東窗遣興》詩之三:「老馬漫知路, 鈍錐寧出囊。」
【處囊】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啟》:「是以臨淄遣婦,寄束縕於齊鄰;邯單下客,效處囊於趙相。」柳亞子《懷人三截》之一:「平原門下亦尋常,脫穎如何竟處囊?」
【穎囊未出】劉禹錫《罷郡歸洛陽寄友人》詩:「穎微囊未出,寒甚谷難吹。」
【藏穎】駱賓王《浮查》詩序:「杯材幽藪,藏穎重岩,絕望於廓廟之榮,遺形於斤斧之患。」
【透穎錐】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葉怯穿楊箭,囊藏透穎錐。」
【穎脫錐】周曇《詠史詩·春秋戰國門·毛遂》:「不識囊中穎脫錐,功成方信有英奇。」
【錐脫穎】黃遵憲《陸軍官學校開校禮成》詩:「刃當摩厲須,錐乃脫穎出。」
【穎脫】《北史·魏收傳》:「收本以文才,必望穎脫見知,位既不遂,求修國史。」杜甫《贈司空王公思禮》詩:「追隨燕薊兒,穎脫物不隔。」陳亮《彩鳳飛·十月十六日壽錢伯同》詞:「這些兒,穎脫處,高出書卷。」
【囊中脫穎】柳亞子《聞伯渠抵渝遙寄兩律》之二:「孫郎帳下馳書日,毛遂囊中脫穎秋。」
【吐穎呈鋒】獨孤申叔《處囊錐賦》:「吐穎呈鋒,磨礪而自我;投奇擢異,提攜而在君。」
【耀穎】吳質《答東阿王書》:「雖恃平原養士之懿,愧無毛遂耀穎之才。」獨孤申叔《處囊錐賦》:「遂得耀穎於紉縫之處,呈銛於挫銳之時。」
【脫穎】杜甫《上水遣懷》詩:「善知應觸類,各借脫穎手。」獨孤申叔《處囊錐賦》:「既藏身於不固,寧脫穎之無必。」董必武《為中國革命博物館題詩》之二:「群英結黨救中華,脫穎人來煥彩霞。」
【穎脫而出】李白《與韓荊州書》:「三千賓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脫穎而出】唐無名氏《錐處囊賦》:「固脫穎而出矣,豈潛芒而蔑然。」
【如錐】徐陵《為梁貞陽侯與陳司空書》:「平原之館,乃乏如錐;田文之家,嗟有彈鋏。」
【一言九鼎】陳毅《記遺言》詩:「碧血長江流不盡,一言九鼎重千秋。」
跟隨平原君去楚國談判的十九個門客因毛遂而成事。毛遂用「碌碌十九人、碌碌因人、因人成事」等稱無用之輩,或謂依賴他人而辦成事情。
【碌碌十九人】黃遵憲《自香港登舟感懷》詩:「行行遂越三萬里,碌碌仍隨十九人。」
【碌碌因人】張問陶《蘆溝》詩:「茫茫閱世無成事,碌碌因人是廢才。」
【因人成事】劉知己《史通·補註》:「大抵撰史加注者,或因人成事,或自我作故。」李漁《閒情偶寄·種植》:「止可因人成事,人立而我立,人仆而我亦仆矣。」
故事
典故: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緊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成語辨析
視頻
毛遂自薦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平原君虞卿列傳,古詩文網
- ↑ 毛遂自薦的主人公是誰,有途網 2019-10-08 13:23:32
- ↑ 毛遂自薦PDF,道客巴巴
-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可可詩詞網,2018-12-02
- ↑ 自告奮勇,詞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