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美国驻南越大使馆

美国驻南越大使馆
图片来自xuite

美国驻南越大使馆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Saigon)是美国于1955年至1975年间设在南越越南国及其后的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贡市(今胡志明市)的外交机构。由于驻越大使馆于越南战争期间身为重要地标及美国在该国的权力象征,因此经历了如春节攻势时,导致美国舆论趋向反战的1968年越共袭击使馆行动、1975年西贡陷落时美军的大规模直升机撤退行动等历史事件。

1995年美国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 正式建交后,重新入驻20年前匆促撤离的驻西贡大使馆院区。不过因为建筑老旧,直到1998年,废弃的大使馆办公楼夷为平地,改建为美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的附属公园。

春节攻势

1967年12月15日后,西贡等数个南越都市的防务由美军移交给越南共和国军,美军负责的范围于是只剩市内的美国设施。1968年1月30晚上时,大使馆区周边共有4座西贡市警局的派出所负责外围警戒,而在使馆内,隶属于美国陆军第18宪兵旅|18th Military Police Brigade (United States)716营的两名队员负责守卫莫挺之街上的车辆入口,使馆办公楼内则驻守著美国海军陆战队使馆警卫队的两名队员。同时由于春节停火协议破坏后的情势,又在使馆顶楼派了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居高临下地驻守。

越共夜袭大使馆

1月31日,午夜0时之后的的凌晨,19名越共工兵营所属的敢死队员聚集在潘清简街59号(59 Phan Thanh Giản)一家修车厂的藏匿处内分配武器,准备趁夜对美国大使馆发动攻击。接著他们乘坐一辆货车和计程车朝市中心驶去,当进入莫挺之街、因为正值宵禁而熄掉大灯后,仍被西贡市警发现,但警员们没有加以拦截。两辆车之后又转入统一大道,然后开始对大门的美国陆军宪兵开火。当时值班的两位宪兵,查尔斯·丹尼尔专业下士(SP4 Charles L Daniel)和威廉·塞巴斯特一等兵(PFC William E Sebast)立刻开枪还击,迅速锁上铁门后以无线电通报大使馆遭受攻击。同时听到枪声的是人在后院的海军陆战队中士罗纳·哈伯(Sgt Ronald W. Harper),他从使馆办公楼后门奔往前门,穿过大厅里正在拨电话请求支援的陆战队下士乔治·扎赫雷尼(Cpl George B Zahuranic),并把一名南越巡夜员拉入馆内,再锁上厚重的柚木大门。

凌晨2时47分,越共在统一大道侧的使馆外墙炸出一个小洞,才得以进入院子。带头进入的两名队长立刻被莫挺之街入口岗哨内的宪兵丹尼尔和塞巴斯特击杀,丹尼尔用无线电大喊“他们进来了!他们进来了!支援我!支援我!”,然后他和塞巴斯特上兵就双双中弹身亡。使馆屋顶上,海军陆战队中士鲁迪·索托(Sgt Rudy A. Soto Jr)看到越共士兵穿墙而入后,试图用12口径散弹枪开火,但在发射几发后枪管就塞住了,又拿出点38左轮手枪,但射程不足,对一楼院子里的敌人杀伤力有限。

此时敢死队员正在用56式自动步枪RPG-2火箭推进榴弹朝使馆厅舍射击,其中几发穿入建筑,射伤了扎赫雷尼下士和两台无线电接收器。索托中士试著联络大厅卫兵却告失败,他因此假设哈伯和扎赫雷尼均已阵亡,打电话请求支援后,便等著越共攻进来。在使馆院子后的官邸内,枪战声吵醒了时任外交协调官的杰考森上校(Col George Jacobson),他立刻寻找可供自卫的武器,只找到一枚M26手榴弹

此时,一辆接获丹尼尔求救的宪兵吉普车赶往现场,但开到使馆外时就被街上的越共士兵以自动武器射击,车上两位宪兵队员强尼·汤玛斯中士(Sgt Johnie B Thomas)和欧文·梅巴斯特上士(SFC Owen E Mebust)当场丧命。

攻击当时在大使馆办公楼里的除了三位海军陆战队员外,尚有美籍文职雇员六名及越籍文职雇员两名。美国人员们准备了点三八左轮和贝瑞塔M12冲锋枪保护自己。而使馆院区里的越共敢死队员们,逐渐因两名队长阵亡而显得群龙无首。尽管他们共携入了40磅的C4炸药,足以按照原先的指令、用来把使馆大楼炸出一个可以攻入的缺口,但他们只是守著院子里的圆形混凝土花坛,与更多持枪加入反击的美国人员驳火。

外界展开增援

在美国大使馆5个街区外的海军陆战队宿舍,罗伯特·欧布莱恩上尉(Cpt Robert J. O'Brien)将使馆警卫队内其他的陆战队员组成了快速反应小组并朝大使馆进发。当他们到达莫挺之街时,发现车辆入口已被锁上,且可以看到越共敢死队在院里射击。当他们呼叫宪兵时,越共队员们立刻开枪逼他们退到远处,并在馆内的花园里点火。

凌晨4时,美国驻越大使埃尔斯沃思·邦克|Ellsworth Bunker透过副官联络西贡警察厅长阮文论(Nguyễn Văn Luận),请他提供援助,但第一分局局长拒绝在暗夜中调动警员,反要求美方派人护送他的警队前往大使馆,因此借助西贡警力增援的计画宣告失败。4时20分,美军援越司令官威廉·魏摩兰上将命令716宪兵营优先执行对使馆敌人的扫荡任务,缺乏武装车辆及直升机的宪兵们,只得加派部队封锁使馆周边街区。当时因为夜间过暗,再加上大使馆方面与馆外海军陆战队、宪兵队之间的通讯、或是院区内部的通讯品质均相当不良,而使事态显得更加混乱模糊。哈伯中士和其他在大楼内的美国人员可透过电话联络外界,而顶楼的索托中士只有一支无线电。

在使馆大楼旁的领事馆院区内,海军陆战队下士詹姆士·马歇尔(Cpl James C. Marshall)爬上一栋领事馆所属的楼房,从屋顶上朝大使馆院子里的越共们开枪,当他被一枚炮弹破片击伤时仍然守在射击位置上,直到越共的另一发子弹将他击毙为止,他可能是当天最后一名在大使馆事件中丧生的美国人。早上5时,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的一群空降兵搭直升机试图降落在大使馆屋顶上,但马上被院子里尚未战死的越共开火逼退,6时15分,一架救难直升机才飞到楼顶,接走受伤的扎赫雷尼下士,并投下三箱M16步枪的子弹。但由于馆内人员都没有配备该款步枪,因此完全没派上用场。

当1月31日的黎明破晓时,越共在使馆外墙炸出的洞口被发现了,同时宪兵们也终于用枪射掉统一大道入口的锁,并用吉普车把门撞开。海军陆战队员和宪兵队员冲入门内后,几分钟内便将院子里已伤亡惨重的越共们击毙,而载著101空降师士兵的直升机,也从屋顶上让空降兵们进到使馆大楼里准备扫荡,但发现越共并未攻入楼内。别墅里的杰考森上校听闻院内动静后,呼叫窗外的宪兵并要求武器。宪兵们丢给他一支柯尔特M1911手枪和防毒面具,接著又抛入CS催泪弹,杰考森于是从楼上枪杀了一名受伤倒地的越共。

上午9时,大使馆已宣告安全。参与袭击的19名越共敢死队员中,18人死亡,1名伤员被俘。

后续及影响

大使馆袭击案的第一篇新闻是由美联社整理零碎消息后,在凌晨3时15分发出的。之后的另篇报导则称越共已进入大使馆地面层,凸显当时事态及相关资讯相当杂乱。早晨7时25分,美联社发出了一份报导指出越共敢死队员已经攻占了大使馆一楼,并开火击退美军到场部队。之后国家广播公司(NBC)引用该报导的讯息,在美东时间傍晚18时30分播出的新闻节目“亨特利-布林克利报导|Huntley-Brinkley Report”中播报说大使馆一楼被占领、美军和越共士兵在院子里枪战。尽管后来的媒体报导已都将内容修正为实际情况,但最早传出的版本早已造成美国舆论哗然。

美驻西贡使馆袭击案正如春节攻势中大部分的攻击事件,在战略上规模不大,却于政治及心理方面造成显著冲击效果。当时美国已在越南打仗2年半、阵亡2万人。尽管美国驻屯越南有50万大军,越共还是设法攻破了美大使馆这个表面上的美国势力象征、实质上的美国延伸领土。

1968年-1975年

1968年11月4日,邦克大使授予716宪兵营营长泰勒·弗莱彻中校(LTC Tyler H. Fletcher)卷轴以表彰宪兵队对大使馆防卫的贡献。他也替捍卫使馆而殉职的4名宪兵和1名海军陆战队员举行纪念牌匾的揭匾仪式。

1971年2月18日,在美大使馆发生炸弹袭击案。

西贡陷落

美国驻越大使馆在1975年4月下旬、北越人民军兵临城下时,由美国制定的直升机疏散行动中成为重要的关键设施。早在4月12日,美军中负责提供直升机和警备部队投入人员撤离任务的第9海军陆战两栖旅(9th MAB)即派员到西贡与美国驻越大使葛拉汉·马丁|Graham Martin商讨相关计画,但马丁大使告诉陆战队员,自己绝不容忍任何显露美国试图抛弃南越的迹象出现。第9旅的准将旅长理查德·凯利(Brig Gen Richard E. Carey)在翌日也飞到西贡会见马丁大使。凯利准将之后表示:“这次到访气氛严峻、成效不彰,而且似乎冒犯到了大使先生”。

4月25日,第9两栖旅的40名海军陆战队员著平民服装,从汉考克号航空母舰搭乘美国航空公司 (1950年-1976年)|Air America (airline)|美航公司的直升机飞到西贡新山一空军基地隔壁的美国驻南越国防武官办事处|Defense Attaché Office, Saigon (1973–1975)馆区(DAO Compound)以就近增援美国大使馆内的18名陆战队使馆卫兵,也额外调了6人去保护马丁大使。此时的马丁大使对情势依然看法乐观,认为透过谈判达成的解决方案,可使美国毋需撤出越南,而他也为了要避免恐慌及落败情绪弥漫,特别指示大使馆地面支援部队指挥官、海军陆战队卫兵营少校营长基恩(Major James Kean)不得先行砍掉院子里的绿树和灌木,尽管那是为了将大使馆停车场开辟为直升机降落区|Landing Zone而必须执行的前置作业。

目录

第一代馆舍

1950年-1965年

File:Old US Embassy.jpg
美国驻南越大使馆第一代馆舍

美国和越南南部政府的邦交始于1950年,当年华府承认了保大帝领导的越南国,并且在越南国首都西贡创设了美国在该地最早的大使馆。1954年日内瓦会议及越南分裂为南北之后,美国没有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驻越南国大使馆在吴廷琰罢黜保大帝、改立越南共和国后直接继续沿用。之后又于岘港芽庄设立美国领事馆。

美国在西贡第一代使馆馆舍建立于西贡市中心的咸宜大道39号(39 Hàm NghiLua错误:callParserFunction: function "#coordinates" was not found。),靠近西贡河的西岸。该建筑至今依然屹立在原处。

1965年-1966年

File:Scene of Viet Cong terrorist bombing in Saigon, Republic of Vietnam., 1965.jpg
越战期间西贡市区一处被汽车炸弹波及的狼籍现场,越共以相同方式在美国大使馆外造成破坏。

1965年3月30日,越共在大使馆外的街上引爆了汽车炸弹。在引爆之前,该汽车的驾驶和警察发生争执,引来了包括大使馆员工在内的一群路人前来围观,进而增加了事件中伤亡的人数。当车上的塑料炸药爆发之后,当场炸死了一位年仅21岁的大使馆女雇员芭芭拉·罗宾斯Barbara Robbins,另一名美国人、19名越南公民和一名在美国海军内担任补给兵Storekeeper的菲律宾裔人也在爆炸后丧命[2],此外现场的受伤人数则高达183人。

这场波及大使馆的爆炸事件不仅使罗宾斯成为第一位在越战中丧命的美国女性[3],也迅速被美国各大媒体报导出去。爆炸案同时突显了驻外使馆的维安问题,存在著难以防范的漏洞。有鉴于此,使美方人员决定在首都圈另觅他处、增设新馆,以获得更安全的保障。

第二代馆舍

1967年-1968年

大使馆新址在经过评估之后,选中了一块面积达3.18|acre|m2的土地。该地位于统一大道(Thống Nhất,今已改名为黎笋大道)与莫挺之街(Mạc Đĩnh Chi)路口(10|46|58.12|N|106|42|3.66|E|name=美国驻越南共和国大使馆(第二代馆舍)),门牌号码是统一大道4号。由于与前称诺罗敦宫(Norodom Palace)的南越总统府(今统一宫)距离不远,遂得名“诺罗敦馆区”(Norodom Compound)。新馆址隔壁紧邻法国大使馆、并与英国大使馆隔对街。

新馆由两个馆区组成,即领事馆院区和大使馆馆区,前者由围墙和钢制大门围起来,后者包含了大使馆办公大厦、后面的停车场和一栋供馆务协调官(Mission Coordinator,美国驻越南大使列表|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South Vietnam|美国驻南越大使之下的文职助理官)居住的双层官邸、车辆调配场等设施。出入口共两处,分别为统一大道上的行人入口和莫挺之街上的车辆入口。

第二代的使馆办公大厦|Chancery (diplomacy)是栋显著的六层白色大型楼房,施工期间即成为西贡市区最高的几栋建筑物之一。它采用白色混凝土外墙,同时可降低室内温度、并削弱火箭等自动推进武器对建筑的破坏程度。屋顶上设有直升机降落台,大使馆大门与统一大道行人入口的通道上方有遮雨棚覆盖。

大使馆迁到新馆办公后,咸宜大道上的旧馆则继续作为大使馆附属设施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