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灣飄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灣飄色
圖片來自takungpao

沙灣飄色為發源於番禺縣沙灣鎮一帶的飄色巡遊,是戲劇、雜技和裝飾造型工藝的匯合。飄色遊行,多在神誕、節慶舉行[1]香港每年佛誕公眾假期舉行的長洲太平清醮會景巡遊中擔當了一個重點表演項目。此外,每年的筲箕灣譚公誕澳門路環譚公誕及部份天后誕活動均有飄色巡遊活動。在這個表演項目中,由身高不高於42英寸(cm)(106.6釐米)和體重少於35磅(15.9公斤)的小孩被支架撐著,扮演歷史人物、虛構人物,以及新聞政治人物等巡遊。因為小孩需要在支架上遊行良久,故此參與飄色表演的小孩均包著尿片

起源

飄色巡遊起源於1860年代太平天國敗亡後,清政府一度禁止粵劇,於是廣東省廣州沙灣居民就以戲曲人物的造型巡遊而不唱戲,當時此活動又稱賽色。其後此活動流傳到佛山,於每年秋收後舉行作為慶祝。之後,再流傳到香港長洲,併入長洲太平清醮成為表演項目。

另一種起源說法是,明代沙灣人李路遠在雲南任將官時當地解決糾紛,獲當地人贈北帝像,被其帶回沙灣,此後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誕辰之日,村人都會抬著北帝像出遊,同時配合書會及舞龍、飄色等助慶,飄色從而成形[2]

歷史

據載戲曲說書流行後,民間便開始形成一種以成人或孩童化妝成戲劇中人物的遊行,俗稱賽色彩色,其中在檯面上裝扮淩空而起的人物的,就是飄色

參考文獻

  1. 廣州市志·社會卷·風俗
  2. 飄色簡介. 廣州旅遊資訊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