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是人體內僅次於肝的大腺體,在胃的後方,相當於第1、2腰椎高度,其長軸稍彎曲,橫位於腹後壁前面。胰質軟而緻密,色灰紅,重約65~75克,呈三棱形,分為胰頭、胰體及胰尾三部。[1]

目錄

釋義

基本字義

1. 人或高等動物體內的腺體之一,在胃的後下方(亦稱「胰腺」):~液,~脂酶,~蛋白酶,~澱粉酶,~子(a.豬羊等的胰;b.肥皂)。

詳細字義

〈名〉

1. 胰腺 [pancreas] 一種大的複合性消化腺,位於第一腰椎的前方,胃的後方,形狀略似鐵錘,胰頭被十二指腸環繞,通過胰管膽總管合成膽胰管後與十二指腸相通

常用詞組

  1. 胰島素 yídǎosù:[insulin] 郎格罕氏島(胰島)分泌的一種蛋白質胰激素,特別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不可缺少。商品常由牛或豬的胰臟提取和製成結晶,用於治療和控制糖尿病。[2]
  2. 胰腺 yíxiàn:[pancreas] 見「胰」。
  3. 胰液 yíyè:[pancreatic juice] 澄明的鹼性胰分泌物,至少含三種不同的酶。胰酶,胰澱粉酶,及脂肪酶或其前體,流入十二指腸後與膽汗及腸液混合,能進一步消化已被唾液及胃酶部分消化了的食物。
  4. 胰脂酶 yízhīméi:[pancreatic lipase;steapsin] 胰液中的脂肪酶。
  5. 胰子 yízi
  • [pancreas of pigs, sheep, etc.] [口]∶豬, 羊等的胰臟
  • [soap] 〈方〉∶肥皂胰pancreas是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在胃的後方,橫行於腹後壁,橫跨在第1、2腰椎的前面。

胰腺呈長條狀,,質地柔軟,呈灰紅或淡紅色,可分為頭、體、尾三部。胰頭膨大位於右側,被十二指腸環抱,胰腺管的末端穿入十二指腸壁,會合膽總管,開口於十二指腸乳頭。

胰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腺細胞)和腺管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氫鈉、胰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等。胰液經各級導管,流入胰腺管。胰腺管與膽總管共同開口於十二指腸胰液通過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腸。

胰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有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的作用。

內分泌腺是由散在於外分泌腺之間大小不同的細胞團──胰島所組成。胰島細胞主要有A、B、D三種細胞。其中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它能促進肝細胞、肌纖維等內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並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升高;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叫胰島素,直接進入血液和淋巴,主要參與調節糖代謝,胰島素分泌不足,可引起糖尿病;D細胞分泌生長抑素,能抑制A、B細胞的分泌,以維持胰島素的分泌同血糖濃度相適應。

胰實驗:71號切片:或牛胰H.E染色。胰實質分成很多小葉,腺泡之間有淡染的細胞團,即胰島。腺泡是由錐形細胞構成,胞核圓形,位於細胞中央稍偏基部。細胞游離端染成淺紫紅色,細胞基底部則染成紫紅色,細胞基底部則染成深紫色。可分泌胰液。泡心細胞、閏管(單層扁平上皮)、小葉內導管(單層立方上皮)、小葉間導管(單層柱狀上皮)、胰管(高柱狀上皮)。[3]

簡介

胰頭位於第2腰椎右側,被包繞在十二指腸的「C」字形凹槽內,其下份向左的突出部分叫鈎突,胰頭後面有門靜脈和膽總管通過。胰體為胰的中間大部分,前面鄰胃,後面橫過第1腰椎體前方,與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左腎和左腎上腺接觸。胰尾伸向左上方,與脾門接觸。胰呈長柱狀,外形上分為頭、體、尾3部分。胰頭寬大被十二指腸包繞,胰尾鈍圓,較細,位於左上方,頭尾之間為胰體。胰的實質分為內、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經胰管排入十二指腸,參與消化作用。內分泌部為胰島,是散在於實質內的小細胞團。胰島分泌的胰島素能調節血糖濃度,並使肝內的脂肪合成增多。胰島素抑制蛋白質的分解,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對人體生長發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胰島素,垂體所分泌的生長激素就不能發揮作用,生長發育會發生障礙。胰島還分泌胰高血糖素,有促進糖原、脂肪的分解和尿素生成的作用,並有強心,抑制胃、腸蠕動,增加腎血流量等作用。[4]

局部解剖

胰腺在仰臥位腹平片上通常不能顯示。其周圍的腹膜後脂肪對於了解它的大小和形狀也沒有太多幫助。雖然它的位置剛好位於胃的後下方,除非胰腺的假性囊腫、膿腫和腫瘤已經變的非常大,否則,胃泡輪廓的改變並不能反映出胰腺體積的增大。並且,由於胰腺與膽總管和脾靜脈的密切關係,使得即使是很小的胰腺病變,也可以在X線檢查發現之前,出現明顯的臨床和實驗室表現。然而,胰腺的異常,尤其是急性和慢性的炎症,可表現出胰腺本身和周圍組織結構的可靠的平片徵象。氣體聚集的特殊形狀,臟器的移位,以及鈣化,常常可以很容易的在腹平片上被發現。對這些平片表現的仔細觀察有助於快速診斷或選擇最好的下一項影像學檢查方法。

組織學解剖

組織結構胰表面包有薄層結締組織被膜,少量結締組織伸入腺體內部,將實質分為許多小葉。實質由有導管的外分泌部和無導管的內分泌部組成。外分泌部占胰腺的大部,由腺泡和導管兩部分組成。腺泡大小不一,呈泡狀或管狀。腺上皮細胞呈錐形,核圓形位於細胞基部,頂部胞質內含有分泌顆粒。腺泡腔內可見2~3個扁圓形的泡心細胞和閏管連續。導管分為閏管、小葉內導管,小葉間導管和胰管。閏管由單層扁平或低立方上皮構成,閏管匯入小葉內導管,其管壁由立方狀上皮構成。小葉內導管出小葉進入小葉間結締組織匯入小葉間導管,管壁上皮增高成矮柱狀,最後匯入胰管。管壁由高柱狀細胞組成,夾有杯狀細胞,偶見散在的內分泌細胞。內分泌部為分散在腺泡間的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內分泌細胞群聚集成胰島。胰島細胞排列成不規則的互相吻合的細胞索,索間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血竇,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和高血糖素進入細胞間隙或血管周圍結締組織間隙,從而到達循環系統。

胰液的分泌與調節

胰液中有機成分主要有白蛋白、球蛋白和酶蛋白等。蛋白質濃度介於0.1%~10%。當胰酶分泌增加時,胰液中蛋白質濃度就升高。胰液含有消化糖、脂類、蛋白質三種主要營養物的酶,絕大多數以酶原形式分泌,需有激活物使其轉變成酶,才能對底物發揮作用(見表)。所以,一般在正常情況下,胰蛋白酶不會消化胰組織本身。

空腹時胰液不分泌。進食才引起胰液分泌,胰液分泌受神經和激素的調節。

  1. 神經調節。食物的色、香、味、形態和容積等刺激機體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胰液分泌。支配胰腺的神經為迷走神經和內臟神經。
  2. 激素調節。刺激胰液分泌的主要胃腸激素有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促胰液素可刺激腸粘膜內的S內分泌細胞,釋放促胰液素,此激素通過血液循環可以刺激胰液分泌,也能刺激腺泡細胞分泌少量胰酶。促胰酶素可刺激腸粘膜內的I內分泌細胞 ,釋放膽囊收縮素-促胰酶素(CCK-P2),此激素經血液循環,刺激胰腺,分泌胰酶和促使膽囊收縮。

內分泌與激素

胰的內分泌部為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細胞團,稱為胰島,主要分泌多種激素。最主要的兩種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島素

胰島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它的效應是降低血糖,這是胰島素對糖代謝多方面影響的結果,如促進葡萄糖的載體轉運過程,使糖易於通過細胞膜;提高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的活性;促進6-磷酸葡萄糖的進一步氧化,從而加強糖的利用;增加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原異生。因此,血糖濃度明顯下降。此外,胰島素能抑制脂肪組織釋放自由脂肪酸,並促進脂肪合成,還能促進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

胰島素必須與細胞膜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體內大多數細胞,如肝、脂肪細胞、骨骼肌心肌淋巴細胞腎上腺、卵巢、子宮細胞等都有胰島素受體。在不同情況下靶細胞上胰島素受體的數量與親和力可有明顯改變。如進食後胰島素分泌增加,其受體數量與親和力降低。禁食後受體的數量及親和力又恢復正常。

在無任何外來刺激時,胰島素仍不斷地分泌。葡萄糖就是最重要和經常發生的一種刺激。給予葡萄糖後,在數分鐘內胰島素分泌量達高峰,停止給予葡萄糖,胰島素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假飼能引起胰島素分泌,並可形成條件反射。胰島素的分泌需要鈣離子,當細胞內Ca2+增加時,胰島素分泌就增加。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glucagon 亦稱胰增血糖素或抗胰島素或胰島素B。它是伴隨胰島素由脊椎動物胰臟的胰島α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與胰島素相對抗,起着增加血糖的作用。於1953年,被分離沉澱而取得結晶。它是以N-末端組氨酸為起點,C末端蘇氨酸為終點的29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一條單鏈肽(分子量約為3500),分子內不具有S-S鍵,在這一點上,完全不同於胰島素。該化合物的結構已由最近的化學合成所肯定。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初期過程是與存在於靶細胞細胞膜上的受體進行特異性結合,將腺苷酸環化酶活化,環式AMP成為第二信使活化磷酸化酶,促進糖原分解。 人胰高血糖是由29個氨基酸組成的直鏈多肽,分子量為3485,它也是由一個大分子的前體裂解而來。胰高血糖在血清中的濃度為50-100ng/L,在血漿中的半衰期為5-10min,主要在肝滅活,腎也有降解作用。

胰高血糖的主要作用

與胰島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種促進分解代謝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強的促進糖原分解和糖異生作用,使血糖明顯升高,1mol/L的激素可使3×106mol/L的葡萄糖迅速從糖原分解出來。胰高血糖素通過cAMP-PK系統,激活肝細胞的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糖異生增強是因為激素加速氨基酸進入肝細胞,並激活糖異生過程有關的酶系。胰高血糖素還可激活脂肪酶,促進脂肪分解,同時又能加強脂肪酸氧化,使酮體生成增多。胰高血糖素產生上述代謝效應的靶器官是肝,切除肝或阻斷肝血流,這些作用便消失。

另外,胰高血糖素可促進胰島素和胰島生長抑素的分泌。藥理劑量的胰高血糖素可使心肌細胞內cAMp 含量增加,心肌收縮增強。

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調節

影響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很多,血糖濃度是重要的因素。血糖降低時,胰高血糖素胰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時,則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氨基酸的作用與葡萄糖相反,能促進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蛋白餐或靜脈注入各種氨基酸均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血中氨基酸增多一方面促進胰島素釋放,可使血糖降低,另一方面還能同時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這對防止低血糖有一定的生理意義。

胰島素可通過降低血糖間接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B細胞分泌的胰島不比和D細胞分泌的生長抑素可直接作用於鄰近的A細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是一對作用相反的激素,它們都與血糖水平之間構成負反饋調節環路。因此,當機體外於不同的功能狀態時,血中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的摩爾比值(I/G)也是不同的。一般在隔夜空腹條件下,I/G比值為2.3,但當飢餓或長時間運動時,比例可降至0.5以下。比例變小是由於胰島素分泌減少與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所致,這有利於糖原分解和糖異生,維持血糖水平,適應心、腦對葡萄糖的需要,並有利於脂肪分解,增強脂肪酸氧化供能。相反,在攝食或糖負荷後,比值可升至10以上,這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減少所致。在這種情況下,胰島不比的作用占優勢。

視頻

胰腺的位置和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