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農業大學農學院
瀋陽農業大學農學院歷史悠久,其發展的起點為1938年創建的上海復旦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併入當時的瀋陽農學院,成立農學系,設農學專業和農產品加工專業。1958年,開辦農業氣象專業。1965年,學校進行系和專業調整,農學系設農學專業、土壤農化專業、植物保護專業。1977年,恢復高考,農學系設農學專業、農業氣象專業。1980年,創建農業生態學教研室。1996年,經農業部批准,在原農學系、園藝系、植保系的基礎上組建農學院,設農學系、蔬菜系、果樹系、植物保護系、農業氣象系。1998年增設生態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1999年,經農業部批准,由原農學系和農業氣象系合併,組建成立新的農學院,下設農學、應用氣象、生態學、農村區域發展4個本科專業和種子生產檢測及經營1個專科專業。2012年,農學院新增大氣科學、種子科學與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目錄
主要成就
2001年以來,全院教職工辛勤努力下,農學院取得了豐碩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其中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其它省部級科研獎勵22項,協作獲獎7項;主持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42項,其它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24項,累計科研經費超過1.5億元;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通過審定(備案)農作物新品種84個,其中國審品種10個,獲植物新品種權10個;獲得發明專利9項;出版著作31部;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舉辦國內外重大學術會議6次;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級精品課3門,校級精品課11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全國模範教師1人,遼寧省攀登學者2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人,遼寧教育年度人物3人,遼寧省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3人,校級教學名師3人;出版教材30餘部,其中5部教材獲省級以上獎勵;個人獲省部級以上獎項數十項,何梁何利獎、全國五一獎章、中華農業英才獎、省科技功勳獎、省特等勞動模範、省五一獎章。
學科專業
農學院現有農學、種子科學和工程、應用氣象學、大氣科學、生態學5個本科專業,其中農學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生態學是校級示範性專業,應用氣象學專業和大氣科學專業是我國東北地區唯一的氣象類本科專業。學院擁有作物學博士後流動站[2]、作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大氣科學、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作物學下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生物技術、持續發展與推廣學4個博士點。擁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生物技術、持續發展與推廣學、大氣科學、遺傳學和生態學7個二級碩士點,其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學科,作物學一級學科是遼寧省一流學科(第一層次)。學院下設作物栽培與耕作、作物遺傳育種、生態、應用氣象、農村區域發展、大氣科學、種子科學與工程等7個教研室;擁有水稻研究所、特種玉米研究所、花生研究所和大豆研究所4個科研實力雄厚的研究所;有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北方粳稻育種栽培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遼寧)」;有為本科生實驗教學服務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糧食作物生產實驗教學中心;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北方粳稻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農業部東北水稻生物學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東北地區作物栽培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水稻區域技術創新中心、農業部北方超級粳稻原原種擴繁基地、農業部超級稻成果轉化基地、瀋陽農業大學國家水稻原原種擴繁基地;有遼寧省重大科技平台—遼寧省生物炭工程技術中心以及遼寧省玉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分中心等。有旱田教學科研基地和水田教學科研基地510餘畝,校外實驗基地900餘畝,實驗教學用房102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3700餘台件,儀器設備總值10650餘萬元。
視頻
瀋陽農業大學農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簡介,中國科學院
- ↑ 339個博士後流動站獲批!哪些高校表現優秀?,搜狐,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