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摯的母愛,偉大的平凡(陸風順)
作品欣賞
真摯的母愛,偉大的平凡
——讀野夫散文集《江上的母親》
摘要:土家野夫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因為其作品無法在中國公開發表,只能是在海外或者網絡上發表。但是他的散文集《江上的母親》卻流露着最深沉的母愛之情,讓人讀罷淚流滿面。在表現情感的同時,他也深深的[[反思]了女性和政治的不公,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種終極的價值。
關鍵詞:野夫;《江上的母親》;知識分子
在現代散文史上,或許我們都了解韋君宜、張中行,了解余秋雨、賈平凹,但是土家野夫卻很少人知道。究其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和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了牴牾,所以部份土家野夫作品無法在中國公開發表,只能是在海外或者網絡上發表,這和很多中國當代的自由作家一樣,他們敢于堅持自己立場,敢於尋求真相,即使遭遇到各種的不公,仍能夠初衷不改,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種終極的價值,這些在散文集《江上的母親》中體現的最為明顯。野夫散文不僅僅在於敘事中堅定的立場,更在於深邃的情感。
母親是偉大的,苦難的母親卻是有着各種各樣的不幸,有這麼一個生活在東方黃土地上的母親被真實的記錄在《江上的母親》里。對這位母親來說,家庭團圓、生活富足都是一種奢侈,每天需要面對的都是飢餓、批判,是心酸、勞作,而在平凡中,一段段剖心裂肺的文字讓人肝腸寸斷。在散文中野夫以蘸滿申請的筆墨寫着母親一次次的為了兒子去求各種各樣的人:「一次她帶我到縣城看病,回來時求熟人找了個便車,司機走出城後竟威逼我們從車廂下來,一生不低頭的母親為了我哀婉乞求,她看着揚塵而去的汽車悲憤難耐,又不願讓兒子看到一個母親的窘迫和尷尬,只好將淚水默默吞下。」「當我在夕陽下挑着柴火蹣跚而歸時,多能遠遠看見下班後又來接我的母親,那時她已見憔悴了,亂髮在風中飄飛,有誰曾知她的高貴?兩個姐姐都已失學,她再不能讓我沉淪泥塗,她不得不去求文教站站長,終於使我得以入學。」
野夫散文中的母親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母親,母親是在苦難中長大,苦難成就了母親那堅韌的人格,在極左的年代攻擊母親的大字報依舊貼滿門窗,母親微薄的工資要維持全家的生活。到了暮年也不安心,「不爭氣」的兒子卻因為「泄露國家機密」被捕,母親卻一直苦苦等待,為「我」炒好酸菜雞雜,住在一所骯髒的房子,母親還在空空的房裡收拾着斷線碎布。直到走的時候,還留下了讓人痛徹肺腑的遺書:「你們三姊妹要互相幫助,父母沒能力給你們留下什麼,我再不走還要拖累你們。」歷史已經被塵封的太久太久,卻集中了中國土地上最深沉的不公與苦難,也凝聚了人間最真的痛苦掙扎。
散文中作者不僅僅是在寫母愛,更是升上到女性的角度來發掘歷史對她們的不公。「外祖母帶着我少年的母親東躲西藏,飽受亂離之苦。最後因怕女兒受辱,外婆只好托鄉里客商將我母親帶到湘西伯父家避禍。母親在那識盡炎涼,像一個女僕般做工求學。」
母親和外祖母具有傳統女性所有的優良氣質,善良、溫柔、隱忍,為了整個家庭進行着各種的辛勞,但是命運之神並沒有眷顧她們,年紀輕輕她就撒手而去。「母親來到省城尋父,等待她的卻是晴天霹靂——外祖父不信他的妻女還能僥倖存活,已經重新娶妻生子了。而且他隱瞞了婚史因此不敢相認。」儘管外祖父恩斷義絕,而到了最後為他扶柩理喪的竟是終身寡居的外婆。
她們都是一個寬懷大度的母親,一個堅強的母親,她的所有的勤勞都是源於痛苦,她們身上的傳統文化觀念的醺染還是非常嚴重的。野夫首先向我們展示了一部濃縮的中國女性史,通過這兩位不同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傳統女性命運對女性生活造成的侵害,又看到了女性一步步掙脫傳統女性命運的束縛而走向自我實現的歷程,使女性真實的生存本相,浮出歷史地表。
儘管處境十分艱難,但是這些堅強的母親,並沒有多少的怨言,而是繼續向下探索,執着於自己的生活,面對強權飽嘗艱辛而沒有半句怨言,顫抖着並渴望着黨能重新給他們定位,她們清楚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後果結局卻永遠執着於親情。從建國以來,領袖們就是在不斷地神話自己,塑造成君師合一的領袖地位,在不斷的頌揚聲中成為人民的膜拜對象。然而領袖卻離人民越來越遠,他的眼中的百姓就是被統治者,因為他們樸實、沒有文化。同時知識分子也是被改造的對象,統治者厭惡的那些知識分子的自我意識,知識分子就是一個被改造的對象。所以動亂年代裡的老百姓是那麼的脆弱,一個運動,一道政令足以讓他們的銷聲匿跡。這是一個極左年代,任何人都必須服從於集體紅色紀律,往常的父子、夫妻倫理關係都要受到政治倫理教條的規訓,這些知識分子的信奉其實並不與紅色道德的牴牾,只是他們的身份所導致的。「上個世紀流行一個充滿殺機的詞叫『歷史不清』,母親被這個語詞壓迫得痛不欲生。當任何一個批判她的人詰問——你是不是軍閥女兒,她就仿佛陷入一個悖論。她比別人還恨她的父親,卻又偏被他們視為同一個敵人。」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聽到了各種的歡呼,而很少能夠聽到「異端」的聲音,他們經歷過各種的酸甜苦辣,對人生,對親情或許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感觸。他們看待社會能夠保持一種更為清醒的批判,野夫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家,一個知識分子。這其實是一種真正的知識分子心態,現代意義的知識分子也是那些以獨立的身份、藉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對社會表現出強烈的公共關懷,體現出一種公共良知、有社會參與意識的一群文化人,能夠以整個社會的平等正義為追求,關懷底層的知識分子形象,不是為某種利益而存在,而永遠是為了某種興趣而存在,知識分子首先意味着他們的動力來自興趣、普遍的關懷,而不是利益和專業化。知識分子永遠是批判性的,對權勢是反抗的,而中國的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總是遵從知識的體制理解自由,理解人倫,缺乏批判的反抗精神,甚至將親情作為稻梁謀,野夫這些思考對我們今天都有很好的啟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