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永远难忘教我写诗的人(许峰)

永远难忘教我写诗的人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永远难忘教我写诗的人》中国当代作家许峰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永远难忘教我写诗的人

——记相识著名诗人杨山的

日子

在上世纪的1973年6月,正是我居住的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在地图中查看近郊区阳光灿烂,天高云淡,田野里麦香四溢的收麦季节。在那个年代,即使是重庆近郊区的江北区观音桥与市中区一江的嘉陵江大桥之隔,却还是种蔬菜和粮食的半菜半稂的生产队。这一天上午,我正在麦地里收割小麦,生产队的蒋队长来到麦地找到我说:“ 大队党支部聂书记在观音桥挑煤回来时碰到一位头发全白的五十来岁的作家问路,指名点姓要来找你。” 我很惊讶,我一个小小农村青年怎么会有作家来找我呢?我滿怀疑惑走进聂书记家。聂书记介绍道:“ 这位就是你要找的许峰,他是我们红卫大队的团支部书记,爱好写作,还是写通讯报道的通讯员。”

“ 我是重庆市文联的杨山。” 杨老师客气地伸出手来同我握手,我赶紧把挞麦布满灰尘的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伸出手与杨老师握在一起。我仔细打量杨老师,只见他五十来岁,中等身材,平头白发,清瘦的脸上一双聪慧的眼睛明亮有神,说话谦虚柔和。他对我说:“ 是这样的,我看到江北区文化馆寄给我的油印诗册里有江北区东方红公社(原观音桥乡,文化大革命时改为东方红公社) 红卫大队许峰写的几首民歌,于是就问路找来了,正好问到挑煤的聂书记是你的领导,这就找到你了。想和你交个朋友。”

说实话,那时听杨山老师说的一番话,我十分感动和认为自己运气好。聂书记还鼓励我说:“ 想不到,你娃还真有两刷子,写的顺口溜连市里的大诗人还找来当你的老师,好好干哟,为我们公社和大队争光哟!”

“ 聂书记,决不辜负你的期望,我一定好好跟扬老师学习!”

杨老师听党支部书这样支持我,与聂书记握着手说:“ 文化工作需要党的领导支持。谢谢!”

临走的时候,杨山老师拿出半斤粮票,伍角钱对聂书记说:“ 谢谢你的热情接待,按市里规定,凡是下基层,遇到吃饭要交伙食费。” 聂书记只好收下。

我送杨老师的时候,他对我说:“ 他们不要我写,我就教你们年轻人写。” 在那些年,正值文革浩劫时期,他的话让我心里明白,这分明是杨山老师凭一颗执著的诗心关心培养像我这样的诗歌爱好者。打那以后,我成了杨山老师家里的常客。

作为著名诗人杨山,他在1939年读中学时发表了笫一首诗《塔》到他2010年去世的71个春秋诗旅生涯,始终以一个爱国、爱民族、爱人民的诗人之激情,在中国诗坛上留下了他的诗歌足迹。在艰难的诗歌生涯里,他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作家原则,从没有停下手中那枝喷发诗歌激情的笔。先后出版了《黎明期的抒情》《寻梦者的歌》《爱之帆》《杨山抒情诗抄》《醒来的恋歌》《雨天的信》《杨山诗选》《散文集《听雨楼随笔》等著作。这些诗被《中国新文艺大系》《中国新文学大系》与海内外100多种诗选本选载,有的译介到英、美、法、德、印度、罗马尼亚等国家。1985年《中国文学》(中国英文版)和中国日报》1992年法文版《中国文学》均分别以大版面介绍了其诗其人。1992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宣布杨山为1991/1992年度世界名人,他的生平和成就也载入传记辞典。

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带着写好的诗稿去重庆村30号巿文联大院杨山家里拜望结识了20多年的老诗人杨山老师。叩开他的家门,见杨山老师正在同他的同事忙碌地编着《银河系》诗刊的稿件。在朴素的不大的客厅里,墙上挂着白底红字的《银河系诗刊编辑部》的牌子。房间里的桌子、椅子、茶几、乃至地上都放着诗刊、诗集、诗报、稿件、信件、散发着诗的芬芳味道,让我感到诗歌在文学里的精神力量。

作为全国知名《红岩》杂志诗歌主编,重庆新诗学会常务副会长,《银河系》诗刊的执行主编,杨山老师这些年来在诗歌这片土地上励精图志,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他是一个一生热爱诗歌、忠诚诗歌、把诗歌似如生命的人。在他家里,来自工厂、农村、学生、青年、老年、无论是初学写诗、业余写诗、专业诗人,他都热情接待,与你畅谈,还招待你吃饭。记得有一次我拿着写的一首《三月》的散文诗找他,他边读边在思考修改用什么语句为好,把我叫到身边指出修改意见。附《三月》原文——

《三月》(散文诗)

三月从傍徨忧郁的冬天走出来,像美丽敦厚的雪鸡抖落身上的寒风,把春天的信息传递给田野,传递给村庄,

传递给轻缓的嫩嫩的雨丝。

三月有笑眯眯的碗豌豆角,迊风摇曳灌浆的麦穗;含苞待放的春芽树;憨憨睡在秧田里的谷粒……

三月使万物充满欲望和诱惑。

我爱三月。

杨老师拿着笔在“ 憨憨 ” 二字下划了一杠,然后在结尾一句的“ 爱 ” 字下划了一杠,把憨憨 改为“ 甜甜 ”,把爱改为“ 是 ” 。我拿着杨老师改后的稿子读了一遍:甜甜睡在秧田里的谷粒…… 结尾一句成了:我是三月。这时,杨老师击了一下巴掌:成了!小许你马上把这首散文诗抄好,就用在这期《银河系》诗刊上。编辑魏老师走过来说:“ 山兄,啥子事让你恁个高兴?” 杨老师说:“ 老魏你过来看,这个小许是江北区观音桥乡郊区初学写诗的农民,你看一下他的这首散文诗可不可以?” 说着把我抄好的稿子递给魏老师。魏老师朗诵了一遍,连说:好!好!你改得好!杨老师接着说:“ 对这些初学写诗的年轻人,我们应热心帮助,特别是农村的青年诗歌爱好者。” 听了杨老师的话,我十分感动,多么和蔼可亲的老师呀!(此散文诗发表在1995年4月《银河系》诗刊15.16合刊上)

回想起和杨山老师的相识,杨山老师对诗歌创作的坚韧精神鞭策我战胜了在写作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艰辛,促使我在工作之余写了些诗歌、歌词、散文等作品,令我的业余生活充实,愉悦而又有情趣。后来我写的散文《诗人的心一一相识诗人杨山的日子》发表在1994年12月6日《重庆日报文化专刊》上。

在我同杨山老师交往的日子里,我发现了他一生对诗歌创作的立足之本,那就是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始终沒有忘掉创作的源泉是人民,是生活,是党的事业。他带病到工厂、下农村,同工人农民结交朋友。正如他在《雨天的信》的“ 小传” 中说的那样:“ 在纺织厂生活了近3年,在那里,我结识了世界上最高尚的人,那些纺织女工的纯真、善良、勤劳使我深深感动,其中一些人,成了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我写了诗和剧本歌唱赞美她们。” 这就是杨山老师一颗朴实、美丽富有的诗心,促使他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没有停步,没有动摇。即使是在艰苦、清贫的日子里也没有放弃对诗歌亊业的深深的爱!

由于我妻子患风湿心脏病去世后由我一个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后又遇下岗失业,多年搁笔求生存去了,也多年未去杨山老师家了。心中的写诗情结始终耿耿于怀。后来得知杨山老师于2010年11月仙世了。杨山老师的音容笑貌和他帮助我写诗的热心埸景永远定格在我脑海里。他平淡一生忠于诗歌的思想和精神是我后来坚持文学写作的动力。他的一颗纯洁的心灵也是我处事为人的标杆。2017年5月,我在重庆新诗学会举办的诗人沙龙活动时见到的诗人杨山的儿子当过记者、出过诗集、报告文集的杨亚平,于是我俩成了亲兄弟一样的诗兄,于是我去他家看望已九十多岁的师母杨老师。屋里客厅还挂着《银河系诗刊编辑部》的牌子,左边墙上挂着著名诗人贺敬之、柯岩题写的《杨山山青,银河星灿》的扁额。目睹旧房屋,简单沧桑,但那里保存在一个个书架上的诗刊、诗集却散发出诗意盎然的文学氛围。听杨亚平绐我讲,杨山老师在八十五岁高龄时眼睛看不清视物了,还关注着诗歌,叫家人绐他读报读诗。我深深记得,杨山老师老骥伏砺,诗心不老,一生忙碌地耕耘在诗歌创作这块园地里,忙碌于培养出更多的文学新人……我在杨山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虽已年满七十,仍把写诗作文当作淘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生活方式,为国家为人民而歌唱。逐步在报刊发表了散文、诗歌、小说一百多篇(首),还出了诗文集《俗世记忆》,也算是对我的恩师杨山老师做一个汇报吧。

我深信,杨山老师热心培养出的写诗作文的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胜如亲人的老师的恩德。如今,他于1989年创办的《银河系》诗刊越办越好,吸引着一个个热爱诗歌写作的人。这也是杨山老师的意愿吧。[1]

作者简介

许峰,男,重庆市人,1948年出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