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腸
臘腸[1],是一種臘味食品,是中國江浙、四川及廣東等南方地區常見的食物。
傳統的臘腸是以豬肉注入利用動物腸臟製作的腸衣,再天然風乾製成,但現在工廠生產的臘腸,腸衣多以人工方法製造,並以熱風乾燥來提高生產效率。
臘腸不但可單獨食用,也是製作多種粵式食品的食材。
- 廣東人喜歡以臘腸佐白飯,白飯吸收了臘腸香味和油分,一濃一淡,十分滋味可口。臘腸亦可作為配料放入不同食品中,如蘿蔔糕、芋頭糕、生炒糯米飯、臘腸卷等。
- 同時臘腸切片或切塊與其他材料一起炒,可提味增香,如炒鴿鬆便是以鴿肉和膶腸炒成,以生菜包着吃,是經典粵菜。沒有膶腸,這道菜便失去味道的神髓。
目錄
發展歷史
中國臘腸有千年歷史,可以追溯至魏晉南北朝。北魏《齊民要術》記載的灌腸法,便是臘腸製法。
這製法,一直留存至今,而廣東臘腸正是最有代表性一種。每進到秋冬,就是它們上市時,熱辣辣的煲仔飯,鋪上臘腸,提升香氣與味道,非常吸引人。
現時香港市面買到的,許多是中國內地製作,不過在上環、西環海味街仍有不少臘腸老字號店舖,如許多名人光顧的「和興」,還有以古老臘味繁多聞名的「和珍」,以及價格特平的「裕和合記」等,均是在香港自設臘味工場。 臘腸如何料理?
臘腸與膶腸的區別
廣東臘腸主要有兩款:鮮肉臘腸及膶腸。製作臘腸、膶腸的方法十分相似,都是將饀料絞碎,加醬油、玫瑰露等調味,灌入腸衣內烘乾而成,差別只在於原材料,前者用豬肉,後者則用家禽肝臟。
雖然臘腸與膶腸從外表看起來,賣相很相似,細看卻有不同的質感、花紋,代表不同品質。
製作方法
製作臘腸並不簡單,從選料開始便需花心思,曬乾亦不可馬虎。香港地少人多,難以在空曠地方曬臘腸。即使有空地,一年四季天氣變幻莫測,因此臘腸工場多數用人工烘乾房烘乾臘腸,大概需時五天。
- 臘腸的材料,包括[2]。
- 豬肉
- 腸衣
- 步驟
- 先將豬肉剁碎,再按照所需的肥瘦肉比例加以混和,並加入鹽、糖和醬油等調味料。
- 然後把肉泥灌入腸衣內,再經過壓縮,並把肉腸用繩子分截成所需長度後截斷,於其中一端打結,另一端加上吊掛用的繩子。
- 再採取天然風乾或熱風乾燥的方法,使臘腸脫水以便保存。
此外,臘腸雖是傳統食品,但近年亦有不少配合現代人需要的新發展:例如新記肉食公司、康健坊、康和坊等,均曾推出以天然飼料養的豬,製成有機臘腸,不加任何味精及防腐劑,迎合健康飲食潮流。
用途-料理食材
臘腸與其他臘味相比,因為臘腸的豬肉餡料有腸衣包覆,豬肉的油脂不易流出。在廣東和香港,臘腸是製作臘味飯的重要材料,原條臘腸被放在米飯上煮熟。
煮熟後的臘腸油份飽滿,當切開或咬開後,充滿臘味氣味的油脂便流出來,使米飯都帶有臘味的味道。臘腸卷是以完條臘腸製作的包子。臘腸可切片與其他食材一起作為餸菜,臘腸也是製作多種粵式食品的材料,包括生炒糯米飯、糯米雞和蘿蔔糕等。
烹調臘腸
- 在家裏烹調臘腸,一般會把臘腸放在飯面上蒸,但臘腸放在飯面上,有時會過油膩,適宜先用水稍烚,去除多餘油分。
- 由於臘腸的油分豐富,可不用擔心烚的過程中會把油分全部擠出,失去香味。烚熟的臘腸再放在飯面蒸熟,腸肉仍有油,又不會過油過膩,比較健康。
選購臘腸
中環的蛇王芬的臘腸飯一向有口碑,其臘腸由店家親自入貨,第四代傳人吳翠寶對臘腸十分在行。
- 選擇臘腸,最重要有光澤。臘腸上的肉粒膏粒要均勻,不可模糊不清,混雜一起。
- 臘腸有坑紋之餘,還要夠飽滿才行。
- 顏色方面,較啞色的一般品質較差。
- 腸衣,薄的比較有光澤,較厚的好。
臘腸貯藏
- 臘腸雖是加工食品,可存放較長時間,但也要配合適當儲存才不易變味變壞。
- 臘腸放在(冰箱)冷凍櫃冰格,可放上半年,保持原味,(冰箱)冷凍櫃下格普通冷藏,只能放兩個月,而且長時間擺放會有油膉味。
- 除此之外,買的時間也很重要,天氣不潮濕的時候較適合購買臘腸,減低發霉機會;如果天氣潮濕,買完後要盡快放入(冰箱)冷凍櫃,才能好好貯存臘腸。
健康問題
因為臘腸是利用豬肉製成的加工食品,一般消費者難以得知其原料來源和製作方法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過去便有商家被揭發使用死因不明的豬隻作為材料,又有商家為了使臘腸變得美觀吸引買家,而加入不可食用的染料或大量防腐劑。
參見
參考資料
- ↑ 臘腸要蒸多久才熟,很多人都不知道,每日頭條,2018-08-11
- ↑ 手切臘腸嚐真味,蘋果日報,2013年12月13日
- ↑ 含「若丹明B」 惡心嘔吐 奇華臘腸致癌回收,太陽報,2006-1-15
- ↑ 黑心老闆用病死豬肉制售7500多斤「毒臘腸」,騰訊網,201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