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 - 河南省商丘市炎帝陵
河南省商丘市炎帝陵 |
中文名稱:炎帝陵 外文名稱;Yan Di Mausoleum 地理位置;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 城東6公里處的大仵鄉朱堌寺村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全天 景點級別: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免費 |
炎帝朱襄氏陵,是遠古時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東6公里的大仵鄉朱堌寺村。朱襄氏是眾多炎帝的別號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時代遠早於炎帝神農氏。
炎帝朱襄氏陵呈圓形,粘土結構,陵高10.9米,周長158米,直徑50米。墓周邊用青石疊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階,意為"天圓地方"。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個,碑樓4座。
據《辭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別號。"《呂氏春秋》和《路史》記載:"柘城為朱襄氏之邑。"《寰宇記》"陳有株邑,蓋朱寰之地。"據《柘城縣誌》載:"朱襄氏之陵在縣城之東,久淤。"
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序言介紹
炎帝朱襄氏陵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東6公里的大仵鄉朱堌寺村。北距省級商(丘)周(口)公路2公里,有柏油路連接陵墓廣場,北距商丘閼伯台35公里,距商(丘)開(封)高速公路35公里,東南距鹿邑太清宮35公里。
炎帝生平
炎帝(朱襄氏)即是傳說中的伏羲氏的第八世接位人,為伏羲之後裔,三皇之一。據史料記載,伏羲氏禪位於第一重臣朱襄氏,得炎帝之號也。炎帝朱襄氏登上王位,以陳之朱地都(古陳之朱襄氏邑即今商丘市柘城縣)。炎帝發明了五弦琴和農耕,教人種植穀物;制定了曆法,以太陽在中天時為集市;教人辨加水泉的甘苦,嘗百草作醫書等等。炎帝在位70年,逝後被遷回作為其祖居地和建都地的商丘柘城安葬,現柘城縣東十里的朱襄陵,即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朱襄氏為伏羲時的諸侯。又號飛龍氏,稱子襄。元鄭杓《衍極》卷一《至朴篇》劉有定注云:"太昊之時,龍馬負圖出於滎河。帝則之,畫八卦,以龍紀官,乃命飛龍朱襄氏造六書,於是始有龍書。"
陵墓規模
炎帝朱襄氏陵,是上古炎帝朱襄氏之陵墓。陵墓呈圓形,粘土結構,陵高10.9米,周長158米,直徑50米。墓周邊用青石疊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階,意為"天圓地方"。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個,碑樓4座。[1]
據《辭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別號。"《呂氏春秋》和《路史》記載:"柘城為朱襄氏之邑。"《寰宇記》"陳有株邑,蓋朱寰之地。"據《柘城縣誌》載:"朱襄氏之陵在縣城之東,久淤。""城關十里有朱固寺以守焉。"明清以後歷經修復。傳說明惠帝朱允炆避難逃至仵家集(大仵集),常往陵前朱固寺燒香祭祖,並在陵前親植皂角樹一棵,今猶枝繁葉茂,亭亭如蓋。解放後,省、市文化部門多次派人前來考證。
文獻記載
據司馬負《三皇本紀》載:"太昊伏羲氏,日月象其明,龍河馬圖神其應,泄陰陽之秘,奧八卦爻象之先,配干支,作甲子。而曆象以興嫁娶,正姓氏而大婚伊始,代結繩(指燧人氏結繩記事,代者接代也,燧人氏四傳無懷、葛天、女媧至伏羲,繼承基業),為禮道重人倫,作二十五玹之瑟,龍師紀官。始庖廚,倡六獸,之先帝也。端拱於上,朱襄諸臣分理於下。嗚呼,此天所以開炎帝之盛也。"因為當時為禪通紀十九氏時代,故伏羲氏禪位於第一重臣朱襄氏,即炎帝也。所以有"此天所以開炎帝之盛也"之論。據《辭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別名,給以充分認可"。
墓地保護
墓地原有土丘一座,前有石碑,上刻:"朱襄氏之墓"。解放初由於保護不善,人們積肥挖土,陵墓逐步被削小;墓前寺院也在解放初被毀,其房料用作建小學。現存三間大殿原為小學校舍,其房頂所用均為寺院的建築材料,古式跺樑上雕樑畫棟,工筆精緻;大磚小瓦,古色古香。小學搬遷後,這裡只剩下一座高約1米的土丘、三間大殿和院內一棵皂角樹。2001年,縣人民政府為發展旅遊業,撥款30萬元,將陵墓加高至10.9米,四周修上高1.5米的青石圍牆,周長158米,直徑50米。陵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米的台階,意為"天圓地方"。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個,碑樓4座。2001年,該遺址被商丘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又撥款修復了山門,為寺院建上圍牆,樹立了保護標誌,劃定了保護範圍。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實拍河南商丘炎帝陵廟會,大戲唱的震天響,聽戲人山人海 , 優酷視頻 2019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