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莊嚴彌撒 (貝多芬)

D大調莊嚴彌撒(貝多芬)
圖片來自Udn.blog

D大調莊嚴彌撒[1]作品123,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819年至1823年間創作的莊嚴彌撒(英語:missa solemnis)作品。

目錄

簡介

貝多芬D大調莊嚴彌撒,與小型彌撒(或稱「短彌撒missa brevismissa brevis)相對,莊嚴彌撒通常被用於特殊節日的大型慶典中,因此,常規彌撒(missa ordinarium)中的每篇經文都會被配以相對獨立並有一定篇幅的音樂段落,並且在樂隊合唱編制上也較小型彌撒要大得多。

D大調莊嚴彌撒被認為是貝多芬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但其知名度不如同時期貝多芬創作的《第九交響曲》和晚期鋼琴奏鳴曲高。

莊嚴彌撒曲的整體規模超過貝多芬同時寫作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所需要的技巧尤其困難,有人認為超過了聲樂的界限,確實如此,試看那首信經二重賦格,以及榮耀頌的熱情結尾,常常是不給合唱團換氣的空間,特別是後者有著半音上昇的衝刺,與後來的華格納有相似之處。後人多認為是耳聾惹的禍,因為這使他脫離現實發聲的可能性,全心構築心中的抽象音樂建築,最後導致演出困難。

貝多芬的摯愛,是莊嚴彌撒曲(MISSA SOLEMNIS),貝多芬以為這是自己最完美的,也是最摯愛的作品。一般聽古典音樂的人或許很少關注彌撒曲這個樂種,但在西方,能否寫出好的彌撒曲除了是檢驗其宗教信念外,也是判定其崇高程度的準繩,因為彌撒天主教最隆重的儀式,其經文可以完整表達信仰的精髓,也總結了西方人對神的理解,這點必須用音樂去描寫,當成功的表現出「神性」時,崇高的感覺當然就產生了~例如巴哈b小調彌撒曲,就常被認為是西方最崇高的藝術品之一,莫札特c小調彌撒曲也被推為他的最高傑作之一。

作曲背景

D大調莊嚴彌撒,此作品是貝多芬創作的第二部彌撒(第一部是名氣較小的Op.86《C大調彌撒》)。

在1824年4月7日在聖彼得堡首演,同年5月7日在維也納進行了不完整的演出(僅包括第一、第三和第五部分)。[2]

分析

配器

人聲
混聲四部合唱團
4 獨唱
女高音
女低音
男高音
男低音
木管樂器
2 長笛
2 雙簧管
2 單簧管
2 巴松管
低音巴松管
銅管樂器
4 圓號
2 小號
3 長號
2 定音鼓
管風琴
弦樂器
第一、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需要到低音C)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除人聲部分外,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2 2 2 *3—4 2 3 0—tmp—org—str"[3]

結構

該作品是符合常規的彌撒,有五個部分:

  1. 垂憐曲(Kyrie):該部分是傳統的ABA'結構,合唱部分有古風,由復調段落進入「基督垂憐」,並引出四位獨唱來。
  2. 光榮頌(Gloria):該部分對經文的各句進行了多彩的詮釋。開頭對節奏的運用十分多樣化。一個大型的賦格段過了,音樂在起始動機重現後結束。
  3. 信經(Credo):該部分十分非同尋常。以一個大和弦開始,這一和弦將在後面的模進中起到重要作用。這部分的歌詞行進也相當快。從基督化為肉身到十字架一幕,情感張力增強,之後的復活一段則是清唱。結束處的賦格難度相當高,之後速度加倍,在令人激動的氣氛中結束。
  4. 歡呼頌(Sanctus):該部分開頭的三呼聖哉比較符合常規,但隨後的小提琴高音獨奏十分引人注目。這一樂段象徵着聖靈降臨,也帶出了整個彌撒曲中最舒緩動人的部分之一。
  5. 羔羊頌(Agnus Dei):該部分以男聲起頭,並漸漸變為明亮的祈禱「賜我們和平」,並加入了田園風格。在復調的發展部之後,突然被軍樂聲打斷,開頭的禱告重現,並最終恢復回來,經過堅定的重申後結束。

全長約80至85分鐘。

評價與解讀

D大調莊嚴彌撒無論是對樂隊還是歌唱者而言,都要求相當高的技巧。該作品不僅難度高,規模大,篇幅也很長,因而不常被業餘樂手所演出。

貝多芬頻繁地使用節拍力度速度上的變化,營造了強烈的效果。

  • 比如開頭的「垂憐(Kyrie)」的Ky和ri兩個音節都由強或特強唱出,但最後的e立刻轉為弱。
  • 第三部分《信經》中的賦格旋律線十分複雜,速度奇快,也需要樂手高超的駕馭能力。
  • 歡呼頌》中的小提琴獨奏,以及其它部分的巴松管段落,也需要很嫻熟的技巧。

長久以來,該作品被認為是貝多芬不大尋常的作品。貝多芬特有的發展手法被宏大的賦格段代替;他晚期對變奏曲式的熱愛也沒有得到體現。

D大調莊嚴彌撒中的音樂有更強的敘述性,很少有重複,尤其是在較長的第二、第三部分中。分析家阿多諾(Adorno)指出,貝多芬是刻意地回歸 若斯坎·德普雷約翰內斯·奧克岡文藝復興時期復調大師的傳統。另一位評論家唐納德·托維(Donald Francis Tovey)更強調了貝多芬與傳統之間的聯繫:

但毋庸置疑,這部作品是貝多芬絕無僅有的直接表達神和宗教主題的作品。有些評論家認為該作品對唱詞的發音處理十分正統,並且對《信經》的部分語句進行了詳略的處理,這是貝多芬在向保守的宗教信條方面靠攏;整個彌撒中心部分的不斷強調,也是作曲家虔誠信仰的流露。但對於貝多芬的信仰問題,歷來都有爭議,因為他的作品中也有鮮明的異教泛神論思想。

參見

外部鏈接

參考文獻

  1. 詩歌與貝多芬《莊嚴彌撒》〜紀念樂聖250週年,musico音樂圈,2020-09-18
  2. Elliot Forbes (ed.), Thayer's Life of Beethoven, Princeton, 1970, vol. II, p. 908, p. 925
  3.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52. ISBN 0-8108-3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