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药物,(英語: drug )是用以预防治疗诊断 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药物是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 生理功能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也包括避孕药。

药物

目录

基本信息

词目:药物 [1]

拼音:yào wù

词义:药物国际一般分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物。

基本解释

[remedy;medicine;pharmaceuticals;medicaments] 治病的药品,能内服外敷,都称药物。

详细解释

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品。[2]

《左传·昭公十九年》:"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屡值疫疠,当得药物之力。" 清孙枝蔚《客句容五歌》之三:"寒暖失时剧可忧,药物贫家那易求。"严复《原强续篇》:"盖察病而知致病之原,则其病将愈,唯病原真而后药物得,药物得而后其病乃有瘳,此不易之理也。"

中医药物

丹道之药物说

丹经子书,所言药物,即烹炼金丹,皆是先天无形无质之真,非世间有形有质之药,亦非人身有形有质之物。

真正灵药是何药?先天真一之气也,先天精气神三宝也。先天真一之气又名真种子,此气不落於色象,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真空妙有,统摄精气神三宝,三宝亦非有形之物,乃无形之真。

所谓药物者,譬象也。后世学者见丹经药物之说,误认为有形有质之物,而遂采取山中草药,配合服食,妄冀长生,或采五金八石,煅炼丹药服食,妄想飞升,殊不知有形之药,仅能治有形之病,而不能治无形之病。若欲治无形之病,非采先天真一之气,余无他术矣。

命名

了解药物如何命名的知识可有助于解释药物商标的产生。每一专卖药至少有3个名称:化学名称、普通名称(非专卖药)和商品名称(专利或商标药)。

药物的化学名称描述药物的原子或分子结构。化学名称除用于一些简单无机药物如碳酸钠外,很少用于一般药物,因为虽然它精确地反映了药物的化学结构,但实际上采用化学名非常复杂和麻烦。

在美国,药物非专卖名称由官方机构--美国命名委员会(USAN)决定。商品名由制药公司选择。制药公司总是挑选独特、简短并容易记住的商品名,以便于医师处方及消费者按名索购。出于这些目的,商品名有时与该药用途有关,如Diabinese(氯磺丙脲的商品名)用于治疗糖尿病,而Flexeril(三碘季铵酚的商品名)用于缓解肌痉挛。

FDA要求药物的普通制剂应含有与其原药一样的活性成分并能以相同吸收速率进入机体。非专卖药的制造商是否用商品名以能否会增加销量而定。

分类

依照法律药物及国际上分类管理分为两类:处方药物及非处方药物(OTC)。处方药物指那些考虑到医疗安全只能在医疗监护下使用的药物,必须由执业医师出具书面处方(例如内科医生、牙科医生或兽医)。非处方药物指那些不用医疗监护即具相当安全性的药物,可在无处方情况下由药店直接出售。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是作为决定哪些药物需要处方,哪些药物可在药店直接销售的官方机构。

FDA赞赏在实行多年的处方管理后,药店所售药物有着优异的安全记录。布洛芬(镇痛药)原是处方药物,现可在普通药店购得。通常,药店所售药物每片、每粒胶囊或每剂所含活性成分实际上是小于相应处方药物的含量。

在美国,虽然新药从发明到批准上市需要许多年,但该药的发明人或发现者可拥有该药化学结构专利达17年之久。而且只要专利有效,该药便是发明人拥有的私产。普通药物(非专卖药物)不受专利保护。在药物专利期满后,该药可被所有FDA认可的制造商或药品商冠以普通药名,该药售价也低于作为专卖药物时的售价。

药效学

影响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的两个医学名词是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药物动力学(机体对药物的作用)。除了探讨药物的作用(例如减轻疼痛、降低血压、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外,药物动力学还研究药物在什么部位和怎样发挥作用(即作用机制)。虽然药物作用比较容易显现,但其作用部位和机制不可能很快弄清楚。例如,阿片和吗啡用于镇痛和治疗抑郁已有几百年了,但仅仅是不久前才发现与镇痛欣快有关的大脑结构和脑化学成分。

药物必须到达发病部位才能起作用,这也是药代动力学的重要性所在。药物发挥作用时须在患部保持足够的量,但又不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每个医生都知道选择正确剂量是一门复杂的平衡艺术。

许多药物通过血循环到达作用部位。药物显效时间和效应维持时间一般由该药进入血液的速度、进入量、清除的速度、肝脏代谢的效率以及被肾和肠道清除的速度所决定。

药物作用

药物仅影响机体生物功能的进行速度而不能改变现存的自然生物过程或产生新的功能。例如,药物可加速或减慢引起肌肉收缩的生化反应、肾脏细胞对水、钠潴留和排除的调节、腺体的分泌(如粘液、胃酸或胰岛素),以及神经对信息的传递等。药物作用的强弱一般取决于靶部位的反应。

药物可改变生物过程的速率。例如,一些抗癫痫药物通过脑组织发布指令减少某种化学物质的生成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然而,药物不能修复已经超出修复范围的损伤,这种药物作用的限制,使得组织损伤或退行性病变如心力衰竭、关节炎、肌萎缩、多发性硬化及阿尔茨 海默病的治疗十分困难。

每个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均有差异。为达到同一疗效,体重较重的人比较轻的人需要更多的药量。新生儿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慢于儿童和青年人。肝肾病患者对药物的清除亦比正常人困难。

每种新药的标准剂量或平均剂量由动物试验和人的试验决定。但平均剂量表面上被定义为"适合所有人的剂量",其实它只对一定范围的个体适用,并不完全适合每个个体。

药物体内过程因人而异,许多因素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从而影响最终的药效。其他一些因素也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如遗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等。

遗传因素

遗传可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研究遗传和药物作用之间关系的科学称为遗传药理学。

由于遗传差异,有些人代谢药物的速度慢,药物易蓄积并引起中毒,有些人代谢药物速度快,药物在体内不易达到有效浓度。遗传还可影响药物代谢的其他方面,例如:常用剂量下药物代谢速度正常,当药物剂量过高或和另一同类药物合用时,超过其代谢能力会导致药物蓄积中毒。

相互作用

当两种药物同时使用(药-药相互作用)或食用某些食物(药-食物相互作用),该药的作用可被其影响,称为药物的相互作用。

尽管联合用药有时是有益的,但多数时候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减弱药效或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多发生在处方药,但有时也会出现在非处方药中,最常见的有阿司匹林、抗酸剂及抗凝药。

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性取决于用药的种类、数量及剂量。许多作用是在药物研制过程中发现的,医护人员有医药知识可减少相互作用危害的发生,一些参考书和计算机软件会给你帮助。不考虑药物特点用药会增加其危险性。医护人员指导用药,如发生不良相互作用是由于医护人员对药物了解不够。

药物相互作用并不总是不利的。例如,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剂量较大时,可合用一些药物减少前述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何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

遵医嘱用药

定期向医生询问用药情况

定期向医生汇报病情

选择医药知识全面的医生作为指导

了解各种药物的特点及用药目的

了解各种药物可能的副作用

了解如何服药,何时服药,能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

向药剂师了解非处方药的用法,依病情服药或按处方服用

遵照说明书服用,一定不可以盲目使用

及时向医生汇报服药后出现的症状。

由于药物的全身分布,在作用于靶部位的同时也作用于其他部位。呼吸系统药物可影响心脏,用于感冒的药物可影响眼睛等。由于药物除作用于靶部位外还影响其他部位,因而在用药时要了解整个病情的发展,像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尿失禁、失眠等都应予以高度重视。

安慰剂

安慰剂是无药理活性的伪药剂。

安慰剂是外观相同于药物的无活性成分的糖类或淀粉剂型。安慰剂可作为药物对照剂用于科研中;此外,也可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医生在无适合的药选时用以减轻病人的症状。安慰剂效应是在接受未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后出现的症状改善,可发生在任何治疗过程中,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心理疗法。

不良反应

早在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将理想的药物想象为"魔术子弹",这样一种药物可准确作用于患部而对健康组织无损害。虽然许多新药比老药具更好的选择性,但这种完美的药物并不存在。许多药物并不具备Ehrlich所想象的,只作用于患部。虽然药物均可治疗疾病,但也伴随出现一些不希望出现的反应。

治疗时不希望出现的药物反应称为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如果药物能动态监控,它们可自动保持人们所期望的作用水平。例如,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保持正常或使糖尿病患者血糖保持正常。但是许多药物不能连续维持某一特定作用,反而由于作用过强而致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过低或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如果患者与医生保持良好合作,不良反应可减轻或避免。医生可根据患者叙述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即使一种药物治疗的靶部位只有一个,但它仍可能影响多种功能。例如,抗组胺药物可减轻鼻塞、流泪、打喷嚏等过敏反应,但因多数抗组胺药可影响神经系统,故可同时导致嗜睡、神志不清、视物模糊、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

根据用药目的来判定某药物的作用是副作用还是治疗作用。例如,抗组胺药物是市售催眠药的一种常用活性成分,当药物用于这个目的时,它的催眠作用就成为一种有益的治疗作 用而不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不良反应。

药物反应

关注药物过敏反应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指极少数具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在服常用量或低于常用量的药物时,发生的一些特殊反应,轻者出现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皮疹、心悸、发热、呼吸困难,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一种超出限度的反应,它本质上属于一类免疫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致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药物用量没有关系,对一般人来说.即使用了中毒量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药物

不是所有的药物都能引起过敏反应,最常见易致过敏反应的药物有:①抗生素类,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②磺胺类。③解热、镇痛类,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⑥中药也可引起药疹。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等;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另外,有些复方中药部分为西药,使用时更应注意。

潜伏期

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则需高度怀疑。

药物过敏的皮疹形态多种多样,一般伴随较为严重的瘙痒。除固定性红斑和荨麻疹样药物过敏外,其他各类药物过敏均为对称和全身分布,皮疹发红、色泽鲜艳。有时可有粘膜损害。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如果再次使用这种药,必然会再次发生反应,而且症状会一次比一次重。为了能避免这种现象,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药物的过敏反应,就要记住这种药物的名称,以防再次误用。对过敏体质者,使用药物时应格外小心。假如发生过敏反应,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停止用药。

目标前景

药物发展的两个目标是有效性和安全性。因为所有药物对患者既有帮助又有损害,因此安全性是相对的。安全性越大即有效剂量和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剂量之间范围越宽,药物的适用性越大。如果一个药物的常用有效剂量同时亦是中毒剂量,医生们除了为救命别无选择不得不用外,一般情况下均不会使用。

最好的药物应该既有效并在多数治疗情况下又是安全的。青霉素便是这样一种药物,除对其过敏的人外,青霉素实际上是无毒的,即使大剂量应用时亦如此。另外,巴比妥类药物,它们常用于催眠,但能干扰呼吸,扰乱心律,甚至在过量时导致死亡。较新的催眠药如三唑仑和羟基安定有较高的安全性。

尽管一些药物安全性很窄,但临床上不得不用。例如华法林,它作为一种抗凝血剂,同时可导致出血。使用华法林的患者须经常检测了解达到抗凝效果的药量是否过量或不足。

氯氮平是另一个例子。在其他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失败时使用该药。但它有一个严重的副反应:该药可使抗感染的白细胞明显下降。由于这种危险,使用氯氮平的患者用药期间需经常作血液检查。

当人们了解某药的作用和副作用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医生就能更好地评价药物的作用和是否发生了潜在的不良反应。每个患者应毫不犹豫地询问医生、护士及药剂师,请他们解释用药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应如何参与治疗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患者应让保健医师熟知他们的所有病史、治疗状况及其他一些相关情况。

行业情景

2009年,随着医药行业专项整治可能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将保证中国医药行业继续快速增长。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经济的减速,中国医药外贸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2009年有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是由于中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新医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中国医药进出口总额有望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将成为2009年中国医药外贸发展的主旋律。

展望未来,中国医药行业景气才刚刚开始,未来提升空间巨大。医药产业进入新医改牵引下的新一轮有序发展期。未来新医改方案将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到2010年,医改带来的药品增量至少在1000亿以上,加上行业自然增长部分,预计未来3-5年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20%。

中药情景

整个中药材产需及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以下变化:

1、生产相对稳定,货源紧中有松。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初见成效,粮棉总量调减,优质品种增加,市价略有回升,各种经济作物亦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作为农付产品的中药材,自1997年下半年出现总体减少,价格一路下滑,至今已持续三年多,由于药价偏低,药材生产大多微利或低于生产成本,使药农的种植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时药农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开始面向市场有的放失发展生产,压缩那些滞销积压的品种面积,扩大市场紧俏赚钱的品种生产面积,经过几年的市场调节与生产调整,药材市场的供求关系开始趋向合理,据有关资料显示,近一二年全国家种面积一直保持在37-40万公顷之间波动,尤其山东、江苏、陕西、云南、贵州、安徽、山西等省份发展迅猛。预计年内常用大宗品种,如桔梗、板兰根、生地黄、白芷、牛膝、玄参、白药、太子参、红花、川芎、党参、北沙参等品种因受前几年市场"高炒"价格跌至近几年来的谷底的影响,生产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市场行情正处于由低向高运行的转折点,随着历年库存的消耗,这些品种价格可望发生逆转。少部分多年生品种如山茱萸、黄连等品种因多种因素影响,供求矛盾尚难好转,货源将日益紧缺。大茴、小良姜、山萘、丁香、草果等药食兼用的香料药材品种,因其价格偏高,按市场规律 。

2、社会需求稳定增长,库存逐渐减少。全国药材市场自1997年出现供过于求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库存消耗,大多数药材品种的库存已开始趋向合理,由供大于需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并向供应偏紧方向发展。主要是因为需求稳定增长所致。有关方面信息,当前的年需求量较之前10年,40种大宗药材如黄芪、枸杞、白芷、桔梗、天麻、茯苓等年需求量均增幅达100%以上,甘草、党参、银花、红花、菊花、玄参、丹皮、山萸肉、泽泻、连翘等品种年需求量增长5%以上,川芎、生地、白术、人参等品种的年需求量增幅在30%以上,丹参、板兰根、太子参、黄苓折需求量均出现成倍的增长,其它品种也有不同程度增长。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中药材需求将会有3-5倍的增幅空间。

利润空间

2015年3月份70多万种药品零售价、出厂价的比对清单在网络上公布,不少药品的零售价是出厂价的七八倍。例如一款头孢尼西注射剂,每支0.5g的规格零售价为32.8元,而出厂价仅为4.9元;同样,片剂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药,162.5mg×7的规格零售价38.07元,出厂价为4.75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