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湘潭縣位於南嶽衡山北部,湘江下游西岸,長衡丘陵盆地北段,北緯27°20′-28°05′、東經112°25′-113°03′之間,東臨株洲市、淥口區,南接衡東縣、衡山縣、雙峰縣,西抵湘鄉市韶山市,北與湘潭市接壤。

下轄15個鎮、4個鄉,共645個行政村,14個居委會,14個社區居委會。

2015年,根據湘潭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3鄉14鎮。

湘潭縣有「湘中明珠」之美譽,是中國湘蓮之鄉、湖湘文化發祥地[1]。縣域全境均屬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即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的前沿陣地。2018年11月,榮登「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目錄

地理位置

湘潭縣位於湖南省中部偏東,湘江下游西岸,衡山北麓,長衡丘陵盆地北段,北緯27°20′-28°05′、東經112°25′-113°03′之間,東臨株洲市、株洲縣,南接衡東縣、衡山縣、雙峰縣,西抵湘鄉市、韶山市,北與湘潭市接壤。

民俗文化

湘潭縣素有「湘中明珠」之美譽,是中國湘蓮之鄉、湖湘文化發祥地,也是全國文化先進縣。其傳統音樂青山嗩吶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青山嗩吶是湖南吹打樂中一種獨特的演奏形式,主要流傳在湖南省湘潭縣青山橋、石鼓、分水三鄉鎮及周邊鄰近地區(石鼓鎮、青山橋鎮、分水鄉已被文化部列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該地區在民間辦理婚喪喜慶、玩龍耍獅及佛道教儀和巫儺傳統祭祀民俗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器樂演奏的音樂形態,根據表現功能、曲牌結構、應用場合等分為夜鼓牌子、路鼓牌子和堂牌子三種。夜鼓牌子是專用於喪葬的器樂曲牌,名稱大多以當地土俗稱謂,最著名的曲牌有《哭懵懂》、《對角飛》、《鳳凰音》、《隔山音》、《白鷺展翅》、《白鷺雙飛》等;路鼓牌子曲調較為豐富,有《鬧五更》、《神調》、《雙採蓮》、《嘆四季》、《蔡駝子回門》等;堂牌子民間俗稱坐堂牌子、坐樂、坐堂、大樂等名,民間最為普及的是《九腔》一堂和《粉蝶》一堂,曲牌是《新水令》、《步步嬌》、《沽美酒》、《雁兒落》;散牌子如《得勝令》、《月月紅》、《耍孩兒》等。

2008年6月,「青山嗩吶」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2]

湘潭縣嗩吶藝術團已形成規模,「石鼓·青山嗩吶」保護中心成立並順利註冊登記。2011年12月,由國家文化部統一安排,並指定「青山嗩吶」項目參加第二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的「楚風湘韻——兩岸民間樂舞專場演出」,精心編排的青山嗩吶吹打樂薈萃節目在台灣的精彩表演,充分展示了該項目的民間特色技藝,獲得了台灣各界人士一致讚譽,為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

視頻

湘潭縣 相關視頻

湘潭縣紀委宣傳片
湖南湘潭縣一中航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