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罗马俱乐部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其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的著名实业家、学者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俱乐部的宗旨是研究未来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阐明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引起政策制订者和舆论的注意。主要从事有关全球性问题的宣传、预测和研究活动。成立于1968年4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

目录

宗旨

宗旨是通过对人口、粮食、工业化、污染、资源、贫困、教育等全球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提高公众的全球意识,敦促国际组织[1]和各国有关部门改革社会和政治制度,并采取必要的社会和政治行动,以改善全球管理,使人类摆脱所面临的困境。由于它的观点和主张带有浓厚的消极和悲观色彩,被称为“未来学悲观派”的代表。

创建过程

罗马俱乐部的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的着名实业家、学者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1967年,佩切伊和金第一次会晤,交流了对全球性问题的看法,并商议召开一次会议,以研究如何着手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探讨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1968年 4月,在阿涅尔利基金会[2]的资助下,他们从欧洲10个国家中挑选了大约30名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计划专家,在罗马林奇科学院召开了会议,探讨什么是全球性问题和如何开展全球性问题研究。会后组建了一个“持续委员会”,以便与观点相同的人保持联系,并以“罗马俱乐部”作为委员会及其联络网的名称。

组织活动

罗马俱乐部主要从事下列3种活动:①举办学术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并经常不定期地举办专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或与其他学术团体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②制订并实施“人类困境”研究计划,组织其成员进行系统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③出版研究报告和有关学术着作。罗马俱乐部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基金会的赞助和研究课题的拨款。

人员

副秘书长

约格·盖尔表示:“我们欢迎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有识之士的加入:科学家、商人、记者、文化产业者,与我们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一起,讨论环境保护的前景与人类社会的命运。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会员最好具备相关的科学、商业或者政治背景。

着名会员

●佩切伊(俱乐部创建者)

●亚历山大·金(着名环境学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首创者)

●科恩斯塔姆(荷兰着名外交官)

●特鲁多(加拿大前总理)

●哈多·阿斯梅(爱沙尼亚地理学家)

罗马俱乐部欲招纳中国会员 ——"中国在环保方面走出的一小步,对整个世界意义重大"

人员构成

罗马俱乐部把它的成员限制在300人以内,以保持其小规模的、松散的国际组织的特点。现有成员一百余名,成员大多是关注人类未来的世界或各国的知名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国际组织高级公务员和政治家等。

它的领导机构是7人执行委员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由佩切伊、金、F.鲍特赫尔(荷兰政府科学顾问)、大来佐武郎(日本前外相、经济学家兼计划专家)、V.乌尔圭迪(墨西哥研究生院院长)、蒂尔曼(日内瓦巴特莱研究所前所长)、彼斯特尔(联邦德国科学家)等 7人组成。第一任主席是佩切伊,副主席为金。1983年,佩切伊去世后,金继任为主席。约旦王子El Hassan bin Talal是罗马俱乐部的现任主席。2001年罗马俱乐部成立了tt30组织,是由30岁左右的年轻人组成的智囊团。

全球环保组织鼻祖—罗马俱乐部的秘书长乌维·莫勒曾表示希望能以《新闻晨报》为平台,招纳中国会员。他说:“我们的批评者说得对,罗马俱乐部有点偏向于以欧洲事务为中心,因此我们希望能把足迹踏到亚洲来。我们已经吸收了来自印度、孟加拉和日本的会员,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能拥有来自中国的会员。”

罗马俱乐部成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周晋峰博士于2018年举行的罗马俱乐部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执委。罗马俱乐部执委会是罗马俱乐部最高权力机构。本届执委会委员包括联合主席共12人。罗马俱乐部有正式成员约100人。周晋峰博士是罗马俱乐部中唯一一名中国籍成员。

罗马俱乐部中国委员会

9月23日,罗马俱乐部中国部(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The Club of Rome, China COR)召开2020年度第三次理事会议。在主席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教授的组织下,秘书长周晋峰、成员钱德兰·奈尔(Chandran Nair)和杜晖贤(Fred Dubee)参加本次会议。

学术成果

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它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做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预测,设计了“零增长”的对策性方案,在全世界挑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辩论。《增长的极限》是有关环境问题最畅销的出版物,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卖出了三千万本,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1973年的石油危机加强了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此后,较着名的研究报告有:《人类处在转折点》(1974)、《重建国际秩序》(1976)、《超越浪费的时代》(1978)、《人类的目标》(1978)、《学无止境》(1979)、《微电子学和社会》(1982)等。

罗马俱乐部把全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它极力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法;它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这些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表明了人类已经开始站在新的、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它所提出的全球性问题和它所开辟的全球问题研究领域,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来解决那些最复杂并属于最高层次的问题。在罗马俱乐部的影响下,美、英、日等13个发达国家也先后建立了本国的“罗马俱乐部”,开展了类似的研究活动。全球视角

随着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书籍的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不仅对世界范围的未来学问题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唤起了公众的对世界危机的关注和增强了人们的未来意识和行星意识,从而促使各国政府的政策制定更多地从全球视角来考虑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