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游離脂肪酸
圖片來自Chemical Book

游離脂肪酸是一類有機酸,簡稱:FFA。存在於人體內的脂質,大致可以分為膽固醇、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磷脂質等3種。游離脂肪酸是中性脂肪分解成的物質之一。當肌肉活動所需能源——肝糖耗盡時,脂肪組織會分解中性脂肪成為游離脂肪酸來充當能源使用。所以,游離脂肪酸可說是進行持久活動所需的物質。[1]

目錄

介紹

游離脂肪酸又稱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sterified fatty acid NEFA),血清中含量很少,如用小量血清標本測定必須採用靈敏的方法,並要避免脂肪水解產生的脂肪酸的干擾。

NEFA是由油酸,軟脂酸,亞油酸等組成,大部分游離脂肪酸與白蛋白結合,存在於血液中。

血清中游離脂肪酸的濃度與脂類代謝、糖代謝、內分泌功能有關,游離脂肪酸的濃度會因為糖尿病、重症肝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而上升。

功能

¤ 熱量的直接來源:游離脂肪酸是中性脂肪分解成的物質。當肌肉活動所需能源——肝醣耗盡時,脂肪組織會分解中性脂肪成為游離脂肪酸來充當能源使用。所以,游離脂肪酸可說是進行持久活動所需的物質。例如:馬拉松賽跑。

是導致氧化應激的物質之一:

高游離脂肪酸(FFA)刺激的後果是高活性反應分子性氧簇(ROS)和活性氮簇(RNS)生成增多,從而啟動了氧化應激機制(高活性反應分子產生和抗氧化作用之間長期失衡而引起組織損傷)。這些活性分子可直接氧化和損傷DNA、蛋白質、脂類,還可作為功能性分子信號,激活細胞內多種應激敏感信號通路,這些信號通路與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功能受損密切相關。

胰島素抵抗可以先於糖尿病發生,在其作用下,疾病早期胰島素代償性分泌增加以保持正常糖耐量。當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代償性分泌減少或二者共同出現時,疾病逐漸向糖耐量減退和糖尿病進展,血糖開始升高。高血糖和高FFA共同導致ROS大量生成和氧化應激,也激活應激敏感信號途徑,從而又加重胰島素抵抗,臨床上表現為糖尿病持續進展與惡化。體外研究顯示,ROS和氧化應激可引起多種絲氨酸激酶激活的級聯反應。最近的抗氧化劑改善血糖控制試驗也證實,ROS和氧化應激會引起胰島素抵抗。

脂質的成份

¤ 存在於人體內的脂質(lipid),大致可以分為膽固醇、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磷脂質、游離脂肪酸等4種。

膽固醇的功能:

¤ 膽固醇是肝臟代謝脂肪時的合成物質。

¤ 構成細胞膜的原料:膽固醇、磷脂質及蛋白質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原料。

¤ 構成各種荷爾蒙的原料:腎上腺荷爾蒙、性荷爾蒙等。

¤ 構成膽汁酸的原料。

¤ 膽汁酸在食物進入人體後,能夠乳化脂肪,讓食物變得容易分解。

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的功能:

¤ 由食物攝取而來的中性脂肪,會先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再由小腸吸收,之後,又被合成為中性脂肪,然後經由淋巴管,儲存在脂肪細胞中。

¤ 熱量的來源:中性脂肪是一種甘油物質,是與3個脂肪酸相連的構造。中性脂肪被酵素分解成脂肪酸(游離脂肪酸),就可以成為熱量的來源。

¤ 保溫及緩衝的作用:中性脂肪常屯積在皮下、肌肉組織間及臟器的周圍,可以讓身體保持一定的溫度,也可以保護內臟,減少外來壓力的傷害。

磷脂質的功能:

¤ 構成細胞膜的原料:磷脂質是磷與脂肪酸的化合物,它和膽固醇、蛋白質都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原料。尤其在腦和神經細胞含量特別多。

¤ 幫助物質進出細胞:可以將難溶於水的物質變成易溶於水的物質,例如:電解質、葡萄糖。

醫學檢查

化驗取材

血液

化驗方法

脂類測定

化驗類別

血液生化檢查 > 脂類測定

試劑

以Boehringer mannheim游離脂肪酸測定試劑盒為例:

(1)緩衝液Ⅰ:0.2mol/L pH7.5 KH2PO4(用5mol/L KOH調pH)。

(2)81mol/L ATP溶液:125mg ATP溶於2.5ml緩衝液Ⅰ中。

(3)10mmol/L MgCl2溶液。

(4)10mmol/L pH6.5輔酶A溶液。

(5)50g/L Triton X-100溶液。

(6)酰基輔酶A合成酶 8.4ku/L(用緩衝液Ⅰ配製)。

(7)2-(N-嗎啉代)乙烷磺酸(2-morpholi-noethanesulphonic acid,MES)緩衝液:0.2mol/L,pH7.5(用KOH調pH)。

(8)N-乙基順丁烯二酰亞胺(N-ethylmaleimide,NEM),20mmol/L(用MES緩衝液配製)。

(9)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15mmol/L(用MES緩衝液配製)。

(10)2,4,6-三溴-3-羥基苯甲酸(TBHB)溶液60mmol/L(用MES緩衝液配製)。

(11)過氧化物酶溶液,2000u/ml。

(12)1g/L NaN3溶液

(13)酰基輔酶A氧化酶溶液:約120u/ml(用緩衝液Ⅰ配製)。

操作方法

(1)混合試劑:

①試劑Ⅰ:含緩衝液Ⅰ 4.0ml、ATP 2.0ml、MgCl2 2.0ml、輔酶A 2.0ml、TritonX-100 4.0ml、酰基輔酶A合成酶2.0ml,加雙蒸水4.5ml(共20.5ml)。

②試劑Ⅱ:含MES緩衝液10.0ml、4-氨基安替比林6.0ml、TBHB 8.0ml、NaN3溶液2.0ml、TritonX-100 4.0ml、過氧化物酶溶液0.4ml,雙蒸水10.0ml(共40.4ml)。

③試劑Ⅲ:NEM緩衝液2.1ml、酰基輔酶A氧化酶2.0ml(共4.1ml)。

上述三種混合試劑4℃避光保存可穩定3天。

(2)各管內加入試劑Ⅰ1ml與試劑Ⅱ2ml,混合,37℃10min。

(3)加入空白與血清標本各50μl,混合後37℃5min,在546nm測定吸光度為A1。

(4)加入試劑Ⅲ 0.20ml,混合,待20~25min反應停止後在546nm測定吸光度為A2。

正常值

酶法(37℃):400~900μmol/L。

臨床意義

(1)升高:糖尿病、糖原累積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褐色細胞瘤、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庫欣綜合徵、重症肝損害、心肌梗死妊娠後期、阻塞性黃疸、肝炎、肝硬化血色病等。

(2)降低:甲狀腺功能減低症、艾迪生病、胰島細胞瘤、腦垂體功能減退症、降糖藥或胰島素使用過量等。

附註

若血清游離脂肪酸濃度大於2mmol/L可適當稀釋後再測。

相關疾病

艾迪生病、肝硬化黃疸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巨人症、庫欣綜合徵、糖尿病、糖原累積病、血色病、肢端肥大症。[2]

臨床意義

NEFA與氧化應激

氧化應激:氧化應激是指機體在遭受各種有害刺激時,自由基的產生和抗氧化防禦之間嚴重失衡,從而導致組織損傷。

氧化應激與糖尿病

氧化應激與糖尿病:糖尿病是以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抵抗導致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氧化應激可通過損傷胰島β細胞和降低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游離脂肪酸與心血管疾病

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 FFA)是指非酯化的脂肪酸。血中的 FFA 主要是脂肪代謝的中間產物,是機體細胞能量代謝的重要代謝底物,為心臟、肝臟、骨骼肌等器官代謝提供能量。有大量研究顯示,過高的游離脂肪酸導致的高游離脂肪酸血症與代謝綜合徵、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冠脈綜合徵、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發生髮展相關。

游離脂肪酸與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有多種學說,現大多數學者支持「內皮損傷反應學說」,認為各種危險因素都是最終作用於損傷的內皮細胞,動脈硬化病變的形成是動脈對損傷內膜形成炎症——纖維反應增生的結果。游離脂肪酸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過程中的炎症反應及內皮功能的損傷。

游離脂肪酸與高血壓

高血壓是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雖然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中可能存在的機制及相關危險因素已有了長足的研究進展。現多個試驗及研究顯示,游離脂肪酸升高與高血壓發病有明顯相關性:有國外臨床實驗研究顯示,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升高與高血壓發病有明顯相關性,並且,可通過檢測血漿空腹游離脂肪酸濃度和餐後兩小時游離脂肪酸濃度,作為預測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對高血壓發病有提示及預警意義。

還有研究顯示,在去除體重指數等全身營養狀態相關影響後,高血壓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前者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明顯升高。還有國內研究顯示,新發高血壓者基礎空腹血清 FFA 組成顯著改變,表現為飽和脂肪酸水平顯著增高。

有研究顯示,高游離脂肪酸血症可能通過以下機制引起肥胖個體血壓升高:(1)削弱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血FFA濃度增高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可能機制有:①引起胰島素刺激的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IMV)削弱;②通過改變影響血流剪切力大小及神經遞質如乙酰膽鹼等釋放從而導致血管舒縮功能;③氧化應激反應。(2)影響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現研究表明,游離脂肪酸通過α受體增強交感神經敏感性,最終導致高血壓發病率增高。(3)影響血流動力學穩定性。(4)影響平滑肌細胞功能,國內外大量基礎研究表明,游離脂肪酸可誘導平滑肌細胞膜鈣離子通道數量上調,增加血鈣敏感度,管壁張力增高;蛋白激酶C(PKC)信號轉導通路在血管平滑細胞增殖、遷移中發揮樞紐作用,游離脂肪酸也可(5)引起高胰島素血症。可見,高游離脂肪酸血症與高血壓的發生髮展密切相關,現正嘗試通過改善脂肪酸代謝的途徑干預高血壓的發生髮展。

游離脂肪酸與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disease CHD)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狹窄或阻塞,或(和)因血管功能性改變(痙攣)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冠心病的發病基礎。高游離脂肪酸血症可通過破壞內皮細胞、參與血狀態下的心肌損傷。是需要干預的冠心病獨立危險因素。

游離脂肪酸與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終末期後出現的以心臟射血不足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徵。隨着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逐年增高及急性心梗等血管再通治療的有效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正逐漸增加。游離脂肪酸為心肌的能量底物,與心衰患者心肌能量代謝的改變密切相關。

國內外專家針對調節脂肪酸代謝從而改變心肌能量代謝的治療已做了不少嘗試。其中包括:

①降低血中游離脂肪酸濃度。但就目前的研究顯示,單純降低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對於心衰患者心肌能量代謝改善的作用不確切。其中代表藥物為阿昔莫司。阿昔莫司是一種抗酯化的調脂藥。其可以抑制脂肪組織釋放游離脂肪酸。有國外研究,分別給予缺血性心衰患者及擴張性心肌病心衰患者阿昔莫司口服治療,雖然可顯著降低血漿游離脂肪酸水平,但在患者胰島素抵抗、心肌收縮功能或運動耐量、血管舒張功能、心臟指數等方面均未見明顯改善。

②抑制脂肪酸進入心肌線粒體。調節FFA進入線粒體的過程的關鍵酶是:肉鹼脂酰轉移酶-1。現針對抑制肉鹼脂酰轉移酶-1,從而抑制FFA進入心肌線粒體的藥物試驗取得了一定進展。其中哌克西林能特異地抑制心臟的肉鹼脂酰轉移酶-1活性。有研究顯示:給予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哌克昔林治療,發現哌克昔林能夠顯著提高心衰患者的運動耐量,減少心衰症狀的發作,通過改善心臟的舒張功能,改善心衰相關臨床症狀。此外,另一種可以抑制肉鹼脂酰轉移酶-1藥物乙莫克舍能顯著改善心衰患者臨床症狀,使左室射血分數增加。然而,可惜的是,隨後的大型隨機雙盲臨床試驗因為它的肝毒性而提前終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