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美麗的綻放(陳德民)

美麗的綻放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美麗的綻放》中國當代作家陳德民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美麗的綻放

——讀蘭蘭的詩集《遠方》

詩的美在於它的意象美。但近些年,受到一股求異風氣的影響,一些天花亂墜的口水詩和讓人云里霧裡的所謂實驗體充斥詩壇,但終究沒有美的存在也就無所謂美的價值,與詩歌文化相去甚遠。近讀蘭蘭的詩集《遠方》,一股清新的芬芳從一行行詩句中撲面而來,無論是述說歷史,還是詠景抒懷,詩中所呈現的意象美,猶如一束束梔子花開,綻放美麗,沁人心扉。

詩歌的美源於詩人對人性本真的感悟。在日常的文學審美,尤其是詩歌審美中,作品並不直接表達人性,而更着重於一種情境與心境的構設。審美的根本目的,其實不是為了讓人思考,而是為了讓人感受愉悅。有的時候,愉悅甚至是滾燙的淚水。而審美愉悅的核心價值,便是使得讀者感受到,自己成了一個更純粹的人。而想要更為純粹,洞悉人性便不可或缺。在蘭蘭的《遠方》一詩中是這樣讚美人性的 :「凡是光可以照到的地方 / 凡是風可以吹到的地方 / 都覆蓋着 / 遠方的氣息 // 哦 / 遠方,遠方 / 怦然心動的驚喜 / 情不自己的牽掛 //哦 / 遠方,遠方 / 纏綿無盡的期盼 / 舉頭望月,低頭思鄉……」從詩句中,我們可以領略詩人給我們構建的一幅柔美的遊子思鄉的意境 ;也可以解讀為戀人對家鄉他(她)的相思。感情淳樸自然,處處彰顯人性的光輝。讀着這樣充滿意象的詩句,就仿佛走進了一個美輪美奐的詩意王國。

詩歌的美表現在情感與美學的融合。蘭蘭對詩所傾注的情感,發自於她內心的深處。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是詩人可以為之傾心而抒懷的題目。青春是詩人永遠吟唱的主題,青春會給每個親歷者留下或快樂或痛苦的時段,是人生中最讓人情之所鍾,愛之所念的生命鮮花。蘭蘭的《錯過》寫得深沉,對回味無窮的青春和愛情流露出滄桑的淡淡的憂鬱 :「前世不是約定好了麼 / 今生為何又錯過 // 我的目光是一條線 /無論你走多遠 / 都會纏繞成千千結 // 你的眼睛,無論我的白天黑夜 / 都離不開疏密的環抱 // 就這樣,彼此相看 / 一任經緯相織,縱橫交錯 // 那麼近地相對,我們可以 / 暖地感覺對方顫慄的呼吸,和 / 每一次心跳 // 依舊保持着雕塑的姿勢 / 我們靜靜地站立在原地 // 因了愛情以外的原因 / 只能將錯就錯」。愛情,是人生中最鮮艷奪目的一朵鮮花。這朵鮮花,可以是一朵濃濃馥郁的白玉蘭,可以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可以是一朵緩緩釋放清芬的水蓮……可以是任何一朵帶上自己的習性特色的鮮花。而醞釀愛情的青春季節,你愛與不愛她就在哪裡,你珍惜與否他都將從你充滿活力的身體內滑進歲月深處。 

詩歌的美體現詩人對社會的責任和對生活的積澱。她的作品有着豐富的史詩關懷、人生思考和生活體驗。她寫過很多關於歷史人文的詩歌作品,僅吟詠南京的詩就有 20 多首。她《登金陵鳳凰台》,從《南京明城牆》遠望《江南》《燕子磯》,將南京這座歷經滄桑的城市讀深讀透。在《秦淮河》中,她的眼前是 :「秦淮水亭,吳敬梓 / 雕塑了一群醉生夢死的儒林 /文德橋下,一葉舟楫 / 晃蕩着薔薇色的槳聲燈影 // 風花雪月與刀光劍影 / 是你的兩行眼淚 / 一河斑斑駁駁的霓虹 / 明明滅滅,顯影 / 六朝金粉。」詩人面對周圍的景物,不是有意識地觀看,而是無意識地照見,不是心情激動、眉開眼笑地觀賞風景名勝,而是心平氣和、默想冥會人文景觀的韻味。在這種觀照中,物是原態的,心是寧靜的,心與物的交匯不是在感官刺激的表層上,而是潛意識的生命律動之中。詩人以寫景入筆,通過寫實引出對歷史的思索,把歷史的實質表現的準確深刻,將詩人的感情升華到一個巔峰。

蘭蘭的詩,意蘊深厚,意象紛紜,她通過一個個奇妙的情境布局,將情感的主題植入精美的詩句中,讓讀者生髮出一股股情感的流動,一陣陣情緒的波瀾。從哲學的高度看,美是人所生活的感情現實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會)對個體精神自由的肯定,蘭蘭的詩在自由想象、自由創造方面已經進入了一種境界,使詩歌較好地承載起詩人所要表達的內心感受,絲毫不見雕琢的痕跡。她將感情波瀾壯闊隱藏在虛實的交錯和讀者的對詩意的交流之中,文筆運行可謂返璞歸真,感情升華可謂水到渠成,讓詩歌完成一場真、善、美的洗禮,使作品情之所至,詩意盎然。[1]

作者簡介

陳德民,當代作家、**家、出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家協會會員、中華學者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