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肥皂劇英語:soap opera)是從英文傳至中文的外來辭彙,通常指一出連續很長時間的、虛構的電視劇節目,每周安排為多集連續播出,因此又稱系列電視連續劇(但「連續劇」一詞可以泛指一切劇情連續的電視節目)。

目錄

來源

肥皂劇於1920年代在美國收音機廣播節目中興起,1940年代移師電視屏幕。大多數肥皂劇都是白天播岀[1]

「肥皂劇」(soap opera)一詞,起源於當年在收音機廣播時於節目間隔時段播放的廣告。因為白天收聽連續劇的聽眾絕大多數都是家庭主婦,所以這些廣告通常都是和洗滌用品有關。當時最主要的廣告贊助廠商就是P&G(寶潔公司),由於這類廣告總是在這類連續劇的間隔播放,於是就慢慢生成「肥皂劇」這個詞,意為「播放肥皂等洗滌產品廣告的情節劇」。今日在美國,肥皂劇的間隔時段仍然播放P&G等的廣告,不過因為用戶群擴大,也會放一些諸如皮膚藥等廣告。

亞洲國家方面,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地亦有肥皂劇的拍攝。在台灣,部分晚間八點播出的長劇集台語連續劇會被視為肥皂劇,或因劇情常涉及家庭鬥爭,而被戲稱為「家庭倫理劇」。日本則因午間時段播出的電視劇,內容與英文指稱的肥皂劇相近,而將肥皂劇通稱為「午間劇」(日語:晝ドラマ)。

概述

肥皂劇聚焦於某個特定社群中多個角色之間的關係。劇中的人物和現實生活的人一樣,不過通常會比愛看此類節目的觀眾更俊美、性感、富有一些。劇中發生的故事也是日常所見所聞的,但通常要更戲劇化。

浪漫、外遇、陰謀、真愛等等情節是肥皂劇的主線,離不開一見鍾情、三角戀愛、多角關係、神秘情人、私生子、外遇、家族鬥爭、企業爭權、婆媳問題等等線索。

人物角色可在無伏筆下隨意出現,也可突然消失[2];劇情只求有戲劇性,可以不合情理,甚至出現前後矛盾。故經常會岀現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比如多年前的一次外遇情人在結婚那天岀現,邪惡的雙胞胎是常用手法,喜事通常都會被意外事故打斷等等。而且如果角色死亡卻不播放屍體鏡頭,那有很大可能根本沒有死。有的時候甚至觀眾見到屍體,編劇也會編個理由讓角色復生(例如安排同一演員扮演一個與之前死亡角色樣貌相似的角色,例如張慧儀在《真情》分飾李彩瑤和吳芳貴)。或者根據故事情節需要調整角色(例如隱姓埋名或改名換姓),方便延伸劇情發展(以尋秦記為例,郭羨妮分飾「秦青」與「琴清」,林峯飾演「趙盤」與「嬴政」。宣萱飾演「烏廷芳」與「鳳菲」,江華則飾演「連晉」與「嫪毐」兩個角色)。

肥皂劇拍攝不一定按照播放順序,演員可能無法掌握拍攝內容,甚至劇本在攝影現場才會拿到。出場鏡頭多的主要演員需要比一般戲劇更長時間投入拍攝工作。

視頻

肥皂劇 相關視頻

《肥皂劇王子》女作家為自己和自己心目中的明星寫了一出浪漫喜劇
肥皂劇看多了的妖怪就是如此的二,這些妖怪沒救了

參考文獻

  1. 肥皂劇一詞的由來-民間文化,炎黃風俗網, 2014-9-15
  2. 肥皂劇里的人生課 ,搜狐,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