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犧尊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春秋晚期青銅犧尊,它於1923年在山西渾源縣李峪村出土,同時出土的尚有一大批造型奇特、紋飾瑰麗的青銅器,此即名聞遐邇的「渾源彝器」。這批銅器一出土便吸引了大批收藏家及古董商,亦為外國商人所窺視,其中大部份不久即流到國外。渾源彝器的大部份器形著錄於商承柞先生的《渾源彝器圖》、梅原末治的《歐米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及《戰國式銅器研究》等書。但是著錄者恐怕未必看到多數原器,所以有語焉不詳之憾。渾源器留存於國內的亦已在大陸解放前夕被古玩商運到上海海關碼頭倉庫,妄圖運往美國,後因楊寬教授等向社會呼籲,引起公憤,遂留滯於庫中未及起運,終因華東野戰軍攻克上海而保留下來。犧尊是渾源器群中最為傑出的一件。

目錄

形體特徵

器高33.7、長58.7厘米,重10.76公斤,尊作水牛形,牛頸及脊背上有三穴,中間一穴套有一鍋形器,可以取出,牛腹中空,頸及後脊空穴的器蓋已遺失,牛尾殘缺。從其構造來看,此尊是一溫酒器[1]:牛背上的鍋形器可以容酒,牛頸及後脊上的空穴可以注水於尊腹以溫酒。此類構造的商周青銅器,到目前為止僅此一例。

這件犧尊造型穩重,形體的設計服從於器物的用途,四足短矮,並不肖似真牛,但設計者在牛頭上下了功夫,雙角雙目尤見精神,使得整個造型與實用和諧地相結合,井不使人覺得牛足過矮而產生形象不合理的感覺。值得注意的是在牛鼻上穿有一環,它說明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已經使用穿鼻的方法來馴服牛了,它是研究我國牲畜馴化史的一件難能可貴的實物資料。

藝術價值

此尊紋飾精美,牛首、頸、身、腿、臀等部位都飾有以盤繞迴旋的龍蛇紋組成的獨特的獸面紋,這種紋飾華麗繁縟、構圖新穎,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在牛頸及鍋形容酒器上飾有虎、犀等小動物的浮雕,形態生動,製作精美。1960年——1961年在山西省侯馬地區發現一處東周時期的鑄銅遺址,在那兒出土了幾萬片鑄造銅器的殘陶范,在這些陶范殘片中有不少的花紋與這件犧尊花紋是類似的,這表明它們是屬於同一文化類型的。在侯馬鑄銅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當時陶范紋飾的製作已採用印模的方法,即用一塊雕鏤有紋飾的母模,在陶范需飾花紋的部位壓印而成。這樣一塊印模可以上下左右連續使用,可以遍印全器,亦可移用他器,省時省力,具有執簡就繁之功,是青銅器製作中的一大進步。這一先進的工藝我們在犧尊紋飾上亦可看到,犧尊的頸部、腹部、腿部上的獸面紋似就是用同一母模壓印而成的,有的按部位的不同,取紋飾的全部、局部或倒置。

相關記載

犧尊是一種盛酒的器,主要用於古代祭祀禮儀之中,《周禮·春官·司尊彝》中就具體記載了犧尊在祭祀中的用途。

犧尊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詩經·魯頌·閟宮》中的「白牡騂剛、犧尊將將」這句詩中[2]。但自漢代以來,經學家們對犧尊的註解多有不同。《閟宮》「犧尊將將」,毛亨《傳》雲:「犧尊,有沙飾也。」鄭玄讀沙為娑,沙、娑古通,《禮記·禮器》「犧尊疏布鼏」,《疏》引鄭玄注:「畫尊若鳳羽婆娑然,故言娑尊也。」又《禮記·明堂位》「尊用犧象」《疏》引《鄭志》雲:「沙,鳳皇也,……刻畫鳳皇之象於尊,其形婆娑然」,是把犧尊視為飾鳳凰圖形之尊,故渭「犧尊在《周禮》六尊之中,最為華美。」阮諶《禮圖》雲:「犧尊飾以牛,象尊飾以象,於尊腹之上畫為牛象之形」,是把犧尊作為飾牛形於器腹之尊。《詩經·閟宮》《疏》引三國魏經學家王肅《注》謂「犧尊以犧牛為尊,象尊、尊為象形也,……二尊形如牛象而背上負尊」是把犧尊作為牛形酒尊。

用牛作為青銅器裝飾的內容,早在二里崗時期的銅器上已經出現,河南鄭州先後出土一批商代二里崗時期的青銅尊,其中有些尊的肩部飾以三隻突出的牛首。到商代晚期作為獸面紋的一種,牛的顏面形象已具體化了,但這種牛面紋飾多是平面的淺浮雕形式,它多裝飾於青銅器的腹部。也有部份銅器雖飾以平面的牛面紋,可兩隻角卻上翹突出於器壁之外,造型十分優美,如上海博物館所藏的商代晚期的古父己卣,以及著名的西周早期伯矩鬲。當時在一些器物的提梁兩端,蓋紐或的鼻上等部位出現了圓雕的牛頭形式。在商周銅器中,用牛的全體作為紋飾是極少的,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商代晚期父己戎觶,其頸部飾有一組相對而立的牛。1974年遼寧喀左西周早期墓出土一隻牛紋罍,有條相對的牛飾於器肩上,而一個共同的牛首以圓雕的形式安置於罍耳上,形成一個一首雙身的牛。

用完整的牛的形體作為銅器器形,這在商周銅器中並不多見,它們可分為兩類,一是尊類,即犧尊,一是觥類。過去有的著錄把牛形觥也名之為犧尊,如梅原末治《日本蒐儲支那古銅精華》第四冊第一頁著錄一件相傳出土於殷墟的牛形,以及《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青銅器集錄》A677著錄了一件現存美國哈佛大學福格美術博物館的西周時期的牛形觥。這兩件器外形均作牛形,有相似之處,其形象寫實,比例恰當,但它們是器蓋連接牛首,此為觥之特徵,故不應名之為尊。早期的犧尊有著名的商代晚期銅器小臣艅尊,現存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它是犀牛形象為器形的。西周時期的犧尊有1967年陝西省岐山賀家村出土的一具西周中期的犧尊,它牛頸前伸,牛頭吐舌為流,曲尾成鋬,背上有蓋,蓋以立虎為紐,尊體飾以夔紋,此尊線條洗鍊,但造型則顯得有些呆板。春秋時期犧尊所見甚少,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這件渾源犧尊是這一時期至今為止的唯一遺存。

視頻

犧尊 相關視頻

絕無僅有話犧尊
鎮館之寶——渾源犧尊歷險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