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沙灣古鎮 原圖鏈接 搜狐網

沙灣古鎮,隸屬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先後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飄色之鄉」、「中國龍獅之鄉」、「民間雕塑之鄉」的美譽。沙灣古鎮旅遊區占地2300多畝,其中旅遊核心區占地約265畝。始建於南宋,有着800多年歷史,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民間藝術飲譽南國。在8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沙灣古鎮形成並保留了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主體的嶺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廣府文化的傑出代表,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大量祠堂、廟宇等古建築和商業遺址、民居遺址保存完好,廣東音樂、飄色、龍獅蘭花、飲食等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長盛不衰。[1]

目錄

歷史文化

精心打造後的沙灣古鎮核心區面貌煥然一新,既保留了古鎮原有的古色古香風味,又呈現出全新的視覺感受。整個街區整潔有序,配套設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核心區打造了10個主題鮮明的展館,包括沙灣宗祠文化展覽館(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紀念館、廣東音樂紀念館(三稔廳)等,一一展現沙灣瑰麗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築文化、農耕文化、民間文藝等,充分彰顯了沙灣古鎮的風采和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

廣州沙灣古鎮除了別具一格的文化衝擊外,古鎮旅遊還推出了人性化的吃、住、玩、樂體驗。安寧西街4幢標誌性仿古建築大茶樓、冠南樓、金龍樓和青蘿會館,成為沙灣特色茶樓食肆,還有家庭旅館、特色手信一條街、休閒酒吧街齊齊亮相。在歷史文化街區,聽着悠揚的廣東音樂,飲茶論道,體驗着古人怡情的生活方式,品嘗沙灣獨有的特色小吃,感受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激烈撞擊,別有一番滋味。

物質文化遺產

走進沙灣古鎮區,可以清晰辨析古鎮發展的歷史脈絡,現存的街巷錯落縱橫、宗祠古屋點綴其間、檐緣梁枋巧飾雕琢,沙灣古鎮「石階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並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是珠三角中心廣府文化的傑出代表,這裡的飄色被譽為南國藝術奇葩。

全鎮現存以留耕堂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約100多座,還有一筒竹、三間兩廊、鑊耳屋、高樓、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築。沙灣古鎮保存了大量磚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畫等藝術精品,藝術風格具有濃郁的嶺南特色。

沙灣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市級文化保護單位14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文物點109個。

非物質文化遺產

沙灣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獅舞、廣東音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灣飄色磚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何世良(磚雕)、周鎮隆(龍獅)、黎漢明(飄色)。

此外,還有許多傳統文化活躍在民間,如北帝誕鰲魚舞扒龍舟養蘭、私伙局等。

飲食文化方面,沙灣姜埋奶享譽省港澳,傳統的菜色如雞絲釀芽菜、沙灣別茨鵝、豉椒碌鵝、狗仔粥、牛奶宴等也極具吸引力。

 
沙灣古鎮1 原圖鏈接 搜狐網

古鎮旅遊

沙灣鎮是一個有着800多年歷史的嶺南文化古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民間藝術飲譽南國。沙灣文化是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主體的水鄉文化,具有豐富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音樂之鄉"、"飄色之鄉"、"中國龍獅之鄉"、"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民間雕塑之鄉"、"廣東省古村落"。

沙灣古鎮旅遊,不同於自然風光、人造景致,有別於單純的吃喝玩樂。它是沙灣鎮璀璨歷史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俗文化的全新體驗。集古建築觀賞、歷史文化知識的汲取、風土民情的體驗、休閒娛樂於一體,全面呈現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開啟了番禺旅遊的新篇章。

景區景點

何少霞故居

何少霞故居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北村車陂街惠岩巷7號,建於清代。屬硬山頂兩層青磚樓房,底層青磚石腳三間兩廊,建築面積約105平方米,面寬10.2米,進深10.3米,牆基和門檻以花崗岩石砌築,石門額上有磚雕。故居現由其後人居住,保存完好,由何少霞外甥朱偉森居住。

2005年9月,何少霞故居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古鎮書齋

古鎮書齋是還原古時"卜卜齋"文化位於明初進士何子海的原居地"進士里"巷。為清中葉沙灣傳統的"三間兩廊"建築。書齋以教授蒙學知識與儒家思想為主,也是封建社會科舉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古鎮書齋重現了清末民初的私塾場景與先生的居所,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沙灣重視教育的傳統。

 
沙灣古鎮2 原圖鏈接 搜狐網

中華神木家具館

中華神木家具館位於車陂街6號佑啟堂內。中華神木又稱"陰沉木",蜀人稱之為"烏木"。它是數千年乃至萬年前,原始森林中千百年樹齡的名貴樹木,由於遭受突如其來的重大地理變化而被埋入河床、湖泊等低洼處,經長時間的炭化過程而形成的,故又稱炭化木,享有"植物木乃伊"的美稱。外國人稱之為"東方神木"。

熾昌堂

熾昌堂--水滸故事瓷盤館"位於車陂街8號熾昌堂內,完整展示了一套國家級禮品瓷器--"水滸故事瓷盤"。1951年,以景德鎮建國瓷業公司為主體,邀集醴陵、唐山潮州等地瓷業精英參與設計製造的水滸故事瓷盤,僅燒制了三套。當時,其中一套由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贈送給蘇維埃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並被珍藏於"蘇聯國家博物館";一套經多年保存後仍被人分別索要,分散收藏於各地;餘下一套則於1983年被一位企業家以巨資買下收藏,今日得以讓遊客見識其真面目。

農耕生活館

建於清代中葉,為沙灣傳統"一偏一正"小戶民居。該館展現沙灣清末民初農戶的居所場景,陳列了沙灣各種傳統農耕用具,再現沙灣近代農耕社會的生活氣息。

清水井

清水井位於沙灣商貿中心、安寧中街西南端,是沙灣地標式的構築物。不管周圍的環境變化有多大,即使是"少小離家老大還"的老沙灣人只要站在這個地方,就能對東南西北各方的情況一目了然。

清水井是一口南北向,寬約3米、長約4米,深1.5米,四周垂直、平底、無蓋石,東、南、北設井欄,全用白麻石砌成的長方形公用井。

惠岩何公祠

惠岩何公祠是奉祀何氏留耕堂第22世何惠岩及以下列祖的家祠,該祠背北朝南,頭門面闊10.3米,深6.1米,花崗石腳,3級石階登臨,大門為少見的"趟櫳門",頭門的屋檐下有精美的灰塑和壁畫。惠岩祠為二進式的小祠堂,跨過"趟櫳門",面前有一扇褐色屏門,上面雕刻精美的花式和窗欞,十分古樸雅致。頭門兩側耳房有木構子閣,房間北面開窗,陽光透過雕花木窗,營造出溫馨的氛圍。上、下窗外牆之間有綠釉瓷質欄杆裝飾。

何氏大宗祠

何氏大宗祠又叫"厚本堂",位於番禺區沙灣鎮。始建於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後幾毀幾建,現規模是於清康熙年間擴建而成的,沙灣何氏大宗祠又名沙灣留耕堂,是沙灣何氏宗族的大祠堂。"留耕"兩字取自"陰德遠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意即建祠造福後人。

留耕堂

沙灣古鎮留耕堂位於北村的"廬江嚀道",為沙灣何氏宗族的始祖祠。始建於元代至元乙亥年(1275年),數百年來歷經劫難,屢毀屢建。現時的面貌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始,按明製品官家廟的有關規格,先後共花了17年時間擴建而成。

視頻

沙灣古鎮第八屆己亥年傳統開筆禮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