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本草纲目
来自网络的图片


出自本草纲目 第三卷百病主治[1]本草纲目[2]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 本草纲目是由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目录

【释名】

有风、寒、暑、热、湿、食、瘴、邪八种,五脏疟,六腑疟,劳疟,疟母。

【暑热】

柴胡:少阳本经药,通治诸疟为君,随寒热虚实,入引经佐使。黄芩去寒热往来,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少阳、太阴六经。甘草:五脏六腑寒热。黄芪:太阴疟寒热,自汗虚劳。苍耳子:久疟不止,酒糊丸服。叶捣汁。香薷:同青蒿末,酒服。暑疟,加桂枝、麦芽。青蒿:虚疟寒热,捣汁服,或同桂心煎酒服。温疟但热不寒,同黄丹末服。截疟,同常山、人参末酒服。人参:虚疟食少,必同白术用。孕疟、产后疟、瘴疟,未分阴阳,一两煎冷服。粳米:热疟、肺疟,白虎汤用。冬瓜叶:断疟,同青蒿、马鞭草、官桂,糊丸服。冬霜:热疟,酒服一钱。蚯蚓:热疟狂乱,同薄荷、姜、蜜服。龟壳:断疟,烧研酒服。鳖甲:久疟,病在血分。劳疟、老疟,醋炙末服。牡蛎:虚疟寒热自汗。牡疟,同麻黄、蜀漆、甘草煎服。

【寒湿】

附子:五脏气虚,痰饮结聚发疟,同红枣、葱、姜,水煎冷服。生姜汁:露一夜服,孕疟尤效。乌梅:劳疟,同姜、豉、甘草、柳枝服。丁香:久疟,同常山、槟榔、乌梅,浸酒服。猪脾:虚寒疟,同胡椒、高良姜、吴茱萸末,做馄饨食。

【痰食】

常山:疟多痰水饮食,非此不能破癖利水。桃仁:同黄丹丸服,或加蒜。巴豆、砒霜:为劫痰截疟神剂。同硫黄、绿豆丸。白僵蚕:痰疟,丸服。

【吐痰】

常山、蜀漆、藜芦煎。泽漆、荛花、豉汤、瓜蒂、相思子擂水。

【外治】

旱莲、石龙芮、马齿苋、小蒜:同胡椒、百草霜杵。鱼腥草擦身,取汗。乌头末发时,酒调涂背上。

第三卷 百病主治

书籍简介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3]早二百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4]


作者简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 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熏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

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立碑纪念。解放后,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李时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