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蕹菜學名:Ipomoea aquatica;「蕹」,拼音:wèng),又稱空心菜通菜通心菜壅菜甕菜應菜藤菜瓮菜葛菜,是旋花科[1] (Convolvulaceae)番薯屬(Ipomoea)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蔓性,中空[2],節上能生不定根,以綠葉和嫩莖供食用。原產中國熱帶地區,廣泛分布東南亞。現中國大陸的華南、華中、華東和西南各地普遍栽培,是夏秋季的重要蔬菜。除供蔬菜食用外,尚可藥用,內服解飲食中毒,外敷治骨折、腹水及無名腫毒。蕹菜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飼料。

目錄

別名

應菜,蕹菜(南方草木狀、嘉祐本草、植物名實圖考),空心菜(福建廣西貴州四川),通菜蓊、蓊菜(福建),藤藤菜(江蘇四川),通菜(廣東),甕蔡、無心菜、藤菜、竹葉菜、葛菜、草菜、蕻菜、蓊菜(因有不同區域之品種而有不同)。

臺灣分布

台灣本島各地,生長於水田、溝渠、溪畔及沼澤地。

形態特徵

其莖蔓生[2],長2~3公尺(6.6~9.8英尺),中空(髓腔)。葉卵圓形或披針形,長5~15公分(2.0~5.9英寸),寬2~8公分(0.79~3.15英寸)。開白色喇叭狀花,直徑3~5公分(1.2~2.0英寸),可用扦插或播種的方式繁殖。[3]

蕹菜原產東南亞,但目前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溫熱帶地區。在水田、池沼種的稱為「水蕹菜」,葉、藤管比旱地種植的大。

蕹菜的形,葉柄很長;夏秋季開白色、粉紅色[2]或淡紫色喇叭狀;種子淡褐或黑色;蕹菜性喜溫暖濕潤,生長勢強,最大特點是耐澇耐炎熱。在15℃—40℃條件下均能生長,耐連作。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廣,無論旱地水田,溝邊地角都可栽植。夏季炎熱高溫仍能生長,但不耐寒,遇霜莖葉枯死,高溫無霜地區可終年栽培。

蕹菜按照繁殖方式分為子菜和藤蕹兩類。栽培方式依地勢不同分為旱地栽培、水生栽培和浮生栽培(或稱深水栽培)三種。

效用價值

食用蔬菜

以嫩、綠食或,作為高溫季節的主要菜餚之一。普通家庭或餐館炒蕹菜,常常以蒜頭醬油進行調味,偶爾加入牛肉。當中常見菜色包括盛行於地區的椒絲腐乳通菜以及流行於兩地的「馬來風光」(即炒通心菜)。

參考文獻

  1. 旋花科的特徵,認識植物
  2. 2.0 2.1 2.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編). 現代漢語詞典 第5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5: 1432. ISBN 7-100-04385-9. 蕹(wèng)[蕹菜](wèngcài)[名]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中空,葉卵圓形或心臟形,葉柄長,花粉紅色或白色,漏斗狀。是常見蔬菜。也叫空心菜。 
  3. Growing kangkong in water. curiousgardener.com.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