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黃帝祠宇探源
縉雲黃帝祠宇探源 |
中文名稱;縉雲黃帝祠宇探源 外文名稱;Jinyun huangdi CiYu grasp 播出節目;探索發現 主辦;縉雲縣委、政府 播出頻道;中央電視台十套 |
《縉雲黃帝祠宇探源》,是由縉雲縣委、政府與中央電視台新聞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三集高清電視紀錄片。該片主要介紹黃帝祠宇的由來、黃帝祠宇的發展歷史和縉雲黃帝文化的內涵等。
《縉雲黃帝祠宇探源》主要介紹黃帝祠宇的由來、黃帝祠宇的發展歷史和縉雲黃帝文化的內涵等。
目錄
序言介紹
《縉雲黃帝祠宇探源》,是由縉雲縣委、政府與中央電視台新聞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三集高清電視紀錄片《縉雲黃帝祠宇探源》已在中央電視台十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2002年,在縉雲黃帝祠宇後山,發現了一段唐代的木質水管,這揭開了黃帝祠宇在歷史上輝煌鼎盛的歲月。
1997年7月,縉雲仙都派出所追繳回幾件被盜的文物,其中的兩條鎦金銅龍和木簡殘片引起了縉雲博物館研究人員的關注。在山中投龍簡是古代帝王祭祀山水的儀式。
歷史沿革
早在一千多年前,遠在浙江省中南部山區的縉雲縣境內,曾有過一座恢弘的黃帝祠堂--縉雲堂, 然而,那座宏大殿宇的原始建築,在今天的地表卻鮮有遺存。
黃帝祠宇前身稱為縉雲堂,約建於東晉成帝咸和--咸康年間(公元326-342年)。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縉雲山為仙都山,為江南百姓祭祀軒轅黃帝的需要,改建定名黃帝祠宇。由著名小篆書法家,時任縉雲縣令的李白叔父--李陽冰撰額。後毀於戰火,南寧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擴建,總占地30多畝,達到鼎盛。後毀於明末戰火。直到1994年經國家建設部批准,1998年縉雲縣人民政府重建具有永久紀念性質的"黃帝祠宇",恢復中華民族始祖黃帝"北陵南祠"的格局,使仙都黃帝祠宇重新成為江南百姓祭祀黃帝的聖地。
黃帝祠宇,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仙都最主要的人文景觀。仙都是我國南方祭祀黃帝的重要場所,黃帝祠宇是仙都景區的靈魂。
播出時間
該片主要介紹黃帝祠宇的由來、黃帝祠宇的發展歷史和縉雲黃帝文化的內涵等。播出時間為:8月26-28日晚上22:00分別首播第一至三集。次日即27-29日下午15:45分別重播第一至三集。
分集介紹
《縉雲黃帝祠宇探源》
第一集 明堂
黃帝祠宇前身稱為縉雲堂,約建於東晉成帝咸和--咸康年間。它位於仙都山主峰和步虛山之間的蒼龍峽口。相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它就是軒轅黃帝行宮--三天子都所在地,是黃帝駕龍登天之處。仙都是我國南方祭祀黃帝的重要場所。誰在江南大地奠定祭祀軒轅黃帝的傳統?誰又建立銘刻千年的黃帝祠堂?[1]
第二集 祠宇
2002年,重建後的縉雲黃帝祠宇後山的水渠中,發現了一段唐代的木質水管,由此,揭開了黃帝祠宇歷史上一段最為輝煌鼎盛的歲月。武則天為何詔令縉雲置縣,一塊碑刻又將引出怎樣一位傳奇人物?本期節目將一一為您揭曉。
第三集 御觀
......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縉雲黃帝祠宇探源(二)祠宇 , 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