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考古
《江漢考古》創刊於1980年,是由湖北省文化廳主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的哲學與人文科學類期刊。
據2019年第6期期刊內頁顯示,《江漢考古》編輯部有編輯3人,英文翻譯2人。
據2020年3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江漢考古》共出版文獻量3165篇、總下載次數1007155次、總被引次數19799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98、(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0.453。
據2020年3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江漢考古》共載文1349篇、被引量4416次、下載量18443次,基金論文量為288篇,2017年影響因子為0.48。
目錄
辦刊歷史
主要欄目
刊登內容
該刊立足長江、漢水流域,報道長江中游及南方地區文物考古新發現。
人員編制
據2019年第6期期刊內頁顯示,《江漢考古》編輯部有編輯3人,英文翻譯1人。
據2020年3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江漢考古》共出版文獻量3165篇。
據2020年3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江漢考古》共載文1349篇,基金論文量為288篇。
收錄情況
《江漢考古》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數據庫》來源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入網《中國期刊網》、北京萬方數據——《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2]、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台灣華藝《數位學術期刊庫》等。
影響因子
據2020年3月20日中國知網顯示,《江漢考古》總下載次數1007155次、總被引次數19799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98、(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0.453。
據2020年3月2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江漢考古》被引量4416次、下載量18443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江漢考古》影響因子為0.4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3509名。
榮譽表彰
2013年,《江漢考古》入圍「《中國期刊海外發行報告》最受海外機構用戶青睞的中國期刊品牌」。
2014年,在期刊國家影響力報告中,該刊獲得「2014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稱號。
2015年,該刊獲得「2015年度中文報刊海外發行最受海外機構歡迎50強」稱號。
2015年,獲評「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榮譽稱號。
1.以江漢地區為中心、輻射長江中游地區的史前考古學文化研究。着眼點在於江漢地區文明的起源及其與周邊文明的交流融合。主要內容包括境內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相關遺存的考古發掘報道和研究。
2.以楚文化和楚國歷史地理為中心的地域文化研究。着眼點在於楚文化在境內的起源與發展,及其與鄂、曾、唐、鄖等方國在地緣政治上的關係。主要包括楚文化的起源、楚郢都紀南城、楚系墓葬、楚國歷史地理等關注度較高的核心議題。
3.以楚地出土文獻為中心的古文字、古文獻學研究。着眼點在於出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主要包括當地曾侯乙墓、張家山漢墓、包山楚墓、郭店楚墓、龍崗秦墓、葉家山西周墓地等重要考古發現所出土文字資料,並圍繞相關資料開展文字學、文獻學層面的研究。
投稿指南
1、所投稿件必須是作者獨立研究、完成的作品。文中引文、注釋和其他資料,應逐一核對原文,確保準確無誤,如有轉載,請註明轉引出處。譯稿需徵得翻譯版權。若使用了外文資料,作者有責任將相關內容及版權頁的文件提交給該刊編輯部備查。書評類文章必須提供所評書籍的原稿兩件。
2、投給該刊的稿件,不得一稿兩投或多投。
3、該社刊物實行雙向匿名專家審稿制度。稿件正文中請勿出現作者個人資訊。
4、該社有權對投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術性修改,投稿審理期限以半年為限。通過初審的稿件,該社將在此期限通知作者。逾期未接獲通知者,可將稿件改投他刊。
5、該社對所刊登的稿件擁有長期專有使用權。作者對此如有異議或有其他特殊要求,請與該社協商。
6、稿件具體格式請遵照「《江漢考古》關於引文注釋的規定」。
視頻
江漢考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發行周期月刊和雙月刊差別,搜狐,2018-01-24
- ↑ 史上最全分布式數據庫概述,搜狐,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