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拨
荜拨,别名:毕勃、荜茇、荜菝、荜拨胡椒科,胡椒属、蛤蒌。攀援藤本,长达数米;枝有粗纵棱和沟槽,幼时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毛很快脱落。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果穗可入药。产于云南东南至西南部,广西、广东和福建有栽培。以身干,肥大,色黑褐,质坚,味辛辣为佳。
荜拨,是胡椒科植物荜拨的尚未成熟的果穗,是一种一两寸长、筷子般粗细的褐色小棒棒,掰开看,里面嵌着芝麻粒似的小籽籽。它有胡椒一样的辣味。人们常把它作为煮肉的作料之一。荜拨是热性药物,可以暖胃,也可治疗虚寒性痢疾。按照中医的说法,刚开始患痢疾的时候,是属于湿热性质的,应使用清热解毒药物;患痢疾时间长了,就变成了虚寒性质,就要使用荜拨等热性药物。所以牛奶煮荜拨是有针对性的。
目录
形态特征
物理形状
叶纸质,有密细腺点,下部的卵圆形或几为肾形,向上渐次为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6-12厘米,宽3-12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短尖头或上部的短渐尖至渐尖,基部阔心形,有钝圆、相等的两耳,或上部的为浅心形而两耳重叠,且稍不等,两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背面密而显著;叶脉7条,均自基出,最内1对粗壮,向上几达叶片之顶,向下常沿叶柄平行下延;叶柄长短不一,下部的长达9厘米,中部的长1-2厘米,顶端的有时近无柄而抱茎,均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鞘长为叶柄的1/3。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
生物特性
雄花序长4-5厘米,直径约3毫米;总花梗长2-3厘米,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花序轴无毛;苞片近圆形,有时基部略狭,直径约1.5毫米,无毛,具短柄,盾状;雄蕊2枚,花药椭圆形,花丝极短。
雌花序长1.5-2.5厘米,直径约4毫米,于果期延长;总花梗和花序轴与雄花序的无异,惟苞片略小,直径0.9-1毫米;子房卵形,下部与花序轴合生,柱头3,卵形,顶端尖。浆果下部嵌生于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上部圆,顶端有脐状凸起,无毛,直径约2毫米。花期7-10月。
药理作用
调血脂作用
荜茇的胡椒碱衍生物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朱磊研究荜茇有效成分对小鼠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荜茇的胡椒碱衍生物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阿荣等研究发现荜茇宁衍生物(GBNT)对高脂血症大鼠有调血脂作用。GBNT 低、高剂量均能降低模型大鼠 T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减轻肝脏脂肪变性。
抗肿瘤作用
荜茇酰胺是提取自荜茇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荜茇酰胺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对多种肿瘤产生抑制作用。荜茇酰胺对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荜茇酰胺增加了 MDA-MB-231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可能与其调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并且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从而增加 X 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曹雪敏研究了荜茇有效成分胡椒碱衍生物胡椒酸钾(GBK)的抗肿瘤机制,发现 GBK 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但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增殖。
胃炎的治疗作用
荜茇挥发油能够显著缓解应激性以及消炎痛、利血平、无水乙醇所致的大鼠胃溃疡。
抗炎作用
GBN 能通过影响血清干扰素及胰腺组织中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4 mRNA 的表达水平,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病理损伤,下调血清淀粉酶水平,对急性胰腺炎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研究表明,胡椒碱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异常分泌,如一氧化氮(NO)、TNF-α,并改善由 Toll 样受体 4(TLR4)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还可抑制 TNF-α 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进而起到抗炎作用。
肝脏保护作用
崔光志等研究了胡椒、荜茇对正常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发现胡椒、荜茇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增加乳酸脱氢酶(LDH)、Ca2+-ATP 酶、Ca2+,Mg2+-ATP 酶的活性,从而增加 ATP 酶的消耗,同时升高大鼠单位体质量摄入能、消化能和可代谢能,进而促进大鼠肝脏能量代谢。
主要价值
中药属性
中药名:荜拨。
药用部位:以干燥近成熟或成熟
果穗入药。
性味功能:为镇痛健胃药,味辛大温,无毒。
果实含胡椒碱(Piperine)、荜茇酰胺(Piplartin)、派啶(Piperidine)、胡椒酸(Piperic acid)和挥发油。种子含芝麻脂素(Sesanin)。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作用。
功用主治
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呕吐酸水、腹泻、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及牙痛等。
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阴疝和胸腹痛。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水泻虚痢、呕吐反酸、产后泻痢,与阿魏合用更好。和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又治头疼,鼻塞,压痛。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
其根名荜渤没,味辛,性温和,无毒。治疗五劳七伤,冷气呕吐,心腹胀满,消化不良,阴汗疝嵌水肿,妇人宫寒不孕。治腰肾冷,除血气。
中药配方
1、治伤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疞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荜拨四斤,高良姜、干姜(炮)各六斤,肉桂(去粗皮)四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饮汤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巳寒丸)
2、治飧泄气痢,腹胀满,不下食:荜拨半两,肉豆蔻(去壳,半生半煨)一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半生半炮,去核)一两,白术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锉)半两,木香(半生半炒)一两。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圣济总录》荜拨散)
3、治气痢:牛乳半斤,荜拨三钱。同煎减半,空腹顿服。(《独异志》)
4、治脾虚呕逆,心腹痛,面色青黄,腰胯冷疼:荜拨、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脐)、胡椒、桂(去粗皮)、干姜(炮)、诃黎勒皮(焙)各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饮下十五丸,日三。(《圣济总录》荜拨丸)
5、治虚劳脾胃宿冷,不思饮食,四肢怠惰,心下胀满,脐下结痛,及痃癖气块等病:荜拨(炒)、诃子(煨,去子核)、干姜(炮裂)、人参各一两,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胡椒各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圣济总录》荜拨丸)
6、治痰饮恶心:荜茇,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饮调下半钱。(《圣惠方》)
7、治妇人血气不和,疼痛不止,及下血无时,月水不调:荜茇(盐炒)、蒲黄(炒)。上等分,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吞下;如不能饮,米汤下。(《普济方》二神丸,一名荜拨丸)
8、治瘴气成块,在腹不散:荜茇一两,大黄一两。并生为末,入麝香少许,炼蜜丸梧子大。每冷酒服三十丸。(《永类钤方》)
9、治牙齿疼痛:荜拨、胡椒。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末,化蜡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内蛀孔中。(《圣济总录》荜拨丸)
10治偏头痛:荜拨为末,令患者口中含温水,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经验后方》)
11、治鼻塞脑流清涕:荜拨、香附、大蒜。杵作饼,纱衬炙热贴囟门上,用熨斗火熨透,其涕自止。(《医学入门》荜拨饼)。[1]
相关文献
《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腰脚,消食,除胃冷,阴疝,痃癖。
《海药本草》: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利。
《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本草图经》:治气痢。
《本草衍义》: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
《纲目》:治头痛、鼻渊、牙痛。
《天宝本草》:治跌打损伤,腰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