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縣
汶上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境北部,東經116°18′-116°40′、北緯35°31′-35°35′。東鄰寧陽縣、兗州市,西接嘉祥縣、梁山縣,南鄰濟寧市,北枕汶河隔河與東平縣、肥城市相望。全縣總面積877.2平方千米,總人口75.8萬人(2007年末)。轄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中都街道、汶上街道、南站鎮、南旺鎮、次丘鎮、寅寺鎮、郭樓鎮、康驛鎮、苑莊鎮、義橋鎮、郭倉鎮、白石鎮、楊店鎮、劉樓鄉、軍屯鄉。縣政府駐汶上街道,距濟南市180千米。
大、小汶河依地勢自東北流向西南境外,長度68千米。季節變化明顯,年降水量約646.3毫米,年均溫13.3℃。日東高速、105國道過境,西鄰京杭運河,泉河可通航。公路通車裡程1316.5千米(2007年)。漢代衡水牛山文殊般若碑、北齊摩崖石刻[1]等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孔子文廟大殿、關帝廟大殿、大運河南旺分水龍王廟、郭林尚書牌坊等建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還有佛教聖地寶相寺(中都佛苑)、太子靈蹤塔、思聖堂、魯九公墓、蚩尤冢、賈柏北辛文化遺址等。
目錄
歷史沿革
殷商為厥國,春秋為魯中都。唐天寶元年改為中都縣,金貞元元年(1153年)改為汶陽縣,泰和八年(1208年)改汶陽縣為汶上縣。因汶水在上(北)而得名。據《漢書》注,應劭曰:詩云:「汶水湯之。」大汶河流貫,故縣名汶上。
1996年,汶上縣面積891平方千米,人口71.5萬人。轄3鎮12鄉:汶上鎮、南旺鎮、南站鎮、康驛鄉、劉樓鄉、辛店鄉、義橋鄉、苑莊鄉、郭樓鄉、郭倉鄉、楊店鄉、白石鄉、軍屯鄉、寅寺鄉、次丘鄉。縣政府駐汶上鎮。
1996年8月13日,撤銷苑莊鄉,設立苑莊鎮(魯政函民字[1996]42號)。1996年8月18日,撤銷寅寺鄉、郭樓鄉,設立寅寺鎮、郭樓鎮(魯政函民字[1996]43號)。1997年6月10日,撤銷次邱鄉,設立次邱鎮(魯政函民字[1997]27號)。1999年8月26日,撤銷康驛鄉,設立康驛鎮(魯政函民字[1999]23號)。至此,汶上縣轄8個鎮、7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汶上縣總人口702095人,其中:汶上鎮79081人,南站鎮46641人,康驛鎮66563人,南旺鎮53642人,次丘鎮72604人,寅寺鎮42658人,郭樓鎮43508人,苑莊鎮53429人,辛店鄉33612人,劉樓鄉34438人,郭倉鄉36749人,楊店鄉32808人,軍屯鄉25110人,白石鄉36612人,義橋鄉44640人。
汶上縣轄8個鎮、6個鄉:汶上鎮、苑莊鎮、寅寺鎮、郭樓鎮、南站鎮、南旺鎮、次邱鎮、康驛鎮、郭倉鄉、劉樓鄉、義橋鄉、白石鄉、軍屯鄉、楊店鄉。共13個居委會、546個行政村,775個自然村。總面積877平方千米,總人口734766人。(根據「濟寧地名網」,估計為2004年統計數據)
2007年末,全縣總面積877.2平方千米。總人口75.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9萬人,人口城鎮化率28.8%。有少數民族17個,2060人。轄8個鎮、6個鄉:汶上鎮、南站鎮、南旺鎮、次丘鎮、寅寺鎮、郭樓鎮、康驛鎮、苑莊鎮、義橋鄉、劉樓鄉、郭倉鄉、楊店鄉、軍屯鄉、白石鄉,共有493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汶上鎮,設立中都街道、汶上街道。2008年末,全縣總面積877平方千米,總人口75.9萬人, 其中城鎮人口10萬人。轄2個街道、7個鎮、6個鄉:中都街道、汶上街道、南站鎮、南旺鎮、次丘鎮、寅寺鎮、郭樓鎮、康驛鎮、苑莊鎮、義橋鄉、劉樓鄉、郭倉鄉、楊店鄉、軍屯鄉、白石鄉,共有493個行政村(居委會)。
2010年7月,撤銷白石鄉、郭倉鄉、義橋鄉,設立白石鎮、郭倉鎮、義橋鎮。2011年,撤銷楊店鄉,設立楊店鎮。調整後,全縣轄2個街道、11個鎮、2個鄉:中都街道、汶上街道、南站鎮、南旺鎮、次丘鎮、寅寺鎮、郭樓鎮、康驛鎮、苑莊鎮、義橋鎮、郭倉鎮、白石鎮、楊店鎮、劉樓鄉、軍屯鄉。
另:2010年,擬將493個村(居)調整為97個社區。截至8月,已建成、在建、待建有38個社區,其中欣欣花園、濱湖社區、聯想花園、康達社區、王樓社區、泗汶社區、寨子社區、新苑社區等20處名稱規範,步仙花園、汶河之春、泉河之夏、靚景名居、育嘉社區等18處尚需依據《地名管理條例》規範其名稱。
視頻
汶上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國最著名的摩崖石刻 ,搜狐,2015-09-14
- ↑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中國政府網,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