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游擊隊歌》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主題曲,它是概括了一個歷史時期的不朽名曲,由中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於1937年所作。這首《游擊隊歌》是最經典的抗戰歌曲,可以說是家喻戶曉。[1]


《游擊隊歌》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其曲調輕快、流暢、生動、活潑,以富於彈性的小軍鼓般的節奏貫穿全曲,既給曲調以進行感,又表達了游擊戰士們巧妙、靈活地與敵人周旋,伺機消滅敵人的典型形象。


賀綠汀一直把這首《游擊隊歌》看作是自己最有價值的創作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這首《游擊隊歌》毫無爭議地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上,陸海空三軍千人合唱團在天安門廣場高唱《游擊隊歌》,排山倒海,氣勢如虹!誰也比不上我們最親愛的人民子弟兵!《游擊隊歌》那難忘的旋律,讓我們再次重溫了那段崢嶸歲月!


2015年7月,游擊隊歌改版。屬於和聲版本,田彥等人演唱。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歌曲。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絡投票結果,《游擊隊歌》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2]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游擊隊歌                 歌曲時長         02:04
                填 詞         賀綠汀                 發行時間         1938年元旦
                譜 曲         賀綠汀                 音樂風格         進行曲
                編 曲         賀綠汀                 歌曲語言         國語普通話


創作背景

 
年輕的賀綠汀 圖片來自央廣網

小油燈下寫出抗戰旋律《游擊隊歌》

1937年,淞滬抗戰之後,身居上海的進步文藝工作者紛紛組織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祖國各地,以文藝演唱的形式進行抗日宣傳。當時,34歲的賀綠汀參加了由宋之的、崔嵬等組成的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第一隊,從武漢開封洛陽一直演到西安,演劇隊年末到達八路軍總部駐地山西臨汾。在為前方將士首場演出前,賀綠汀意外地發現這個部隊的參謀處長正是當年廣州暴動的大鬍子營長李雲鵬。戰友相見,分外熱情。李雲鵬拉着賀綠汀的手激動地說:「當年你寫過暴動歌,今天你該寫個更好的抗日歌吧!」「好啊!」賀綠汀滿口答應。[3]


賀綠汀雖然參加過廣州暴動,對戰場情形較為熟悉,但對八路軍戰士打游擊戰的情況卻有些陌生。一次,賀綠汀和戰友們訪問八路軍新成立的炮兵團,看到那一門門嶄新的大炮,驚喜不已,「咱們從陝西出發時還沒有一門大炮。這些大炮,一部分是繳獲日本鬼子的,另一部分是閻錫山的部隊南逃時丟棄的。」這個團的幹部告訴賀綠汀,這是戰利品。望着一門門大炮,「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這樣鏗鏘有力的詞句,一下子從賀綠汀的大腦中跳了出來。


說來也巧,賀綠汀到八路軍總部沒多久,時任國民革命軍18集團軍少將參謀處長兼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的彭雪楓剛好來到學兵隊做關於游擊戰術的報告。賀綠汀得到消息後,立即慕名前往聽講。彭雪楓那繪聲繪色的演講將賀綠汀帶進了一個神奇的游擊世界:密林里、高崗上;青紗帳、綠水旁⋯⋯到處都是游擊健兒英勇殺敵的戰場。由此,他認識到,要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不僅要靠正規戰,也要靠運動戰、游擊戰。


有一天,演劇隊得到一個消息:第二天將有一批將士要開赴抗日前線。他們覺得,應該創作一首新歌,為將士們壯行。於是,塞克丁里崔嵬賀綠汀等四個搞藝術創作的人聚在一起,討論立意。在一個老鄉家的冰窖似的煤倉里,他們站的站,蹲的蹲,抽煙的抽煙,喝茶的喝茶,拉開創作的架勢。「將士們開赴前線,當然主要是到敵後開展游擊戰。」因此,大家認為創作一首反映游擊戰的歌曲比較合適。立意確定之後,你一句我一句地湊起了歌詞。這些人本是文藝創作的高手,且有豐富的創作經驗,有的還曾親自參加過游擊戰,所以,《游擊隊歌》的歌詞,不一會兒就湊出了個雛形。


賀綠汀是其中唯一的作曲家,自然,歌詞定稿和譜曲的任務,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時間緊迫,賀綠汀連夜挑燈奮戰。著名作家劉白羽的回憶錄也提到,1937年冬的一個晚上,他和賀綠汀住在一個屋裡睡在一個炕上,看着賀綠汀披着一件黃呢子大衣,在炕桌上的小油燈下忙着寫歌,這樣一來,弄得劉白羽一夜都沒睡好,幾次醒來,都看見賀綠汀在埋頭創作。就這樣,1937年12月,在位於臨汾市堯都區劉村一個冰冷的煤倉里,在微弱的油燈下,賀綠汀一夜之間連詞帶曲寫成了這首不朽的抗戰歌曲——《游擊隊歌》。


1938年,賀綠汀又將其改編為四部混聲合唱曲,並於同年5月在抗戰刊物上發表,於是,《游擊隊歌》像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山西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甚至在敵占區,人們也常常聽到這首歌。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也非常喜歡這首歌,常常在行軍途中哼唱。美國友人卡爾遜不僅自己愛唱,還在他的《中國的雙星》一書中多次提到這首歌,並大段引用了它的歌詞。


《游擊隊歌》手稿背後的秘密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隨着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不斷延伸,《游擊隊歌》再度唱響於文藝晚會、校園以及公共場所。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播歌選》記者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裡(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驚奇地發現,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游擊隊歌》手稿上寫的不止是一首歌。那薄薄兩頁手稿紙已泛黃並有水漬、墨痕,騎馬釘留下的殘洞、銹跡透出了歷史滄桑感。五線譜中的歌詞用鋼筆寫成,字跡有些潦草,塗改卻清晰可辨。


出乎意料的是,手稿正反兩面寫了3首歌曲:《炮兵團之歌》《游擊隊歌》《致日本兄弟歌》,就連大家熟悉的《游擊隊歌》歌詞也跟現在傳唱的有所不同,多出一段歌詞。被歲月湮沒的第二段歌詞雖然從來沒有聽過,卻同樣激盪着作者滿腔的愛國熱情:「哪怕日本強盜凶,我們的兄弟打起仗來真英勇,哪怕敵人的槍炮狠,找不到我們的人和影。讓敵人橫衝撞,我們的陣地建在敵人側後方,敵人戰線越延長,我們的隊伍越擴張。不分窮,不分富,四萬萬同胞齊武裝;不論黨,不論派,大家都來抵抗!我們越打越堅強,日本的強盜自己走向滅亡,看那最後的勝利日,世界的和平現曙光!」


另外《炮兵團之歌》和《游擊隊歌》寫在同一頁紙上,右下角寫着「最前線最前線」六個字。手稿的另一面,竟然還寫着一首日文歌曲《致日本兄弟歌》。紀念館講解員介紹,《致日本兄弟歌》是一位日本詩人寫的一首反對日本侵略中國的詩歌,賀綠汀把它譜成了曲,作為八路軍對日軍宣傳的武器,用日語來演唱,對日本士兵的精神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這份手稿雖飽經硝煙戰火的侵擾,卻一直珍藏在賀綠汀身邊。196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40周年之際,賀綠汀看到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發出的《徵集有關革命文物的通告》後,便把手稿作為紀念黨的生日的禮物,鄭重地捐獻給了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時下一些媒體和出版物常常把歌名《游擊隊歌》誤說成《游擊隊之歌》,賀綠汀生前曾多次說這首歌名不帶「之」字,原始歌曲手稿印證了這一說法。


歌詞

        我們都是神槍手[4]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裡

        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高高的山崗上

        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

        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

        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裡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搶占去

        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歌曲鑑賞

這首歌曲充分體現了戰士英勇善戰、機智靈活、充滿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朱德元帥為這首歌的成功,特地表示熱情的祝賀。從平型關戰役打了勝仗到這裡休整的楊得志,即將率部隊重返抗日前線,他急切地邀請賀綠汀和演劇隊到部隊去,一個營、一個連地教唱這首歌。楊得志說:「唱會了這首歌,就出發。」部隊出發那天,漫天雪花飄舞,戰士高歌:「我們都是神搶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游擊隊歌》以ABA再現二部曲式為結構。前八小節為1個樂段,後八小節為1個樂段。


第一樂段在節奏上模仿小軍鼓的鼓點,給人以行進的感覺;弱拍後半拍起為特點的節奏型貫穿全樂段,唱起來統一和諧;以四度大跳後上下級進為主的旋律線給人以緊張、活潑的感覺,這些因素的巧妙組合,使游擊隊員樂觀、機智、頑強的性格特徵,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第二段前四小節在節奏上有所變化,曲調也安排了兩小節的同音反覆。以近似數板的音調刻畫了游擊隊戰士風趣、樂觀的性格和對強大敵人的蔑視。這段音樂從節奏變化、旋律進行、調式色彩都與前段形成了對比。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緊接着再現了第一樂段的前兩樂句,使歌曲既有變化又很統一,完滿地結束在主音上。


《游擊隊歌》融入了作曲家對抗日將士的真摯情感,對敵軍的憤懣與藐視,對革命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在創作上,作者做了精心的構思與安排:先將節奏寫出來,然後按節奏譜寫旋律,再依曲填詞。富有彈性的小軍鼓節奏,輕快活潑的小樂句,唱起來琅琅上口,適合部隊行進時邊走邊唱;對比統一的曲式結構,西方作曲技巧的應用,生動鮮明的音樂形象與曲調高度協調一致,使得樂曲和諧而完美,游擊隊戰士在艱苦環境下的機智勇敢性格,緊張愉快的生活場景躍然譜上,戰鬥性的內容,群眾性的語言,朝氣蓬勃的音調,無論是合唱亦或獨唱,無論是演唱者還是聽賞者,都會被歌曲的樂觀情緒所感染,都能感受到革命與集體的無窮力量,從而信心倍增,奮勇殺敵。


新中國建立以後,《游擊隊歌》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並被列入解放軍總政治部向全軍推薦的演唱歌曲。在1964年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根據《游擊隊歌》編排的《游擊隊舞》,形象地再現了當年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


作者簡介

賀綠汀 (1903~1999),著名音樂家。是一位名揚中外的音樂大師。原名賀楷,邵東縣人。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文工團團長。建國後,歷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在成為音樂家之前,賀綠汀更是一名革命者,1926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12月,參加了廣州起義,在緊張的戰鬥中,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我國革命音樂萌芽時期的第一首革命戰歌——《暴動歌》。[5]


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1934年。那一年,在俄國作曲家齊爾品舉辦的「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中,他創作的《牧童短笛》獲得一等獎。抗日戰爭期間,他參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各戰區宣傳抗日,並創作了不朽的抗戰名曲《游擊隊歌》,以及《全面抗戰》《弟兄們拉起手來》《上戰場》《保家鄉》等鼓舞人們鬥志的歌曲。


1938年任中國電影製片廠總幹事。1941年赴延安,在魯藝執教。毛澤東對他說:「你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你的。」1943年,賀綠汀到達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簡稱魯藝)當教師。《前進,人民的解放軍》《新中國的青年》《新民主進行曲》等作品,是他在解放戰爭期間創作的歌曲。


1949年,任北師大音樂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賀綠汀一直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職務,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音樂人才,為中國音樂事業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6]


十年動亂中,他受到「四人幫」迫害。在「四人幫」的淫威下,他鐵骨錚錚,大義凜然,被人們譽為「硬骨頭音樂家」。粉碎「四人幫」後,他繼續擔任上海音學院院長,並任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他一生譜寫了3部大合唱,5首鋼琴曲,200首歌曲,45首合唱曲。1998年獲「上海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9年病逝,享年96歲。


賀綠汀 先生是位傑出的音樂家,如果說《牧童短笛 》《森吉德瑪 》《晚會 》等是先生陶醉於妙不可言的民族音樂的神來之筆,《四季歌 》《天涯歌女 》《春天裡 》等是先生處在燈紅酒綠的十里洋場,深切感受、同情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黑暗勢力的吶喊,那麼,《游擊隊歌 》則是先生在中國共產黨的薰陶下創作的最為成功、永垂不朽的紅色歌曲。它高屋建瓴、大氣磅礴,它浪漫樂觀、舉重若輕。由此,這首抗日戰歌迅速傳遍全國城鄉,甚至在敵占區,人們也廣泛傳唱。它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像陽光一樣驅散了人們心中恐懼強敵的陰影,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奪取勝利的鬥志和信心。

   他一生譜寫了3部大合唱,5首鋼琴曲,200首歌曲,45首合唱曲。1998年獲「上海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


主要音樂作品:

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擊隊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樂《森吉德瑪》、《晚會》等。着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


社會影響

新中國建立以後,《游擊隊歌》一直在全軍中廣泛傳唱,並多次列入總政治部向全軍推薦的歌曲,成為紅軍歌詠活動的必唱曲目。《游擊隊歌》也曾有其各種改編曲,其中作為軍樂曲的《游擊隊歌》更為動人。


在1964年首演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根據《游擊隊歌》編排的《游擊隊舞》無疑是這首軍旅歌曲最形象的闡釋,形象地再現了當年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延安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時,鄭重地提出:「在這裡應該掛上一幅《游擊隊歌》曲譜照片。」由此可見《游擊隊歌》的重要意義。


20世紀90年代初,這首《游擊隊歌》毫無爭議地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10大抗戰歌曲」網絡投票結果,《游擊隊歌》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


音樂欣賞

情景小合唱《游擊隊歌》詞曲賀綠汀 [7]

《游擊隊歌》——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解放軍千人合唱團 氣勢恢弘,整齊劃一 [8]

紅色歌曲《游擊隊歌》---舞蹈 [9]

童聲英雄-方韜瑜《游擊隊歌》純享版 [10]

新年音樂會---管弦樂《游擊隊歌》、人民軍隊忠於黨(2011年)[11]

楊洪基-《游擊隊歌》 [12]

樂音樂會:胡琴四重奏《游擊隊歌》.mp4 [13]

楊坤一曲《游擊隊之歌》燃爆全場![14]


視頻

《鐵道游擊隊》的主題曲《游擊隊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