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竹筏又称竹排,用竹材捆扎而成,是有溪水的山区和水乡的水上交通工具,流行于长江南部地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船舶发展史上有自己的地位。构成竹筏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 根 。一般的竹筏长约三丈,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用粗竹竿编排而成的渡水用具[1]

  • 中文名 ;竹筏
  • 特   点 ;吃水小,浮力大
  • 又 称 :竹排
  • 制作方法 :竹材捆扎而成
  • 适用地区 :有溪水的山区和水乡
  • 尺 寸 :长约三丈,宽数尺

目录

制作

制作步骤

首先,要选择好制作竹筏的竹子.然后对竹子进行加工.加工时,用刀削去竹子的表皮,将粗的一端放在火上烤软,按一定尺寸将其弄弯,呈弧形,以做筏头。然后涂上防腐汁液,干燥后再涂上多层桐油沥青以防腐。

竹子加工好后,就可以进行组搭。先搞好支架,在上面排好加工好的竹子,一人在上,另一人在下用藤条绑紧扎牢即可。

用途与发源地

竹筏历来是江南水上的重要运输工具。《载敬堂集》:“诗圣”杜甫《奉送崔都水翁下峡》曰:“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竹筏,又称竹排,用竹材捆扎而成,是有溪水的山区和水乡的水上交通工具,流行于长江南部地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船舶发展史上有自己的地位。竹筏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 根。一般的竹筏长约三丈,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竹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吃水小,浮力大,可以在浅水河流中航行;二是稳性好,水上行驶平稳安全,不会翻船,无论大筏小筏均由一名艄公点篙撑驾;三是制作简便,可以就地取材进行制作。

”《碧溪观渡》诗:“雁荡山娇溪亦好,滩斑岸诡倒峰高。渡工浮筏时横绝,碧水油油欲没篙。”同时,古朴原始的小竹筏也构成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景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福建、广西旅游系统相继启用竹筏用于旅游产业,在风景如画的江面上开展竹筏漂流旅游。竹筏漂流成为时尚旅游活动。中美洲的牙买加等国也纷纷开展乘竹筏游览活动。,也是代替桥梁渡水之要用。

竹子的历史和文化

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像浙江、四川,湖南等地。全世界共计有70个属120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通过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考古研究,证明7000多年前,我国民间便开始认识和种植竹子;在湖南洞庭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竹子被用于建筑;在浙江钱山漾遗址(距今5300—4200年)有竹萝、篮、簸箕等出土文物,证明竹子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人用竹筷、食竹笋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200年前兴建的历史上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竹子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来水管便是竹子制作的,当时被称为“”(连接起来引水用的长竹管);最晚在汉代,已利用竹制成竹缆绳用于打井,由于竹缆的抗拉强度达每平方寸4000公斤,与钢缆的抗拉强度相似,故早在汉代便打出了深度达1680米的盐井,这种用竹缆打井的技术,19世纪才传入欧州。1859年美国人用这种方法在宾夕法尼亚钻出第一口石油井,为此人们把竹子喻为植物中的“钢铁”。竹子用于交通是在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用于军事是在南宋以后;竹子用于造纸则始于晋代。[2]

特点

竹筏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吃水小,浮力大,可以在浅水河流中航行.

二是稳性好,水上行驶平稳安全,不会翻船,无论大筏小筏均由一名艄公点篙撑驾。

三是制作简便,可以就地取材进行制作。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