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纖鸚嘴魚。原圖鏈接

纖鸚嘴魚(學名:Leptoscarus vaigiensis),又名纖鸚鯉,俗名鸚哥、蠔魚、臊魚,它是一種在海草海藻床上發現的沿海物種,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不經歷性別轉變。主要棲息在潟湖、海灣水域。以海藻及海草為食。分布於印度- 太平洋區,西起肯亞莫三比克,東至馬紹爾群島東加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臺灣分布於南部、小琉球綠島等海域。

目錄

概述

纖鸚嘴魚(Leptoscarus vaigiensis),英文名:Spinytooth parrotfish,命名者:Quoy & Gaimard,(1824)科別:鸚哥魚科,學名:Calotomus spinidens,也被稱為海草鸚嘴魚,是一種海洋的輻鰭魚,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南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馬爾地夫越南泰國、尼可巴群島、安達曼群島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澳洲、新喀里多尼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帛琉斐濟群島紐西蘭北部、復活節島、夏威夷群島、玻里尼西亞等海域都可見纖鸚嘴魚,通常生活在水深3至10公尺處。

命名和分類

纖鸚嘴魚在1824年被法國海軍外科醫生和博物學家讓·雷內·康斯坦特·奎因(JeanRenéConstant Quoy,1790- 1869年)和約瑟夫·保羅·蓋馬德(Joseph Paul Gaimard,1793-1858年)在其《航行世界》一書中正式描述為Scarus vaigiensis。該類型的地方被給了作為衛吉島。威廉·約翰·斯文森創建屬Leptoscarus在1839年和L. viagiensis是這個單特異性屬唯一的物種。

型態特徵

具有完全癒合的齒板

纖鸚嘴魚具有癒合齒板,上顎較下顎稍長,較細長的體型和角度較小的頭部輪廓。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上咽骨每側有咽頭齒三列,下咽骨之生齒面寬度大於長度。成體的雄魚和雌魚的差別在於身體布滿藍色的小斑點。背鰭硬棘9至10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脊椎骨25枚。體長可達35公分。最大體長30cm。

雌性頭上有輻射寬條帶

鸚纖嘴魚為棕色至綠色,背面有深色斑點,逐漸退色為腹面呈黃色或綠色。雄性動物的側腹有淡淡的縱向條紋,頭部,身體,背鰭和肛門鰭上有小藍點。雌性呈斑駁的棕色和白色。在雌性的頭上,有從眼睛輻射的寬條帶。該物種在背鰭中有9根棘和10條軟射線,而在肛門鰭中有3棘和9條軟射線,而在胸鰭中有13條射線。獨特的窄齒板融合成鸚鵡狀的喙,並覆蓋有許多小牙齒。當其嘴閉合時,上顎齒被下顎包圍。該物種的最大總長度為35厘米(14英寸)。

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牙齒完全癒合成齒板,上齒板為下齒板所包被,齒板之癒合處呈鋸齒狀;上每側有咽頭齒三列,下咽骨之生齒面寬度大於長度。背前中線鱗約3-4(通常為4);頰鱗1列,4-5個,鱗片大型。胸鰭具13軟條;尾鰭圓形。體呈綠褐色,體側具白色及棕色之斑駁,另有 5 條不規則的白色條紋;頭部有不規則的白色斑點。背鰭、臀鰭及胸鰭之鰭膜上具暗色斜帶;胸鰭為黃色;臀鰭鰭膜為黃色,具線狀排列之白點。

生境與生物學

纖鸚嘴魚的幼苗與漂流藻類有關。生活在海草床和藻類覆蓋的礁石之間的庇護海灣,港口和潟湖中。通常以小組形式發生。深度範圍是0–15米(0–49英尺)。在鸚鵡魚中,雌性從未改變過性,而雄性中卻沒有。產卵在退潮時在平坦的海草床上的淺水中發生。大理石的鸚鵡魚不但具有淋漓盡致的信奉性,而且還顯示出比大多數其他鸚鵡魚更少的性二態性。主要棲息於近岸海灣或潟湖區內藻類叢生區或海草床。善於偽裝而且容易欺敵而不被發現。

分佈

從北紅海以南,沿非洲東部海岸到好望角,再向東穿過印度洋和太平洋,再到復活節島,大理石紋的鸚鵡魚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分佈較廣。在太平洋其範圍擴展北至日本,南至羅特內斯特島關西澳大利亞和普爾奈茨群島紐西蘭。在大西洋東南部的該物種中發現的虛假灣在西開普省,南非。它的分佈在很大程度上是赤道的(即在兩個南半球和北半球,但在赤道附近罕見或不存在)。

棲息地

主要棲息於掩蔽的海灣、港灣與潟湖水域,通常生活於海草區域或藻類覆蓋完整的堅硬底部。通常形成小群魚群。 不像其他的鸚哥魚,本種魚之雄性與雌性體色看起來非常相似而且不改變性別。以海草藻類食物來源。 [1]

漁業利用

人類使用

大理石的鸚鵡魚在當地的手工漁業中捕撈,通常以新鮮的方式出售,雖是食用魚類,但不具經濟價值,一般作清蒸、紅燒或煮味增湯。在昆士蘭州,一袋最多20條珊瑚魚的數量限制為5條大理石鸚鵡魚,長度不得少於25厘米(9.8英寸)。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北部與南非至復活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紐西蘭的窮騎士島與澳洲的羅塔納斯島。東南大西洋: 南非佛斯灣。臺灣北部、東北部、西部、南部及各離島均有記錄。臺灣鸚鯉俗名:鸚哥、蠔魚、菜仔魚( 雌)、海代( 臺東)。漁業季節全年皆產。 [2]

參考資料

  1. 纖鸚嘴魚(纖鸚鯉) 臺灣魚類資歷料庫
  2. 臺灣鸚鯉縱橫魚蝦貝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