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淺談《邊城》與京派文學(歐陽倩)

《淺談《邊城》與京派文學》中國當代作家歐陽倩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淺談《邊城》與京派文學

京派作家共同的特徵是他們的文體都帶有一種抒情性,而由於時代的發展和所處的國家背景,其文學作品中又帶有一種雙重的文化和美學特徵。「京派」文人的文藝主張是人性呵護的審美觀點,而沈從文秉着向善向美的文學理想行走於自己構建的「湘西世界」中,更體現出靜寂閒適、田園牧歌般的審美意識。   

沈從文的《邊城》是「湘西世界」的田園牧歌中,優美而雋永的代表之作。在他筆下的「湘西世界」里,那個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因端午節賽龍舟,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可是儺送的哥哥天保卻也同時喜歡上了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這一系列的感情中的矛盾與糾紛,體現出人物命運的無奈。同時,在湘西的背景下,民族與地域的民俗風情也展現出鄉村意識形態中的向善向美的一面。這也是京派文學表達城市人對理想化的田園牧歌生活的嚮往,會在不經意間自然地流露出對鄉村悠長、舒緩的生活的嚮往。   

儺送的哥哥天保對翠翠的愛慕之情則成為小說的轉折點,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的情節與前文翠翠在夢中聽到歌聲處相呼應。表現出沈從文寫作技巧的嫻熟,行雲流水。同時,以歌求婚的形式也是鄉村民俗的一大特點,其諳熟的風土民情寫出湘西文明和動人的邊城特色。之後作者將筆鋒轉至兄弟間對愛情的尊重與選擇,哥哥為成全弟弟與翠翠的愛情,外出闖蕩,結果不幸身亡。弟弟因對哥哥的死背負深深的愧疚之情,遠走他鄉。造成翠翠的愛情悲劇。在此,沈從文又借親情與愛情的矛盾體現人生的無奈與不如意。可以觀察到人們內心的變化、社會的變化。體現出理想無法行走於現實的無奈。這是京派作家的整體感情趨勢。由於現代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漠視本土文化的發展,而本土文化也沒有隨波逐流。這使得京派作家面對現代化的衝擊,不得不對日趨弱勢的鄉土文學報以一種哀婉和悵然之情。理想的世界不能存活與大流之中,是對於自己追求的衝擊,因此,京派文學只能以另一種形式對鄉土文學悵然輓歌。   

《邊城》的結局是全文的一大高潮。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儺送歸來。雖然有些倉促,但是,作為被現代文化影響的京派作家們來說,城市文學的扭曲的人格遠不及鄉土文學中的人們來的淳樸、真實。因此《邊城》在敘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邊城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在故事中給人們奠定了一種對人性美的讚賞。外公時時刻刻掛念着翠翠,一生為翠翠操勞的感情,是值得我們去品味和崇敬的。從外公角色的塑造上,我們可以看出典型的鄉土文學人物性格。他保持着在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中一種特有的率真與淳樸。他是作者對於人性美的追求,是一種京派作家對於鄉土文學本土性的信仰。而翠翠的塑造,則是京派文學中,作家們對他們所熱衷的童年與鄉村生活的嚮往,在懷舊的情緒中去品味生活、挖掘詩意。同時,也是對於他們所生活的城市氣息和現代化發展的疑惑與批判,在現代的腳步中去摸索行走、哀思悵挽。   

《邊城》是沈從文用生命築成的一種對人性生活社會思考的意識形態。小說由喜至悲的轉變,也表現出社會的陰暗面。他力求在生活的悲劇中尋求自己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因此寫出一系列表現湘西風情的散文與小說。借湘西遠離塵世喧囂繁雜的特點。表現自己對城市生活的嘲諷和遠離。也表達自己對寧靜生活、醇厚人情和真摯愛情的嚮往之情。   

對於人性「真、善、美」的歌頌及社會陰暗面的批判,在沈從文鄉村小說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這也體現出京派作家對於文學題材與審美趨勢的共同方向。以沈從文為代表,他們多寫鄉土中國和貧民現實的題材,審美趨向於從容節制的古典美。《邊城》既是很好的京派小說代表。在題材上以鄉土為主題,表現出京派作家對於現代工業文明侵入鄉土後的矛盾心態。借鄉土的質樸平凡批判城市的變相發展。而《邊城》的文筆掌控與內容呈現上,則體現京派作家追求古典美的趨向。沈從文很好地掌握了此趨向與題材,描繪內心湘西世界,描繪自己對人生哲思的理想藍圖。儘管未能逃脫現實社會的悲觀主義,但對於他內心世界的描繪,及給讀者提供一個對現實黑暗世界逃避的棲息地而言,無疑做出了巨大貢獻。[1]

作者簡介

歐陽倩,女,1991年出生,江西九江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