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茶陵縣,隸屬株洲市,位於湖南東部。北抵長沙,南通廣州,西接衡陽、東鄰江西面積2500平方公里(2013年)。地處東經113°20′~113°65′,北緯26°30′~27°7′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茶陵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以命名的行政縣。因地處「茶山之陰」,而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崩葬於茶鄉之尾」而得名。 又因南宋縣令劉子邁鑄鐵犀鎮河妖而有「犀城」之美譽。

茶陵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六縣之一,湘贛革命根據地重點縣、模範縣,是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2018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覆同意茶陵縣脫貧「摘帽」[1]

目錄

行政區劃

2014年茶陵縣行政區劃下屬:雲陽街道、思聰街道、洣江街道、下東街道、界首鎮、湖口鎮、浣溪鎮、馬江鎮、高隴鎮、潞水鎮、虎踞鎮、平水鎮、棗市鎮、火田鎮、嚴塘鎮、腰陂鎮、舲舫鄉、八團鄉、秩堂鄉、桃坑鄉。

位置

茶陵縣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麓。位於東經113°20′~113°65′,北緯26°30′--27°7′之間,隸屬株洲市,北抵長沙,南通廣州,西接衡郴、東鄰江西,面積2500平方公里。泉南高速公路縱貫縣境南北、平汝高速公路橫穿縣境東西[2]

歷史文化

稻作文化:1981年在茶陵縣堯水鄉艾里村湖裡發現的、1983年經南方13省水稻專家鑑定的「茶陵野生稻」,和1986、1996年在茶陵縣獨嶺坳(即茶陵縣棗市鎮虎形村境內)發掘的大溪文化遺址,證實了茶陵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尤其從約600平方米遺址中遺存的稻粒考古發現,早在約7000年以前,茶陵的先民已人工栽培水稻,開創了稻作文化之先河。

耕讀文化:稻作文化是茶陵上古時期人們生存與安全的需求,而耕讀文化則是茶陵唐宋以來人們的高層次需求。

紅色文化:大革命時期,茶陵蘇區有各類小學47所,其中列寧高小1所,列寧初小20所,平民夜校23所,半日學校2所、女子職業學校1所。為新中國文化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

客家文化:客家人元宵節里賽山歌——求快樂平安;元月十九敬觀音——求子孫發達;六月初六拜水神——求風調雨順;九月初九點篝火——求健康長壽。

視頻

茶陵 相關視頻

茶陵旅遊宣傳片
茶陵茶鄉花海景區|航拍全景賞析,春暖花開,美景如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