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汝墳

目錄

【原文】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未見君子,惄如調飢。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雖然如燬,父母孔邇。

【注釋】

遵:循,沿着。汝:水名,即汝水,淮何的支流。墳:堤岸。 條枚:樹枝叫條,樹葉叫枚,條枚就是枝葉。 惄(ni):憂愁。調(zhou):輖,通"朝「,就是早晨。 肄(yi):樹枝砍後再生的小枝。 遐:遠。遐棄:遠離。 魴(fang)魚:魚名,就是鯿魚。赬(cheng)尾:紅色的確尾巴。 燬(hui):焚燒。 孔:很。邇:近。

【譯文】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樹枝葉。

久未見到心上人,

如饑似渴受煎熬。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細樹枝。

已經見到心上人,

千萬別把我遠離。

魴魚尾巴紅又紅,

王室差遣如火焚。

雖然差遣如火焚,

父母近在需供奉。

【讀解】

獨自守着空房的妻子,膝下有兒女,上有年邁父母,不僅要承擔許多瑣碎勞苦的活計,而且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有女人特有的細緻周到、溫柔體貼,又要有男人所有的剛毅堅強、不屈不撓。其中的滋味,又怎一個「苦」字了得!

對於丈夫在外遠役的妻子來 說,精神上最強大的支柱,莫過於盼望丈夫早日平安歸來。「未見君子,惄如調飢」。如煎如熬,如饑似渴,如在深淵。「既見君子,不我遐棄」。希望如星火閃現,如鏡中影像,想拚命抓住,絕不放手。

其實,我們的處境又比這位怨婦好得了多少?生活中有太多讓人身不由己的事,我們總要迫不得已地為他人作嫁衣裳。能夠在滾滾紅塵中給我們以支撐的,正是希望;即使是最不現實的希望,也能讓我們覺得活着、受苦受累是值得的。正如毛驢唇前懸着的麥穗,看得見卻吃不到,但為了要吃到,就一直不停地往前走啊,走啊,走啊。

生命的度過不過如此。當全部的希望都徹底破滅之時,也就是生命走到了盡頭之時。[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