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鵐·
草鵐:三道眉草鵐,雌雄相似。[1]虹膜暗褐色。上嘴灰黑、下嘴藍灰、先端黑色。腳粉褐色。臉有明顯三道圖紋。
雄鳥:
繁殖期
- 華東亞種castaneiceps有白色粗眉線,眼先及黑顎線,栗紅色三角形耳斑(日本亞種ciopsis黑色耳斑)。有白頰紋。
- 頭頂至體背大致栗紅色,背有黑褐色縱紋。翼黑褐具紅褐色羽緣。
- 喉白,頸側有灰色半領環。胸腹及脇紅褐色,往下色漸淡,至尾下覆羽近白色。
- 尾羽黑褐,外側有白色楔形斑。
雌鳥似雄鳥,但整體羽色較淡,臉部圖紋較不明顯,眼先及黑顎線較淺呈污黃色。
眉線及頰紋沾淡褐色,頭頂有暗色細縱紋。下體砂黃,除腹和尾下覆羽外,通體滿布黑褐色條紋或斑點。
目錄
棲地&習性
丘陵地帶稀疏闊葉林、人工林及山麓林緣,冬季抵達山腳或山谷及平原等地。
常棲息在草叢中,矮灌木間、岩石上,或空曠而無掩蔽的地面、玉米稈上、電線或電桿上等。
喜成小群活動。臺灣迷鳥多單獨出現。性機警,受到干擾時即迅速遠飛或藏匿。
如蓼、稗、狗尾草、鵝觀草、荸薺、蘿蔔、麥等種子。冬季以各種野生草子為主,也有少量的樹木種子、
各種穀粒和冬菜等[2]
繁殖期
巢一般築于山坡草叢地面,極少數在灌叢小樹上,
田邊小而密的荊棘叢中,極少在高樹上。巢多營造在茶園、菜地、道旁及住宅旁的灌叢和荊棘叢中。
季節4-8月;兩個,通常三個育雛。一夫一妻制。
雌鳥獨自築巢,一杯小根和草,內襯更細的花。
每年一窩。巢築完後,當天或隔一天開始產卵。
內置4至5枚卵,卵殼色澤變化很大,但同一窩卻基本相似。卵橢圓形,白色或乳白色,鈍端有蝌蚪狀黑斑聯成環狀,其他部位少有斑點。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
鳴聲
3-4音節的「唧唧唧"聲。繁殖期雄鳥有美妙動聽的歌聲。
外觀相似性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E. c. tarbagataica Sushkin, 1925 – 在哈薩克斯坦東部和中國西北(新疆北部)的西南阿爾泰到天山東。
- E. c. cioides J. F. Brandt, 1843 – Siberian Meadow Bunting – 西伯利亞中南,從東阿爾泰到蒙古,與相鄰的Transbaikalia(布里亞特共和國),在俄羅斯東,以及南到中國的北(東青海)。
- E. c. weigoldi Jacobi, 1923 –在俄羅斯東南部(阿穆爾蘭和Ussuriland),南至中國東北(南至河北)和南朝鮮的Transbaikalia東部。
- E. c. castaneiceps F. Moore, 1856 –中國東部(河北南部)和韓國。
- E. c. ciopsis Bonaparte, 1850 – Japanese Meadow Bunting – 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穿過日本諸島到達屋久島(九州南部);冬天到中南日本。[3]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參考文獻
- ↑ 關於三道眉草鵐的知識,hbw.com
- ↑ 關於三道眉草鵐的知識,hbw.com
- ↑ meadow bunting,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