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詞 / 田家行
《田家詞 / 田家行》 |
作品名稱: 《田家詞 / 田家行》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元稹 |
《田家詞 / 田家行》[1]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他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杜而能變杜,並於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並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啟發了白居易創作新樂府,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缺點是主題不夠集中,形象不夠鮮明。和劉猛、李余《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則能借古題而創新詞新義,主題深刻,描寫集中,表現有力。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艷詩和悼亡詩。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緻生動,不同一般艷詩的泛描。悼亡詩為紀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 在詩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韻相酬」的創始者。《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均依次重用白詩原韻,韻同而意殊。這種「次韻相酬」的做法,在當時影響很大,也很容易產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創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為人效仿。其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敘述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文筆優美,刻畫細緻,為唐人傳奇中之名篇。後世戲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創作出許多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等。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其本集《元氏長慶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2]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得劉猛、李余古題樂府詩數十首,讀後感動萬分,於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見所聞一一寫進這組古題樂府詩里。《田家詞》就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張。此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它自始至終幾乎完全用農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敘事,在貌似平和順從的話語裡,表現了農民痛苦的心聲,蘊涵着農民的血淚控訴,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實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再加上短句的安排,疊字的選用,急促重濁的入聲字的韻腳,不僅加強了詩的形象性和音樂性,聲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題,強化了感情,渲染了氣氛,而且使這首古題樂府的特色更加鮮明。這正是元稹「頗近謳謠」的代表作。
目錄
詩詞正文
“ | <牛靿咤咤,田確確,旱塊敲牛蹄趵趵。
種得官倉珠顆谷,六十年來兵簇簇,日月食糧車轆轆。 一日官軍收海服,驅牛駕車食牛肉,歸來攸得牛兩角。 重鑄鋤犁作斤劚,姑舂婦擔去輸官,輸官不足歸賣屋。 願官早勝仇早覆,農死有兒牛有犢,不遣官軍糧不足。 [3] > |
” |
— <《田家詞 / 田家行》>,<古詩文網> |
譯文
天久不雨,土地堅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氣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擊着堅硬的土塊,發出「趵趵」的聲音。駕牛的農民還嫌牛走得太慢,不斷地揮動着鞭子,發出「咤咤」的聲音,驅使着,吆喝着。然而農民終年勞累,用血和汗水換來的珍珠般的果實,卻盡進了官倉,自己一無所得。因為六十年來,戰爭不斷,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們吃的糧食全由農民供給,並由農民駕駛的大車不停地運往前線。自從官軍征伐藩鎮的戰爭開始以來,朝廷就把農民連人帶牛和車以及農具一併徵用了。農民驅牛駕車千里迢迢地把糧食運到前線後,結果連牛也被官兵宰殺吃掉了,農民只收得兩隻牛角而返。但是戰爭還在沒完沒了地打下去,新的軍輸又在等待着他們。農民只得重鑄犁鋤,重做斤,重新開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穫之後,運到官倉,終年辛勤勞動所獲還交不夠,甚至回來連房屋也被迫賣掉買糧納稅。但願官軍早日勝利,以報藩鎮叛亂的仇恨,我們不要緊,累死了還有下一代,牛被殺了還有小牛犢,不會讓官軍的軍糧缺少的。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並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辭言淺意哀,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5]
元稹與白居易是當時唐代齊名的大詩人,他們的詩歌理論觀點相近,共同提倡新樂府,結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將他們並稱為「元白」。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並發明了「郵筒傳詩」。一次,元稹出使到東川,白居易與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間想念元稹,就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時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寫了一首《梁州夢》: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後來兩人都先後遭貶,分別被放置外地做官。於是他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說的那樣,兩人終其一生都是友情極其深厚的「文友詩敵」。白居易有詩寫道: 「君寫我詩盈寺壁,我題君句滿屏風;與君相遇知何處,兩葉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這樣評價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並說他們之間的友誼是「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而元稹對白居易關心,更凝結成了千古名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6]
視頻
參考來源
- ↑ 《田家詞 / 田家行》賞析. 古詩文網
- ↑ 元稹. 古詩文網
- ↑ 《田家詞 / 田家行》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 ↑ 元稹與白居易:一起當憤青,一起慘敗於現實.搜狐網 [2020-01-16]
- ↑ 元稹簡介.詩詞名句網
- ↑ 元稹與白居易.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