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腹錦雞

中文學名 :白腹錦雞

英文學名:Lady Amherst’s Pheasant

總       目:今顎總目(突胸總目)

     目     :雞形目

     科     :雉科

     屬     :錦雞屬

     種     : 白腹錦雞

白腹錦雞(拉丁學名:Chrysolophus amherstiae)是齒鶉科,錦雞屬的一種鳥類,是鳥類的一種名稱。是雉科錦雞屬羽色美妙絕倫的雞類,俗名有銅雞、筍雞、衾雞、箐雞、寬寬雞、花箐雞(雄)、麻箐雞(雌)、鳥林、壠宗、打敲、莊七、尖沖等。是中國特有鳥類(在緬甸也有分布)。170多年前,英國人便把白腹錦雞弄到倫敦飼養。同紅腹錦雞一樣,極為漂亮[1]。白腹錦雞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布於中國西南山區,國外僅見於緬甸東北部[2]

目錄

外形特徵

雄鳥:中等體型(150厘米)、色彩濃艷獨特的雉雞。頭頂、喉及上胸為閃亮深綠色,猩紅色的冠羽形短,白色頸背呈扇貝形而帶黑色羽緣。背及兩翼為閃亮深綠色,腹白。腰黃色,尾羽特形長微下彎,為白色間以黑色橫帶。少許形長的尾覆羽羽端橘黃色[3]

雌鳥:體型較小(60厘米),上體多黑色和棕黃色橫斑,喉白,胸栗色並多具黑色細紋。兩脅及尾下覆羽皮黃色而帶黑斑。

虹膜-褐色;嘴-藍灰;腳-藍灰。

叫聲:繁殖期雄鳥發出響亮、粗獷而悠遠的ga-ga-ga叫聲,或粗聲的gua音;群叫聲為柔軟的shu-shu-shu-sss。告警叫聲為刺耳的shi-ya。雌鳥召喚雛鳥的叫聲為guo-guo-guo。雄鳥受威脅時叫聲為ja-ja-ja-ja。

生活習性

白腹錦雞棲息於海拔從1000以下到40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中,也棲息於林緣灌叢、草破和矮竹林間,冬季到農田附近覓食。夜晚棲於樹冠隱蔽處,白天下樹在地上活動。多集成4—5隻,或10餘只的小群,冬季可達20—30隻。

極善奔走,在林中行走極快,但飛行能力差,一般很少飛翔,遇危險時多通過疾速奔跑和藏匿來避敵,僅在危急時才起飛上樹,或沿山坡向下滑翔。

雜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常以植物的莖、葉、花、果實、種子和農作物為食,也吃部分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其中較為常見的食物種類有馬桑胡頹子花揪果青槓果半夏華山松木姜子山櫻桃懸鈎子白牛筋四照花,以及農作物小麥玉米黃豆馬鈴薯和動物性食物金針蟲金龜子叩頭蟲蟋蟀蝸牛白蟻蝗蟲鱗翅目幼蟲等。主要在地上覓食。有時亦飛到樹上啄食。覓食活動多在上午和下午,尤以早晨和臨近傍晚較為頻繁,中午多休息。有時亦到林緣灌叢草坡和農田地覓食。

用強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腳在地表抓扒後在再用嘴啄取。

地理分布

在我國分布於廣西貴州西藏東南部、四川雲南等地。見於屏山峨眉峨邊甘洛美姑木里西昌米易會東德昌敘永雅安石棉寶興天全康定九龍

國外僅見於緬甸東北部。

分布範圍:緬甸東北部至中國西南部。引種至歐洲

分布狀況: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海拔1800~3600米山林的非常見鳥,分布於西藏東南部、雲南四川南部、貴州西部至廣西西部紅腹錦雞分布的西界。

鳥類文化

白腹錦雞在中國古代屬相當高貴的鳥,在官階中高居二品官鳥。據說皇后的服裝是極品官為鳳凰,其餘的官服一品官是丹頂鶴,二品官是錦雞[4],三品官是綠孔雀,五品官是白鷳,八品官是鵪鶉,都經皇帝敕封,可見白腹錦雞之地位[5]

保護現狀

白腹錦雞在野外還有一定的數量,如在雲南牟定的密度為每公頃0.55—0.65隻,在四川寶興為每公頃0.08—0.12隻,在貴州威寧的典型棲息地更是高達每公頃1.4隻。

瀕危因素為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獵。

棲息地破壞:雲南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及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是白腹錦雞的主要分布區。這些地區人口密集,農耕地的開墾日益擴大,森林面積日趨減少,嚴重破壞着白腹錦雞的棲息環境。

過度捕獵:亂捕濫獵,也使白腹錦雞的野生資源數量逐年減少。

白腹錦雞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視頻

白腹錦雞 相關視頻

白腹錦雞太美了
全球最珍稀的白腹錦雞,五顏六色的羽毛如彩虹一般,一起來見識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