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洗
笔洗又称墨洗,为古代东亚地区放在案头、盛水用于涮洗毛笔的文具,因毛笔极为娇嫩,用后如不即刻洗净,墨中之胶将浸蚀笔尖,故笔洗常为文房必备。笔洗造型一般为敞口、浅腹,器口要求光滑以不伤笔毫,器身形状规格不一,有圆形、葵花形、蔗段形、桃形、荷叶形和莲花形等,材料有铜、玉和瓷质等,前者多琢镂有纹饰,后者有各种釉色、彩绘和刻纹等。
目录
笔洗的作用
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成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案头除了一支毛笔以外,还有不少“伺候”笔的用具,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就是其中之一。随著现今收藏市场对古代文房用具的重视,笔洗也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其在拍卖市场上的价值也是屡创新高。
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微博)“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拍卖会上,一款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笔洗以2.08亿港元(267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打破了于2008年创造的[1]。
分类
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
瓷笔洗
瓷笔洗传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窑(哥、官、汝、定、钧)的产品[2]。这些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如桃试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段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爆满,风趣,讨人喜欢。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种桃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现能见到的桃式洗,大多是明清景德镇、宜兴窑及广窑的产品。葵瓣洗通体成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宋代官窑、哥窑有此类形笔洗烧制。明清景德镇也有,但一般为青花瓷,以青花鱼藻纹为多。莲花笔洗身为莲花形,明清两代均有烧制,但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笔洗的装饰风格也有变化。如明代宜兴窑的莲花洗,一般是在洗的外部堆贴3根莲花茎,茎端出凸起荷叶、荷包和莲蓬,器体表面不满灰白色片纹。广窑的莲花洗整体塑造成展开的莲花形,花瓣层层叠叠,且在笔洗施明净的蓝会釉。 一般来说,明代莲花洗得莲瓣舒展自然,很生动;而清代花瓣则规整呆板,较程式化。蔗段洗是将洗的形状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样。这种形式的笔洗基本是宋元时期的产品,以景德镇青白釉和龙泉青釉的产品为多。堪称此戏中佳作的传世品有:汝窑青釉三足瓷笔洗,官窑青釉瓷笔洗,哥窑米黄色五足笔洗,青灰釉海棠式笔洗,钧窑天蓝釉鼓钉瓷洗,仿定窑缡纹瓷洗,素三彩海水蟾纹三足洗,青花鱼龙纹洗等。
玉笔洗
玉笔洗是在数量上仅次于瓷笔洗的一个品种,但它最大的特征是一洗一模样,没有雷同。由于传统琢玉技术相当成熟,艺工们的艺术修养也很高,玉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笔洗各个雕琢的生动活泼,玲珑有加,艺术性远远超过实用性。如秋蟾桐叶玉洗,器身雕成一片被折枝拖著的内卷桐叶形状,也上筋脉丝丝缕缕,一秋蟾栖身叶上。洗不但形状生动雕琢更是逼真,连同叶边缘被小虫啃食的痕迹都历历在目,令人爱不释手。又如蟠蛎洗,浮雕在器身外的4个蟠蛎张牙舞爪,似乎正在以不同的姿势像上攀爬,其凶狠机制的内青外貌被琢玉者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如莲藕玉洗,一只粗壮鲜嫩的藕上,莲茎缠绕,生长著几片嫩叶,一朵莲花似开未开,孕育著旺盛的生命。一只莲蓬已经结出累累果实,就在这一派生机盎然中,一片大大的卷曲莲也构成洗得成水部分。
形状
笔洗的形制以钵盂为其基本形,其他的还有长方洗、玉环洗等。笔洗的材质以陶瓷最为常见,有官、哥元洗,葵花洗,罄口圆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帘段洗,缝环洗等[3]。其中以粉青纹片朗者为贵,如,龙泉双鱼洗,菊花瓣洗、百折洗、定窑三箍元洗、梅花洗、绦环洗、方池洗耳恭听、柳斗元洗、圆口仪棱洗等。今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哥窑海棠式洗、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枢府釉印花洗都是国宝级的稀世珍品。此外,还有中间用作笔洗,边盘用作笔掭的。可见,笔洗的形制各异,或素或花,工巧拟古,虽在文房用具中不占有主导地位,但集一套不同性质的笔洗于书案前也蔚为奇观。
视频
笔洗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香港苏富比2.08亿港元汝窑笔洗创宋代瓷器新纪录,雅昌新闻,2012-04-06
- ↑ 笔洗的价值是无价的吗???,搜狐,2018-05-27
- ↑ 笔洗的形状介绍,墨客网,201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