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氣短
胸悶氣短是一種主觀感覺,即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輕者若無其事,重者則覺得難受,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甚至發生呼吸困難並引起胸悶氣短。
多發群體:中老年人
常見發病部位:呼吸道
常見病因:功能性胸悶,心臟神經官能症
傳染性:無傳染性
西醫學名:胸悶氣短
所屬科室:內科 - 呼吸內科
目錄
性質
胸悶氣短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疾病。[1]
易患人群
病因
胸悶氣短的原因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功能性胸悶氣短,另一種是由心臟神經官能症造成。
功能性胸悶
是指在門窗密閉、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內逗留較長時間,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與別人發生口角、爭執,或處於氣壓偏低的氣候中,往往會產生胸悶、疲勞的感覺;[2]
心臟神經官能症
是全身神經官能症的一種,其症狀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最普通的自覺症狀是心悸、呼吸不暢、心前區疼痛和全身乏力等,還有容易激動、失眠、多汗、發抖、眩暈、多夢等表現。
胸悶、氣短,是主觀上感覺呼吸困難的一種症狀。
器質性原因引起的胸悶
一是心源性胸悶——為勞累後胸悶、呼吸困難,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患者可睡眠中憋醒,見於心臟病患者出現肺淤血、心功能不全。胸悶也可以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時,心絞痛的一種表現。年齡較輕者應注意有無心肌炎的可能。
肺源性胸悶
神經功能性引起的胸悶——常見於心血管功能紊亂。患者自覺胸悶、氣短,主觀感覺空氣不足,呼吸不暢,常有嘆息樣呼吸,長出氣後自感舒適;有時還常伴有心悸、心前區刺痛,以及乏力、頭暈、頭腦不清、驚恐、焦慮、多汗、失眠等神經症狀。該病大多為青年女性,它的特點是症狀繁多易變,酷似冠心病、心絞痛,但心電圖、心臟B超、等各種檢查均無器質性病變發現。 [3]
另外,器質性胸悶多在運動或勞累後發生,而功能性的胸悶多在休息時發生;器質性胸悶在坐起後可明顯好轉,而功能性胸悶則常不因為體位改變而變化。
本病發生的機制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引起心血管系統一系列功能症狀與表現。
你有較明顯的胸悶、氣短症狀時,應做胸部X線、心電圖、心臟超聲或心肌酶等檢查,先排除心肺等病理性與器質性的病變,如檢查未發現異常者,則多為神經功能性症狀,則不必太擔心,經過精神調理,增強體質、或必要的休息及藥物治療,會逐漸好轉與治癒的。
警惕!心慌氣短胸悶不是小問題,有可能是得了這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