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筆
羽毛筆
羽毛筆是用家禽、鵝、火雞、天鵝、烏鴉、水鴨或其他鳥的翅膀上最大的五根羽毛來製作的筆,現代鋼筆的前身,第一支羽毛筆的由來和出現時期卻無從查考,起源於何時何地眾說紛紜,但一般相信是公元6世紀時由羅馬人發明。粗糙的莎草紙表面不適宜書寫小而精細的字體,那只有在羊皮紙和精製羊皮紙問世之後才可能,羽毛筆的出現也許是羅馬人意識到了空心蘆葦杆和飛鳥羽毛間有相似之處,而相信也是偶有所得的。最早記錄羽毛筆的資料是在意大利城市羅維那的聖維淘教堂(San Vitale)發現的。
從中世紀到公元19世紀,羽毛筆作為書寫工具記錄歐洲文明進程的每一階段。幾乎所有的文字著作(如宗教、哲學、文學、歷史、科學、醫學、商業及管理學)無不是依靠這種造價低廉的羽毛筆來完成的。 [1]
特點
羽毛翎管經過去脂處理以後,把端面削成斜尖形醮上墨汁進行書寫,效果比蘆管筆好得多。羽毛筆由於外形美觀,書寫時顯得風度瀟灑,因此它在歐洲各國風行一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在歐洲許多經典著作中都留下了羽毛筆的不朽墨跡。
羽毛筆的實際生命周期並不長,約一周左右。儘管如此,在公元1800年青銅筆被發明前,一千多年以來,羽毛一直是歐洲最重要的書寫工具。
發展改進
羽毛筆的筆尖會依照書寫的用途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製造方式。隨着歷史的推進,人們也尋求羽毛筆更耐久的方法,最後金屬製成的筆尖被普遍認為是最佳的,自此之後金屬筆尖被廣泛應用,也發展出更多不同的筆尖,例如一次能畫出五條線的五線譜筆尖。寫藝術字體的方頭筆尖等等。然而沾水筆的筆頭含水量有限,因此需要時常填裝墨水,羽筆無論在羽毛的選取上和筆桿和筆尖部分金屬材質上都非常考究的。筆桿處具有精美雕花,造型獨特。筆尖有更進質量。一般沾一次可書寫100~110個英文字(中文則是60~70個)。滿足喜愛人士的書寫要求。
製作步驟
1. 挑選羽毛
許多大鳥的羽毛都很適合拿來做筆,只要夠長夠硬(一般取翅膀上最長的那幾根)。最常見的是鵝毛,或許這就是通常羽毛筆被叫做鵝毛筆的原因。天鵝羽因其稀少而珍貴,書寫精細字體則烏鴉羽較佳,另外還有鴨毛、老鷹羽毛、火雞羽、山雞毛等。
2. 初步處理
清理掉羽毛根部常帶的鱗片和皮膚組織,適量刮除妨礙書寫的羽毛,具體多少自定,同時用牙籤清理羽毛管內部,確保暢通。
3. 硬化筆桿
這樣做是為了增加硬度方便書寫,且不易腐蝕。具體有,熱砂、直接烘烤、陽光下風乾、或者乾脆放個十年八年。這裡具體介紹最常用的方法——熱砂:裸露部分插進充滿沙子的鐵鍋里加熱15~20分鐘,溫度170攝氏度左右為宜,冷卻後取出,筆桿顏色變為不透明。
4. 削筆尖
先在羽毛根部斜削一刀作出口子。
再在底部中間向上劃一刀(墨水槽)。往上削並延長延長中間線。
修正筆尖造型(可參照鋼筆筆尖造型,因現代鋼筆造型正是來源於羽毛筆)。注意「筆尖粗細決定書寫粗細」。
用縫衣針在中間線中部穿一個小孔。
5. 完畢
新制的筆難免不夠順手,多用用就好了,中式的方塊字較損筆尖,可以用小刀略作修整。以前外國人總是揣着把小刀專門削筆尖用。[1]
參考文獻
- ↑ 古代西方人常用的羽毛筆,教你如何製作!,網易訂閱2016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