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茶礼既可以指茶的礼仪,还可以指的礼品,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传统婚礼中“奉茶”“交杯茶”等仪式,为“茶礼”。在旧时,男子托媒人向女方家送聘礼时,聘礼中必须要有茶叶,所以,传统民俗中把女子受聘叫“受茶”,聘礼也称之为“茶礼”。 [1]

在中国各民族中至今仍在流传。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盐、酒、肉、米、柴等礼物给女方,拉祜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婚礼上必须请亲友喝茶。白族男女定婚、结婚都要送茶礼.云南中甸一带的藏族青年,在节日和农闲时,打好酥油茶带到野外聚会,遇到姑娘们便邀请人座,如看中对方,可借敬茶的机会,抢过对方的帽子,然后离开人群,进行商谈,如不同意作配偶,就将帽子拿回。侗族在解除婚约时,采用“退茶”的仪礼。

  • 中文名 :茶礼
  • 外文名 :Tea Ceremony
  • 别 称 :茶银类 型聘礼的一种
  • 拼 音 :chá lǐ注 音ㄔㄚˊ ㄌㄧˇ
  • 茶道术语 :茶道的六大外延之一
  • 相关产品 :乌龙茶铁观音
  • 主要产地 :安溪长坑

目录

茶礼历史

茶叶与婚礼结缘,始于唐朝。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嫁妆中便有茶叶。之后,茶叶便与金银首饰一块成为出嫁时的必需品,并逐渐成为婚俗礼仪的一部分。 [2] 到了宋代,由于茶树“植而罕茂”(古代种植技术较差,凡是移植的茶树都长不好),使茶被赋予了程朱理学从一而终的寓意。茶由女子的嫁妆礼品转变为男子求婚不可缺少的聘礼。

在明清时,更是形成了成熟而盛行的茶礼风俗。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记载,“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清《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更是有王熙凤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

敬茶时只沏七分满

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3]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日本有茶道,其实它起源于中国。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服务员为宾客倒水、续水时,须先敲门,经同意后才能进入客房、会客室或会议室。右手拿暖瓶,暖瓶提手归向把手一边,左手带小毛巾。往高杯中倒水、续水,应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水倒入杯中。

基本含义

茶礼

通常茶礼为古代男方向女方下聘,以茶为礼,称为“茶礼”,又叫“吃茶”。明人许次纾《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为下茶,亦曰吃茶。”因茶树移植则不生,种树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为坚贞不移和婚后多子的象征,婚娶聘物必定有茶。[4]

有许多相关的记述: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男女未嫁娶时,相互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元曲选·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这个冬,要寻一个可以端茶礼、结婚姻的好日子,竟是这样难!”

从订婚至结婚,常举行下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各种仪式。《仪礼·士昏礼·疏》谓此乃“三茶六礼”。

江南一带的百姓虽然种茶养蚕,但却并不常喝茶,也很少有穿丝绸的服饰。百姓对茶有着一种天然的尊敬之情,他们认为“茶”是一种只在祭祀时才使用的尊贵之物。借用这种“茶为尊贵正式”的概念,所谓的“茶礼”,指的是结婚的聘礼,代表着人们对婚嫁之事的敬重之心。

茶道术语

陈香白说茶道有‘七义一心’。茶礼是其诸义理之一。

负水斋说:所谓茶礼,就是一种以茶为媒的人们借茶事活动在一起共同修身养性的生活礼仪;茶礼是一种在饮茶的特定环境下,相关人员约定成俗(或大宗师的倡导下形成)的行为模式,它是在人们的‘趋同’意识下形成的;茶礼是当事人通过参与有秩序的置器、控制水火、沏茶、品饮茶汤,互增情谊、交流学习及增进社会意识的行为模式及其方法论。

茶礼是茶道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茶道中,茶礼是与茶艺(后茶艺)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之一。茶礼的载体是茶事活动的全体人员,也就是说‘茶礼的中心是人’茶礼的目的是以茶为媒、以茶事为契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与茶礼紧密相联系的茶艺,它的中心是“茶(从干茶到茶汤到焕发为茶人的茶情等)”,它的首要目的的养生,主要要求治茶人对茶理的通晓。至于茶情,它的产生则依赖于饮者们各自的艺术修养。

在二十世纪时,现代人类学家们认识到人类有着两种交织着存在状态:“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认识到人类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一个是动物的,一的是文化的。因为,人类有着两种基因:动物基因与文化基因;于是人类学的研究有了“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两大方向。

现代茶道研究的方向与分类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

现代茶道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点,一个是提供科学养身的饮茶方法,另一个是提供人格修炼的方法。也就是茶道是能够促进人类高质量地“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的方法论。简言之,茶道体系中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养身与修身。从现代人类学的认识来看,茶礼与茶理就是分别解决饮茶人群(人类的一部分)两种需求的方法。茶礼解决精神需要,茶理解决肉体需要。显而易见,茶文化学者陈香白是认识到茶礼是解决人们精神需要的作用的茶道义理。

茶礼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礼仪,它也是社会礼仪的一部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它来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尊老敬上’和‘和为贵’的文化思想,是人类在漫长的饮茶历史中积淀下来的表达情感的惯用形式。

‘茶礼’在于茶事活动,是把茶道精神形式化、规范化、制度化。作为制度与规范,它是茶事引导和茶道思想体现的方法之一,是维护茶事相关人员之间交流沟通的各种礼节仪式的总和。作为茶事的制度与规范,它是需要茶事活动全体人员共同实施、维护的。

作为社会之礼,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作为茶事之礼,可以维护茶事相关人的情谊秩序。茶礼是什么?茶礼是人伦之礼;茶道是人伦之道。茶道人道,茶道仁道。人通茶理为要道;人通茶礼是要道。‘茶礼’是通向幸福的桥!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