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甘陵春酒釀造技藝

甘陵春酒釀造技藝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甘陵春酒釀造技藝

名錄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甘陵春酒釀造技藝,是源自清乾隆年間的"德聚源"燒鍋作坊的傳統手工技藝 。[1]

目錄

基本信息

編號: 4-8-11

申報地區: 衡水市

名錄簡介

故城縣鄭口鎮坐落在京杭大運河畔,自元、明、清乃至建國之初,故城縣的鄭口鎮故城鎮(舊故城縣城)、建國鎮(舊山東省武城縣城)一直是商品集散碼頭。《金瓶梅》是我國明代長篇世情小說,成書約在隆慶萬曆年間,其中一個章節中就寫到:西門慶對為他經商的管家說:"你坐船沿運河北上,過了臨清,就是鄭家口……"。書中所說的鄭家口就是現在的鄭口,可見在明朝中葉,鄭口就是一個貨運集散碼頭。因為是集散碼頭,自然少不了打尖住店的客商、維持生計的販夫走卒、拉縴行船的船家縴夫。茶樓酒肆自然是賣賣興隆,相傳那時候鄭家口就有幾家頗具規模的燒鍋作坊。

到了清朝,漕運大興,集聚船多,裝卸量大;集散商品多,輻射面廣,使鄭家口因河興商,因商興市,因市而繁榮。運河中舳艫相繼,帆檣如林,受此影響,故城縣鄭家口碼頭的經濟一度鼎盛,空前繁榮的商貿業,興盛發達的手工業,蓬勃興起的農業商品經濟,好多行商變身為坐商,沿街置業,店鋪林立,五行八作,熱鬧非凡,當時素有"小天津衛"之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山西會館,當時的會館也就是票號,職能是匯兌銀兩、存儲貨物,館址在鄭家口二道街,據了解,德州、臨清無此會館,可見當時之繁華富庶。

經濟的發展對酒作坊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釀酒作坊經過幾代人甚至更長時間的潛心鑽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德聚源"燒鍋作坊。"德聚源"燒鍋作坊在運河西岸,竹竿巷北側,占地3.5畝,有燒鍋三口,鼎盛時僱傭30多人,為一黃姓老闆經營,並在最繁華的二道街口有一門店,解放後改為東方紅飯店。"德聚源"在選料上專用運河圈內生產的高粱玉米小麥穀物等基本原料,全套工藝需幾十個工序,工藝要求十分嚴格,做出的酒窖香濃郁、綿軟柔和、落口爽淨、餘味悠長,當時左近相傳,待客以"德聚源"燒鍋為上品,故隨運河而名聲遠播。後歷經戰亂,百業凋敝,"德聚源"也未能倖免,解放前只有一口燒鍋釀酒,維持度日。解放後,經過公私合營,在原有"德聚源"作坊的基礎上建故城縣酒廠,沿用"德聚源"的工藝模式,多次在國家、省級產品評比中獲獎。現酒廠更名為"衡水甘陵酒業有限公司",故"德聚源"燒鍋又名"甘陵春酒"。

相關視頻

河北美酒甘陵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