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承德市周邊,行政區劃屬於雙橋區、雙灤區及承德縣。公園分為磬錘峰、雙塔山、雞冠山三個園區,磬錘峰、夾牆溝、朝陽洞、唐家灣、雙塔山、雞冠山六個景區,總面積48.76 km2,核心區面積24.03 km2。是一座以丹霞地貌為主,以清代皇家園林景觀和熱河古生物群景觀為輔,集自然、生態、人文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承德丹霞地貌具有極好的代表性,反映了丹霞地貌整個發育演化進程,是研究華北丹霞地貌形成、發展和演化的最佳場所。
目錄
基本簡介
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承德市周邊,行政區劃屬於雙橋區、雙灤區及承德縣。公園分為磬錘峰、雙塔山、雞冠山三個園區,磬錘峰、夾牆溝、朝陽洞、唐家灣、雙塔山、雞冠山六個景區,總面積48.76 km2,核心區面積24.03 km2。
是一座以丹霞地貌為主,以清代皇家園林景觀和熱河古生物群景觀為輔,集自然、生態、人文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1]。承德丹霞地貌具有極好的代表性,反映了丹霞地貌整個發育演化進程,是研究華北丹霞地貌形成、發展和演化的最佳場所。
地質地貌
地質遺蹟的保護和利用是地質公園建設與發展的核心。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是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集地質構造、古生物、河流、熱泉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漫長的地質演化及承德盆地特殊的構造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公園內地質遺蹟類型多樣、發育典型,多重要構造、地貌及地層記錄。丹霞地貌是由中國學者提出來的一種獨立地貌類型,公園內以承德礫岩為主要構景層的丹霞地貌演化階段完整,露頭規模較大,形態多樣奇特,在我國北方罕見且較典型,在地學研究、科普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科學內涵。
公園的建立及園內丹霞地貌區特有小環境形成的溝谷效應為生態研究與保護提供了條件。同時,研究區內眾多地質遺蹟所形成的自然景觀極具觀賞與美學價值,對承德旅遊開發與規劃獨具意義。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着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着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2]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繡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髮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視頻
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家地質公園從地學角度,可以分為12種類型,搜狐,2019-05-07
- ↑ 你想不到的石灰岩的用途,搜狐,20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