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納賽爾

來自  知乎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

別名: 法盧加之虎

國籍: 埃及

民族: 埃及人

出生地: 埃及亞歷山大巴卡斯區

職業: 埃及總統、民族主義政治家

信仰: 伊斯蘭教

迦瑪爾·阿卜杜爾·納賽爾(阿拉伯語:جمال عبد الناصر‎/英語:Gamal Abdel Nasser,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是埃及的第二任總統,前任為納吉布,他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埃及領導人之一。

納賽爾為穆斯林。1918年生於艾斯尤特省一職員家庭。學生時代任中學生聯合會主席,組織和領導學生反英示威,數次入獄,在獄中曾參加青年埃及黨。1938年畢業於開羅皇家軍事學院。1942年任皇家軍事學院教官。後在開羅軍事參謀學院進修,1948年參加巴勒斯坦戰爭,獲"法盧加之虎"稱號。1945年籌建自由軍官組織,1950年任該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1953年6月埃及共和國成立,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1954年4月任總理。同年11月接替納吉布出任總統及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職務。1956年6月埃及頒布憲法,當選總統併兼任總理。同年7月26日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0月抗擊英國法國以色列發動的侵埃戰爭。1961年9月,任埃及總統兼總統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1962年10月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1967年反擊以色列發動的"六五戰爭"。戰後兼總理。

1970年9月28日,納賽爾逝世,享年52歲。納賽爾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之一。著作有《革命哲學》和《埃及的解放》等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他曾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倡導者。[1]

目錄

人物簡介

基本信息

埃及前總統(1918-1970)。

1918年1月15日 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巴卡斯區,1970年9月28日去世。在開羅上小學時參加過多次反英示威。中學畢業後進埃及皇家軍事學院,畢業後獲少尉軍銜。在蘇丹埃軍服務時結識3位年輕軍官,即毛希丁(後任副總統)、阿邁爾(後任陸軍元帥)和薩達特(後繼納賽爾任總統),他們建立秘密革命團體自由軍官組織。目的是趕走英國人,廢黜君主制。1952年7月23日與89名自由軍官發動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由以他為首的11名軍官組成革命指揮委員會,推舉納吉布為國家元首。1954年春,納吉布被罷免軟禁,納賽爾出任總理。1956年當選總統(1956~1970),7月26日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0月,英國、法國、以色列聯合進攻埃及,蘇伊士運河戰爭全面爆發。納賽爾領導埃及人民英勇打擊侵略者,贏得了戰爭的勝利。1970年9月28日逝世。

著作有《革命哲學》和《埃及的解放》等。他在1954年所寫的《革命哲學》一書中曾表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全體阿拉伯人、非洲人以至伊斯蘭教徒的領袖。

評價

納賽爾是埃及現代歷史上特殊一代的領袖人物。中東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和傳播地。伊斯蘭教是一種涉世性極強的宗教,政教合一、族教混同、兩世兼重是其根本特點。納賽爾是在暴力和強權統治着埃及的歷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因而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對埃及的殖民地地位懷着強烈的屈辱感,因而從青年時代起便獻身於資產階級革命,立志要團結各階層的愛國人士,為使埃及掙脫英帝國的殖民統治而鬥爭,其基本目的正是為了恢復埃及的民族尊嚴和統一。納賽爾在執政期間如何依靠軍隊、政權和國家保安機關來推行其一系列的內外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正是納賽爾給埃及給埃及人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獨立,掀開了埃及的新篇章,也給阿拉伯世界傳遞了一個信號,並把一盤散沙的阿拉伯世界團結了起來。

人物生平

年表

納賽爾學生時代曾任中學生聯合會主席,組織和領導學生反英示威,數次入獄,在獄中曾參加青年埃及黨。

1918年出生於亞歷山大巴卡斯區。

1938年畢業於開羅皇家軍事學院。

1941年隨英軍赴蘇丹戰場。

1942年任皇家軍事學院教官。後在開羅軍事參謀學院進修。

1948年參加巴勒斯坦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曾獲"法盧加之虎"稱號。

1945年秘密籌建自由軍官組織,1950年任該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52年7月23日領導自由軍官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任委員兼武裝部隊行政秘書。

1953年6月埃及共和國成立,任副總理兼內政部長。

1954年4月任總理。同年11月接替納吉布出任總統及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職務。

1956年6月埃及頒布憲法,通過公民選舉,當選總統併兼任總理。同年7月26日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0月組織和領導抗擊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發動的侵埃戰爭。

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任總統。

1961年9月敘利亞宣布脫離阿聯後,仍任埃及總統兼總統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

1962年10月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1967年領導軍民奮力反擊以色列侵略者發動的"六五"戰爭。戰後自兼總理。

1970年9月28日逝世。

履歷

納賽爾是一名郵政官員的後代,童年時期大多在開羅生活。他曾經參加過一九四八年的一次中東戰爭;戰爭結束後的數月,他和他的士兵一起被圍困在一個稱為"費盧傑礦穴"的地方。雙方停火後,納賽爾被允許回到埃及。

納賽爾起初是一名陸軍中校,成立了自由軍官運動(Free Officers Movement),並擔任領導人。運動成員有一些軍中平民或中下層背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軍官,致力於推翻英國支持的法魯克一世國王。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領導了軍事政變,推翻了國王。

納賽爾於1956年6月23日成為埃及的第二任總統。[2]

成就

納賽爾把埃及的權力集中,推行中央集權制,增加總統的權利,進行企業國有化改革,實行土改,也建造了大型公共項目,比如阿斯旺大壩。

納賽爾以他的激進的言論和蘇伊士事務的成功,發展了一個覆蓋全阿拉伯世界的"納賽爾主義",激勵了致力於阿拉伯世界團結的政黨組織。許多人把納賽爾看成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一個阿拉伯政治嶄新的、叛逆的時代的代表。納賽爾的政策便與"泛阿拉伯主義"(Pan Arabism) 聯繫在一起。"泛阿拉伯主義"推廣強有力的阿拉伯政府行動,以面對"帝國主義本質"的西方,呼籲阿拉伯國家的資源應該被用來使阿拉伯而不是西方的人民受惠。在他1967年的講話里,納賽爾宣布:"我們可以通過阿拉伯行動獲得很多東西,這就是我們鬥爭的重點。我們要發展和建設我們的國家,已面臨我們敵人的挑戰。"

1958年,敘利亞軍方和民眾代表要求敘利亞與埃及的合併。納賽爾對於這一突然要求有點吃驚,不能肯定時機是否成熟。然而,納賽爾依然同意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誕生了。這被看作是建立泛阿拉伯國家的第一步。也門也被試圖包含在聯盟內。但是,阿聯並不是成功的;在大馬士革,埃及的官僚和官員在現阿聯的北部地區表現得十分專制和獨裁。急劇擴大的秘密警察也嚴厲的鎮壓反對團體,比如穆斯林團和敘利亞共產黨同時,敘利亞的資產階級也沒有被允許進入他們夢寐以求的埃及市場。敘利亞資產階級和軍官團體的不滿導致分離主義者控制大馬士革,阿聯也於1961年解散。

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戰敗,納賽爾心力交瘁,悔恨不已。他一度打算辭去總統職務,但是在埃及國民的一再要求下,納賽爾得以繼續擔任總統。此後他勵精圖治,埃及的各方面實力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隨着納賽爾身體狀況的惡化,他與1970年9月28日病卒。總統由當時的薩達特擔任。

家庭

納賽爾已婚,生有三男二女。

貢獻影響

建立阿斯旺大壩

埃及南部的阿斯旺大壩及納賽爾湖(Lake of Nasser)是納賽爾領導埃及期間最具爭議的功績之一。作為埃及重工業發電設施及降低尼羅河沿岸被洪水襲擊的風險的工程,阿斯旺大壩同樣導致了尼羅河沿岸水位升高而淹沒了努比亞人的大量遺蹟(除了一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保護對象)。該工程同樣導致了大量生態問題。納賽爾湖巨大的湖面使得尼羅河大量水資源被白白蒸發,但大壩同樣保護了水蒸發後留下的沉積物,並使尼羅河三角洲的耕地變得更加肥沃。 從某些農業學者的角度上看,尼羅河谷的農產品收穫量卻比修建大壩以前有所降低。但我們必須知道,阿斯旺大壩工程在埃及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大量發電的作用,且成為了在農村通電中使埃及大大小小村鎮現代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壩同樣也使埃及人民免受因尼羅河洪水泛濫而帶來的全國性瘟疫。

功過是非

對很多埃及人來說,納賽爾是一個改革了他們的國家,並重新從裡到外建立起了阿拉伯世界的自尊的偉大領袖。但從另外一些人的角度去看,他的政策是一種領導埃及走向失敗並產生損失,大於領導埃及走向興旺與和平的強有力的軍國主義。此外,納賽爾對持不同政見者的血腥鎮壓與無數的警察秘密系統對於今天的埃及其繼任者們的政治鎮壓還留有痕跡。納賽爾在發動給阿拉伯世界造成巨大創傷的"阿以六日戰爭"中所起的作用使他的功績黯然失色,並且縮減了他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影響。 在納賽爾掌握埃及統治權的最後幾年中,他開始更多地依靠來自蘇聯的援助。他在使埃及教育體系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免費教育使得不計其數的窮人家的孩子能夠受到教育。他也熱心支持藝術事業,大量修建劇場,電影院及鼓勵樂器製造業。還有他統治期間,埃及文壇對阿拉伯世界和全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納賽爾的影響直至今日都常常成為整個阿拉伯世界樂於辯論的話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