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藤編種類及材料:

一、材質:竹、藤、柳葉、月桃、麻。

二、技法:透孔六角編、三角編、十字編、方格編、斜紋編、紋編、螺旋纏繞等。

三、種類:竹籐編背簍、魚籠、魚筌;藤編菸草袋、衣籠、濾酒器、笊、盛籃、背帶、藤帽;月桃蓆麻織漁網、背帶等。

布農族生活裡,藤編是普遍可見的基本能力。許多的生活用品皆來自採集於周邊環境,並因應材料的特性加以製作成所需要的工具。 在卓溪鄉,現今仍持續藤編的族人已是少數,且年齡層偏高。目前卓溪鄉內積極於教授藤編的長者為71歲的余清山老師(vava istasipal),對於藤編技藝的傳承不遺餘力。 [1]

目錄

楓淑英

在嘎嘎歐岸部落的餐廳,有一整面牆佈置精巧細緻的編與藤編物品,小至提籃、瓶等日常生活器皿,大至賽夏族傳統器具,細看之下令人讚嘆其編織技法與配色的巧妙,這些作品全出自於這裡的女主人楓淑英之手,而她師承的正是獲無數國家獎項殊榮,賽夏族國寶級工藝大師~潘三妹女士。

賽夏族的傳統工藝,主要以編和藤編為主,編織的手藝對過去賽夏族族人來說,是一項基本的求生技能,但隨著時代的遞嬗,許多舊有編技法漸漸被遺忘,潘三妹回到部落成立蓬萊工作坊,除了把賽夏族圖騰與故事融入作品內,亦透過教學致力於推廣竹籐編織。

楓淑英說,包括她在內的一群部落婦女,二十多年前即接受潘三妹的指導,學習賽夏傳統的籐編織技巧,從基礎技法開始,運用十字、方格、斜紋、六角、柳條等技法編成各項生活用品,並改良賽夏族祭典使用的臀鈴,師生薪火相傳,將這項賽夏傳統工藝繼續傳承下來。

當時她學會用藤表現實用與崇尚自然的賽夏族特色,打下堅實的基礎,也逐漸開始嘗試著自己創作,可惜後來部落與家庭事務繁忙,無法像潘老師一樣走上藝術創作之途,但對編織的喜愛與熱情不滅,在嘎嘎歐岸部落展示作品中,就有她加入自創精美編織技法的身影。

現在若有團體至預約部落導覽,楓淑英會透過示範教學,親身帶領遊客走進賽夏族編織的世界,「看到更多人認識到賽夏藤編文化風采,就覺得很開心。」楓淑英臉龐漾起笑容,從學習者、創作者轉型成賽夏編織藝術的推行者,這條路她走得心滿意足。 [2]

注意事項

  1. 以手工個別編製而成,實際堆疊會有些許差異。因為使用天然素材,可能會有顏色、形狀的差異和素材本身斷裂等。也可能會出現素材的碎屑或斷裂等,使用時請特別注意。
  2. 注意不要勾到衣物等。
  3. 請不要放入濡濕的衣物或毛巾。以免造成發霉或染色。濕氣會導致發霉和惡臭,請收納在乾燥的地方。
  4. 請時常於通風良好的地方陰乾。
  5. 堆疊太高可能會傾倒,請特別注意。

視頻

阿美族 藤編環

耆老手工編黃藤 延續泰雅傳統智慧.mov

藤編環技藝漸失傳 花蓮婦女開班 20130903 seediq

烏來泰雅爺爺的傳統藤編製作教學

台東8旬阿美夫妻 藤編技藝盼傳承 20131217

從無到有 藤編材料準備考驗真功夫 2019-01-03 Atayal IPCF-TITV 原文會原視族語新聞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花蓮縣文化局
  2. [2] travelcom 網